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类演讲稿 > 会议发言 > xx县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xx县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1W 次
xx县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研究

  xx市xx县地处豫北,古称xx。全县辖四乡三镇一区,175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县域面积591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农民人均1.5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的农业县,也是河南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大县。
  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培育龙头,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快车道,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以上,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人均牧业产值4160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肉鸡年饲养量5000多万只,名列全省
  第一。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3年位居全省
  第一位。因畜牧业发展成绩突出,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淇县永达、大用公司分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省重点龙头企业。
  一、淇县畜牧产业化的发展及对县域经济的作用
  淇县畜牧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起步、发展、跨越、升级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4年──1987年的起步阶段。1984年以前,淇县畜牧业以家庭个体散养为主,仅有的几家养殖户也是小打小闹,总量上形不成规模。1984年,冯永山、杜文君两位大学生“下海”创办了饲料厂和蛋种鸡场,突破农民家庭饲养猪鸡的传统方法,向小规模专业场户发展。以此为起点,淇县畜牧业生产迈出了可喜的
  第一步。1987年全县畜牧业产值1930万元(按90年不变价折算),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3%,肉、蛋产量分别只有1164吨和2021吨。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等综合指标评定排序,淇县名列全省第85位。
  
  第二阶段是1988年──1993的发展阶段。1988年淇县实行了农牧分设,成立了淇县畜牧中心,理顺了畜牧业管理体制,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90年冯永山和杜文君分别创建了永达公司和兴业公司(即目前的大用公司),并逐步成为淇县的畜牧龙头企业。这个时期,我们以龙头企业为先导,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按市场价收购畜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了“公司+农户”的雏型。1990年淇县畜牧业综合评定跃居全省
  第一位,此后一直雄居全省榜首。1993年淇县畜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5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1%,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1.34万吨。实现了畜牧业的
  第一步跨越。
  
  第三阶段是1994年──1997年的跨越阶段。199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畜牧业
  第二跨越,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淇县畜牧业突破了所有制、行政区域和行业隶属关系的限制,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建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创新“公司+农户”运行机制,形成了“公司+集体+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开始向工厂化、大规模方向挺进。如在肉鸡规模化生产上,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含农户个人入股)采用“合作办场,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办法,兴建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由于规模扩大,使肉鸡出栏一下子增加了两倍。1997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3.36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4%,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3.28万吨和3.01万吨。实现了畜牧业的
  第二步跨越。
  
  第四阶段是1998年以来的产业化升级阶段。在这方面,大用公司和永达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不仅在量上实现了突破,而且在质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如大用公司时宰5000只肉鸡屠宰线和年屠宰50万头生猪生产线相继投产,同时,又将肉鸡屠宰能力扩大到时宰10000只;永达公司整体租赁了汤阴10万套肉用种鸡场和汤阴县时宰5000只的出口肉鸡加工厂,使肉种鸡存栏和肉鸡加工能力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同时,两个龙头企业在产品后续延伸加工上做文章,于2003年分别建成年产1.5万吨及年产1.2万吨的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熟食达到13000吨,增加产值5000万元。并且一举通过对日出口认证,年对日出口熟食可达2000吨,创汇800多万美元,熟食出口即将成为我县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公司不断向市场高价位、产品高品位发展,使我县畜牧业形成了“品牌拓市场,工厂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格局。通过数年的努力,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64个,年出栏肉鸡达到5000万只;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年出栏肉猪达到35万头;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达到96个,年蛋产量达到3.7万吨;拥有奶牛生产基地和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各1个,存栏奶牛达到650头;拥有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9.11万吨。此外,全县存栏8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可以说,我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畜牧产业化的快速推进,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实现了“三个明显提高”,达到了“五个明显促进”。
  
