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类演讲稿 > 开闭幕词 > 在残联系统青年团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残联系统青年团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W 次

我很赞成开这个座谈会。对如何做青年工作,对年轻人的特点和想法,乃坤和程凯同志比我要了解。今后我们会有更好的条件,中国残联新一届团委换届以及成立青联,相信会把青年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刚才26位团员青年的发言,对我们是激励和教育,让我深深感到青年同志们的进步。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有希望,中国就有希望。

在残联系统青年团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就要到“五四”青年节了,我想以青年朋友的身份说说自己的感受。同志们,再过9年,我们就要迎来“五四”运动100周年,XX年后,又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发生在20世纪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两件事,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近代人类历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想当年,就在我们中国残联北池子大街办公楼的北面,是北大红楼,“五四”运动从那里走过,我党创始人李大钊曾在那里宣传革命主张;在南面东华门箭杆胡同里,有当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编辑部所在地。我们的地方正好在“南陈北李”之间。北有李大钊,南有陈独秀,在上世纪20年代末,两位革命前辈,一个扮成伙夫,一个扮成账房先生,秘密相约建立中国共产党。我常告诫自己:没有前辈的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条件,没有今天的生活。这么近的距离来感受中国革命先辈的脚步路径,这种传统、这种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当时《新青年》是同人刊物,不接受外面的稿件,全部是由编辑部的几个人撰写,那时候他们非常年轻。当时,陈独秀作为主编最赞赏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胡适,一个是鲁迅,认为他们的文章最体现青年的锐气和新思想。

看我们中国残联的历史,开创时期工作的同志当时也都很年轻。比如朴方同志,1984年初创建基金会时不到40岁。再如海迪同志,1983年被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时28岁。我们残联许多老同志来残联工作时也是年轻人啊,正因为他们的努力,经过这20年、30年,我们的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我想起的一件事,基层一位老理事长退休后,他把残联成立以来当地有关残疾人事业的剪报全部整理出来,并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了一本书。他把书稿寄给我,希望能写个序。我于是请了老理事长郭建模同志帮忙。后来建模同志写了一段,没等写完,在当年5月2日因病突然去世了。宝贵的草稿上留了三行字,大概内容是:这位同志是残疾人事业的有心人,他的心是百分之百用在了残疾人事业上。

半年后,书的作者又反复做我工作:新宪同志,这个事由你开始帮,可惜没能完成,请你帮助把这个序接下去。我感到实在不可推辞,于是续写了后面这一段话:“是非经过不知难。多少同志为理想追求过、奋斗过,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建设者,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人道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他们与事业一同走来,事业因他们有今天。这些老同志虽离工作岗位多年,仍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继续关注着事业的发展,冀望残疾兄弟姐妹能早日进入小康大同。这难以释怀的情愫,是留给青年残疾人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朴方同志多次不同场合动情地说,以后这个事业就由你们扛下去,这句话就是对大家说的。

我想,在座的包括整个残联系统的年轻同志,你们不一定“从一而终”,将来还可能到新的岗位、新的领域,人才是流动的,但有一条,中国残联确实是锻炼成长可遇不可求的地方。我们团委的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能团结大家,有号召力,有创新精神。我们的直属单位45岁以下年轻人有1300多人,占系统总人数的55%,其中共青团员近600人。这支队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是我们残疾人事业未来的希望所在。

新的时代就会有新的召唤。我想,对于青年同志有几条是很重要的:

第一,我们广大青年要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总书记同志说过: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第二,我们广大青年要勤于学习,努力成为视野开阔、本领过硬的有为青年。第三,我们广大青年要甘于奉献,努力成为志存高远、品性高尚的有德青年。第四,我们各级团组织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我们团支部、团委,包括党组、机关党委、各直属单位党组织,要做好青年工作,应该是这九个字:善引导,给机会,促进步。这是对单位党团组织的要求。

善引导,就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团组织要根据年轻人的想法、疑虑、追求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青年对当前社会各种矛盾、问题有正确的认识,等等。这方面,我们团组织要多做些。

给机会,是要给学习的机会、活动的机会、交往的机会、做志愿者的机会、为残疾人服务的机会。当然,要根据大家的能力、特点、专长,人尽其才。党组织在这方面责任更大。

促进步,大家能在各方面不断地提高,其实是上面两个要求的结果。

对青年同志,我还想说下面几点。

在座的年轻人学历都不低,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进入残联系统后,工作岗位也比较稳定。但是,按照我们这些“老青年”几十年对社会的观察,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有四个“不等于”:

