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类演讲稿 > 比赛演讲稿 > 停连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停连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6W 次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停连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欢迎借鉴参考。

停连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停连

停连,指的是朗读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停连是口头语言的重要因素,没有停连的口头语言是不存在的。语言中的停连不单是人们生理上换气的需要,也是显示文章语意、表达感情的需要。

停连的作用:

1、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

2、句子结构上的需要;

3、可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4、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古时候有个由于停连造成的一个笑话:

一位吝啬的富人准备请一位私塾先生教其子女读书。当问及伙食标准时,私塾先生写下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富人将其理解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便请了这位先生。但教书第一天,当私塾先生看到席上只有一碟蔬菜时便勃然大怒,拿着条子说,明明说好的“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你怎么不守诺言呢?!

通过这个笑话可以看出,停连的不同完全可以造成意思的改变,所以在朗读时不是随意就可以停连的。

用于表示停连的符号:

∧ 停顿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若用于有标点处,表示停顿的时间再长些。

∣(▲)挫号。表示把词或短语分开,停顿时间很短,不换气,通常用在句子中没有标点的地方。

︽间歇号,表示较长时间停顿,可换气。一般用于层次、段落之间。

⌒ 连接号。只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读。

﹏延长号。可用于任何词、词组、句、段落之后,表示声音的延长。

一、停顿

一般来说,停顿可以分为很多种,这里介绍常用的五种:区分性停顿、呼应性停顿、并列性停顿、强调性停顿、心理性停顿。

1.区分性停顿

朗诵是为了听,停顿恰当,才能让人听懂。如果停连安排不当,听者也许会理解成别的意思。因此就有一个对要读的文句中的汉字进行组合、贯穿的技巧。这对于感情色彩的突出也有明显的作用。

区分性停顿有两种较常见的情况:一种是区分语法关系的;另一种是突出强调感情色彩的。

(1)区分语法关系.

在某家卫视中文台中曾听到过这样的断句:“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由于停顿位置不当,读成了“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意思变得让人莫名其妙。其实正确的位置应该是“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最贵的一张值八百元。

最贵的一张∧值八百元。

最贵的∧一张值八百元。

[练习]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应该在哪里停顿?

A.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答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B.我们三个人一组。

答案:

我们∧三个人一组。

我们三个人∧一组。

C.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答案: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突出感情色彩.

我们完全可以在听得懂的情况下,运用区分性停顿,使思想更明晰,感情色彩更丰富。

例如:剧烈的疼痛使得巴尼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是保持清醒。 ——《难以想象的抉择》

我们可以通过强调巴尼所遭受的巨大痛苦,来突出他的抉择的确使令人难以想象的。可以让人产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心情状态。因此,此句可以读成:

剧烈的疼痛∧使得巴尼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2.呼应性停顿

呼应性停顿是在有呼有应的句子中体现呼应关系的停顿。对这种停顿的句子在朗读前一定要弄清句子之间的呼应关系,比如谁是“呼”,谁是“应”;一个句子里有几个“呼”,几个“应”;是先“呼”后“应”,还是先“应”后“呼”等等。例如:

现在播放∧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在这里“播放”是“呼”,“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应”。

呼应性停顿,有逐层呼应,即大呼应套小呼应;也有一呼几应、几呼一应的情况。再如:

A.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唐代大诗人杜甫∧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诗篇。

这是个典型的逐层呼应结构其中,“介绍……诗篇”是大呼应,“揭露……横征暴敛”是小呼应。

B.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了几天电工。

这是个一呼几应的句子,“他”是一呼,后三个短语都是应。

C.他很有才华,演员、教师、电工∧都干得不错。

这一句是几呼一应。

[练习]根据呼应性原则,下面的句子应该在哪里停顿?

A.现在播送∧中央气象台∧今天早晨发布的∧10月中旬的天气预报。

答案:“播送”是呼,“天气预报”是应。

B.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过几年木工。

答案:“他”是呼,后面几个短语是应。

3、并列性停顿

并列性停顿,是指作品里属于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样式的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里“母亲” 、“儿子”是并列关系,“要走什么样的路” 、“为什么”也成并列关系。这样处理,有利于形成并列的感觉,使语义明确。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节奏感。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里的“山” 、“水” 、“太阳的脸”是并列关系,“山怎么样” 、“水怎么样” 、“太阳的脸怎么样” 、也成并列关系。

[练习]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应该在哪里停顿?

此时,草地上一片欢声笑语。有的嬉闹,有的捉鱼,有的玩水,还有的在采摘草地上的不知名的小黄花。

答案:此时,草地上一片欢声笑语。有的∧嬉闹,有的∧捉鱼,有的∧玩水,还有的∧在采摘草地上的不知名的小黄花。

4、强调性停顿

为了强调某个句子、词组、或词,就在前边或后边、以至前后同时进行停顿,使所强调的词句突现出来。例如:

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为了强调“征服”在其前停顿一下。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为了强调“只有”,所以在只有的后面停顿一下。

[练习]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应该在哪里停顿?

1.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

答案: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突出了森林爷爷的镇定。)

2.自古被称作天险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答案:自古被称作天险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突出“征服”长江的英雄气概。)

5、心理性停顿

心理停顿需要对作品的理解、整体的把握才能做到。心理停顿是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它考验的是朗诵者的整体素养。例如:

A.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表现因心情极度紧张而造成生理上血流、呼吸的滞碍和语言上双唇、舌头不灵。

B.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

“放学了”后有较长停顿,表现先生沉痛的思绪和回味:“祖国沦陷了,最后的一课结束了!什么时候能再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上课呢?”感慨无限。然后又回到了现实中,说出“你们走吧”。“走吧”之前稍稍顿一下,能够表现此时的悲伤与依依不舍之情。

[练习]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应该在哪里停顿?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朗读这一句时,在“春天的脚步”后面停顿一下,可以表现出人们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欣喜、兴奋之情。

二、连接

连接是指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只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读。连接分为直连和曲连两种。

1.直连(有标点但内容连接紧密,不用换气,顿号最典型)。例如:

A.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B.你的为人不如他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万分之一!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万分之一“这三个排比之间就应该连起来读,中间不要间断。

2、曲连。曲连的感觉是似停非停、达到声断意连,环环紧扣的感觉。(短句间的逗号,前一个词语的尾音与后一个词语的开头有间隙,但不换气):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练习]找准连接,标上符号并试着读出来。

1.“……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

——(《歌声》)

答案:“……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

这一段文字的字里行间,闪现着作者和乡亲们兴奋、激动之情,洋溢着亲切、感人的场面。朗读时,语速较快,衔接较紧,须做些连接处理。

2.《祝福》中的一段:

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 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答案: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