  一是畜牧业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2003年,畜牧业专业化生产实现牧业产值达7.8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88%。全县肉类总产量9.1万吨,其中专业化生产8.9万吨,占98%,蛋类总产量3.7万吨,其中专业化生产3.1万吨,占85%,生猪出栏35万头,其中专业场户出栏30万头,占87%,肉鸡出栏4250万只,100%为专业场户生产。
  二是畜牧业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2003年,全县实现畜牧加工业产值达13.8亿元,占全县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三是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五个明显促进”
  1、促进了农民增收。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6元,其中来自畜牧业收入达1080元,占40.2%。
  2、促进了财政增收。2003年淇县畜牧业向国家上缴税金900余万元,是2000年的2倍。
  3、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全县畜牧业年消耗玉米20万吨,不但消化了淇县的10万吨玉米,还需要从外地购进玉米10万吨,解决了本地区卖粮难的问题。同时淇县的玉米价格每公斤历年高于外地平均价0.06元,仅此一项年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2)促进了饲料加工业和兽药添加剂销售行业的发展,全县每年销售兽药、添加剂、饲料达3.3亿元,实现利润2656万元。(3)促进了包装业的发展,生产畜产品及饲料,需要大量包装物,如编织袋、包装箱、塑料包装袋等,据统计全县每年用于购买该项包装物品的资金达980万元,利润147万元。(4)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饲料原料、饲料成品,活鸡、生猪、鲜蛋及加工畜产品的运输,每年运输费用约2400万元,利润960万元。(5)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淇县“九五”期间用于畜牧养殖及加工的基本建设投资达1.02亿元,年均投资2000万元,其中企业利润300万元,工人工资300万元,合计600万元。(6)促进了电力业、通讯业、金融业及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全县每年用于畜牧业的电费支出约2200万元,利润77万元,通讯话费达100万元,利润10万元,畜牧业每年支付银行利息达2500万元,利润1675万元,总之可使与淇县畜牧相关产业每年增收7325万元。
  4、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淇县运用“反租承包”的办法,兴建了年出栏30万只商品肉鸡场164个,这些场多数为村集体投资及贫困山区投资,鸡场建成后由大用公司和永达公司租赁经营,投资者无任何风险,每个场年可得到租赁费19万元,164个肉鸡场每年共收入租赁费3116万元,极大的壮大了集体经济和解决了山区脱贫问题,去年全县已有85个村,因畜牧业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免除了集体提留,占全县总村数的49%。
  5、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九五”期间全县累计出栏生猪122万头,出栏家禽5764万只,出售鲜蛋16万吨,出售肉类产品20万吨,同时还生产出100多个品种的生熟食品和快餐食品,极大的丰富了城乡副食品市场。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近几年,淇县畜牧业已经形成一个从种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从龙头企业──专业场(户)──批发商组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小群体,大规模”和“大规模,集约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实现了畜牧业由分散型、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向集约化、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
  1、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在整个畜牧产业化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它是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我们按照“发展高起点,管理高水平,服务高质量,经营高效益”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先后培植了永达和大用两个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近两年又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年产24万吨的大用饲料加工厂,引进一条时宰5000只的肉鸡加工生产线和班宰1000头的生猪屠宰线,扩建了年产5000吨的西式精火腿生产线。使肉鸡加工能力由1.5万吨扩大到6万吨,年加工生猪能力从无到有,达到50万头。同时,永达公司还兼并了汤阴县肉种鸡场,进一步壮大了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实力。截止目前,大用、永达两大龙头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分别达4.
  5、3.6亿元,年创产值10亿元,上交税金700多万元,分别较“八五”末增长2.5倍和2.8倍。
  2、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我们在不断完善“瘦肉型猪工程”和“蛋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同时,把完善“肉鸡工程”产业化运行机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大力推广了“合作投资,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反租承包发展“肉鸡工程”的办法,即由永达公司和大用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牵头,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与本县或周围县(市)农村集体、机关团体或个人等合作,由对方投资建设符合肉鸡规模饲养设计要求的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由龙头企业投入流动资金、技术及人员,并选派场长,建场方选派一名副场长,实行承包经营。承包期5─7年,建场方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保证其建场投资金额的年回报率达30─40%。如建一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需要投资60万元左右(包括鸡舍建筑、肉鸡生产设备、供水电设备、通风设备、附属建筑等),年保证回报金额22万元,回报率达36.7%。如果新建鸡场时原有水电设备可以利用,其投资回报率可达40%。
  3、壮大龙尾生产规模。通过大用和永达两个龙头企业的带动,顺利实施了“瘦肉型猪工程”、“肉鸡工程”和“蛋鸡工程”,使全县规模化生产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累计建成千头以上瘦肉型猪场42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164个,年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5个。畜牧专业化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9.5%。
  通过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畜牧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畜禽生产水平和饲料报酬率两方面。单只种鸡年产蛋量由原来的130枚提高到160枚,提供雏鸡量由原来的100只提高到130只;商品肉鸡成群成活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2%以上;商品猪料比由原来的3.5:1下降到3:1;肉鸡料肉比由原来的2.1:1下降到1.9:1.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二)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畜产品的加工销售,是畜牧产业化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畜牧产业化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市场调查,结构调整,切实搞好精细加工,实施品牌战略,建立销售网络,实现了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增值,从而促进了畜牧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1、分析市场,理清思路。目前的淇县畜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生产和加工服务体系,我县的“永达”牌和“大用”牌肉鸡及其分割产品先后走向了全国,并部分打入国际市场,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畜牧业占大农业经济的比重逐步增长,并成为未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和有效途径,其它省、市、县也逐渐意识到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发展起了各具特色的畜牧业,打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我们再靠生产较为单一的初级畜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的需求,也不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合理调整畜产品结构势在必行。
  2、调整畜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原则,对国内外畜产品市场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畜产品市场上半成品和制成品的占有份额不足10%,消费者买回的初级产品,如冷冻中西装鸡,在家庭制作时很不方便,而且加工后味道较差,中外消费者不乐于接受。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卖初级加工产品的很少,绝大部分是附加值较高的半成品和制成品,稍微加工即成味道鲜嫩可口的食品,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生产企业的效益也很好。为此,我们决定对畜禽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搞好这项工作,我们以永达公司和大用公司为依托,
  
  一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科学配方。
  二是积极与北京畜牧研究所、河南农大、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轻工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口味的新工艺和新产品。
  三是通过市场调查,及时选择加工适销对路的老牌产品。
  四是与外地名特产品加工工艺相结合,开发新产品。
  五是研制不同风味产品。
  六是研制自己的专利产品。在肉鸡产品开发上,由原来的中西装鸡、分割鸡向精细分割转变,如把原来的鸡翅分割产品又进一步分割为翅根、翅中和翅尖三部分。在猪肉产品上,由原来的热鲜肉或冷冻肉向冰鲜肉转变。在半成品的开发上,通过从美国引进科学配方,经48小时腌制,加工出五香、麻辣、孜然和西式等四种不同风味的腌制半成品。在熟制品开发上,向即开即食方向转变。截止目前,已研制开发出精细分割产品、半成品和熟制品三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如:“永达”牌烤肠、烧鸡、薰香鸡、松花肠、三文治,以及“大用”牌微波炉烧烤鸡、炸制金甲鸡和冰鲜分割猪肉等。所有这些产品均突出表现为味鲜、安全、食用方便等特点,充分满足了各个阶层、各种不同口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我县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肉鸡经过深加工后,由原来的初级产品每公斤售价9 元提高到现在的半成品每公斤售价13元,每公斤可增值4元。按我县当前的加工能力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效益2.4亿元。
  (三)以科技为依托,强化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科技进步是畜牧产业化的源泉和力量,科技人才是畜牧产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和保证。县委、县政府在实施畜牧产业化的进程中,始终把建设科技队伍,运用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建设高素质的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我们不惜重金高薪聘请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级人才,并委以重任;与专业院校、科研单位联姻,聘用专家、学者组成企业顾问组,解决企业的重大问题;送出去培训学习,请进来讲课,提高现有人才素质;接纳大中专毕业生,为企业输入后备人才等。据统计,目前全县畜牧技术管理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109人、初级职称539人,形成了一支各方管理人才、多种技术能力的高素质科技队伍。
  其次,建设一支善于学习技术、掌握技术、应用技术的企业基层员工队伍。县畜牧中心和各个龙头企业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业余职工学校,举办多种培训学习班以及实施岗前培训学习,岗位练兵等办法,从而使产业化各个环节的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打下了基础。
  其三,建设一套上下衔接,左右相连,互相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
  (1) 畜禽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建立了祖代、父母代种畜禽场,推行畜禽经济杂交、家禽配套系、家畜家禽人工授精及冷冻精液繁殖技术,给商品代生产提供了优良的肉雏鸡、蛋雏鸡和瘦肉型仔猪等。全县现存栏祖代种猪1650头,父母代种猪1.8万头,父母代肉、蛋种鸡80万套和10万套;孵化场2个,总蛋位400万枚。
  (2) 饲料加工体系。建立了能够满足需要的大中型饲料加工厂16个,年单班加工能力23万吨。能生产各种畜禽及渔业需要的全价饲料,预混饲料及科技含量较高的膨化饲料、颗粒饲料等。
  (3) 疫病防疫体系。已建起以县畜牧局为系统的县、乡、村防疫网络和以龙头企业为系统的专业防疫队伍,实施科学的统一的防疫程序,做到防疫密度与质量并重,大大提高畜禽成活率,达到并超过了部颁标准。
  (4) 技术推广体系。在普遍进行人员培训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肉鸡生产配套技术、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和蛋鸡生产配套技术,使畜禽生产的科技含量由20%提高到50%以上。
  (5) 畜禽屠宰加工体系。过去畜禽产品多为“原”字号产品,只有一条肉鸡加工生产线。目前,拥有两条肉鸡加工生产线和一条生猪屠宰线,并有后续深加工生产线,既能为市场提供冷冻分割产品,又能提供腌制半成品和熟制品,提高了畜禽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四)转变领导方式,制定优惠政策,为发展畜牧产业化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要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市场需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发展养殖业。近两年,我们通过信息引导、典型引路和政策扶持,实现了畜牧业由计划型、指令性向市场型、引导性的转变。
  
  
  一是信息引导。我们每年都要派专人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到外地参观考察,正确掌握市场波动规律,摸清市场走势,并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及时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指明发展方向。例如,在98年全国畜牧业大滑坡时期,县政府于4 月份及时召开了“淇县畜牧业形势分析暨政策信息发布会”,向群众介绍了国内外各种畜禽生产销售、经营情况的市场信息。同时,让各位懂得,稳定蛋鸡,大力发展肉鸡和瘦肉型猪是我们根据市场走势确定的目标,并让各位懂得畜牧业生产在低时潮搞建设,高潮时得收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由于信息引导及时,当年淇县畜牧业不但没有滑坡,还比上年增长26.8%,同时当年还新发展千头猪场18个,年出栏30 万只的商品肉鸡场6个。
  
  二是典型引路。事实最具说服力,典型最能引导人。在实施三大养殖工程的初期,许多人都认为投资较大,万一赔了怎么办?为此,我们先选择几个专业场户搞试点,树典型,让事实说话,让典型引路。例如城关镇南杨庄村,全村125户,485口人,95年在兴业公司带动下,建成一个年出栏3000头的村办集体养猪场,96年扩大到年出栏5000头。97年又推广了沼气养猪新技术,村里免费为每个沼气养猪户提供1头种母猪和1吨水泥的优惠政策,发展沼气养猪户100多个,同时兴建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2个,98年底全村出栏生猪5800头,肉鸡60万只,户均46.5头和4800只,集体畜牧业年收入90万元,人均畜牧业收入1500元。高村镇新乡屯村李林海,96年在兴业公司的带动下,办起了养猪场,当年饲养生猪1.2万头,纯盈利200多万元,由于养猪发了财,97年他又新上了1个万头猪生产线。通过典型引路,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发展养殖业的热潮,每个乡都建起了数量不等的规模养殖场,既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中位于山区的贫困乡——黄洞乡,在兴业公司的扶持下,1997年全乡13个行政村联合建成了10个年出栏30万只的商品肉鸡场,年纯收入220万元,人均增收23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三是政策扶持。“九五”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政府部门逐步改变了以往的计划型和指令性领导方法,不再搞强迫命令、硬性指挥,而是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制定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政策,引导畜牧业快速发展。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和充实了县、乡、村畜牧业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199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富民养殖工程的意见》,1997年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1998年又制定了《关于实施淇县畜牧业跨世纪发展规划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发展畜牧业的八条优惠政策和六条奖惩办法,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畜牧产业流动。为淇县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环境保证。我县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各级领导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向给予我县畜牧业大力支持的省、市领导、金融部门的领导和经济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地希望继续得到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县的畜牧业尽快实现跨世纪宏伟发展规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按照创建畜牧大县的总体规划,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8亿元(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以上,畜牧业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年出栏生猪45万头,家禽5000万只,肉羊3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2万吨,蛋类总产量超过3.7万吨;新建500头奶牛生产小区达到80个,全县存栏良种奶牛达到4万头(2005年发展1800头,2006年发展3000,2007年发展6000头,2008年发展6000头,2009年发展1.2万头,2010年发展1.2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36万吨;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大用、永达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熟食年出口达到3万吨,创汇1.2亿美元。力争尽快挤入全国畜牧业生产百强县行列。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