一是有学历不等于有能力; 二是有职称不等于就称职;三是有职位不等于有水平;四是有本钱不等于有本事。我会相当一批同志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机关的,我们要有积累、有准备,就要着重从三个“基”上下功夫:

第一是基础思想。是指看问题、想问题,立场、观点与他的基础思想密切相关。例如年轻人常想的两个问题:什么是幸福,我怎么才能幸福?什么叫成功,我怎么才能成功?人谁不希望幸福,谁不希望成功?这是人类进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过去有一句话,“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还是很有道理的。说到底,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里的重要性排序。

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讲,有两方面的基础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一是人道主义思想。朴方在一次集善嘉年华活动时讲过这么一段话:“我在轮椅上坐了40年,我深知截瘫这个词它的残酷,它给人带来的这种痛苦是巨大的。”我听了很难过又很震撼。我常想,人最大的幸福是身体的健康。比如说,能够坐着的残疾人就感觉比躺在床上的残疾人幸福;能够站而不能走的残疾人就比能坐而不能站的残疾人幸福;而能够走的虽然走的不平衡,步态不健美、不好看,毕竟又比只能站而不能走的残疾人感觉幸福。过去古人的道德伦理认为,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些就是幸福。作为一个有为青年,他的幸福观不只是以个人的成功或收获为起点和归属,而应该是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干,自己的青春年华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带来幸福,自己才能得到“为善最乐”的幸福。

在此,我建议年轻的同志们将朴方主席的《人道主义的呼唤》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必读书。它既是人生修养的通俗读本,又是了解中国残疾人事业历史与发展的教科书。在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读书活动期间,我郑重推荐了这本书。推荐词是这么写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对人类精神的神圣解读,诠释了生命哲学的真谛,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给人以终极关怀,是人们道德和觉悟的起点。熟知并非真知(黑格尔)。做事需要明理,行动依靠指南。希望以实现残疾人的幸福为己任的青年朋友们,去细心研读、思考。

再一个就是哲学思想。它要解决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你依靠组织和同事去给你排解,这种机会有,但不可能是经常的。大家知道,一个单位无论大小,如果它的精力不是主要放在工作发展上,那么这个单位即便它存在,也要被边缘化,实际上就是名存实亡。单位、部门必须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如果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作用,国家不可能支持你,大众也不会认同你。

在多数情况下,你希望单位的领导、同事花精力经常与你沟通、谈心,就像在小学、中学里经常有老师帮助、呵护你,那是不可能的,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自己靠什么呢?正确地分析自己的问题和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人生最大的本事,任何本事都超不过这个本事。为什么有一些青年人硕士、博士都念完了,最后却因感情问题或其他问题把自己生命抛弃掉了?这种失败,说真的,还不如一个小学生。现在很多有名的企业家,书是念得不多,但是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呢?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这个本事。经常说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其实还是要通过自我教育来解决,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

这个话题就延伸到第二个“基”,就是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就是说大家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要作一个重要的转型。要掌握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专业能力的人。毛泽东在1915年就说过,“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毛泽东同志在年轻时候对知识掌握的认识就很深刻了。有专家推测,后即2020年,人类知识的总量将是目前的三到四倍。远的不说,全国总共出版了多少种书呢?新书出了27.4万种,发行了70亿册。再说近一点,我们的华夏出版社,就出书877种,发行了700多万册。你说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新知识?浩如烟海啊。只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去学习,要爱读书、善读书。比如说,我们残疾人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那么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就有用。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关于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学科,这与我们的关系就比较密切。再比如说,公共管理,我们中国残联所有业务部门所作的年度计划、五年计划项目,都是公共产品,它们是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的。中国残联本身就是一个公共服务部门,这样的部门要通过向社会提供社会服务,采取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方法实现社会公益性的目标。但如何做得更有效,那就有一个公共管理的问题。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学科是公共政策,这与直属单位的联系比较少,同机关的联系就较多。比如现在的“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彩票公益金项目”等等,这些都是在公共政策下制定的公共产品,里面就带有很多公共政策的引导。

再举例说,“阳光家园计划”,它是要解决智障和重度残疾人托养的政策和实践问题。要把这个难题解决好,把相关工作做好,就离不开对现代学科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将其运用到我们工作之中去。因此,一个部门的工作质量高不高就与此密切相关。我们要对与工作有联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多了解,比如,“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掌握了这些,就有利于把你想说但说不清的问题弄明白。理论实际上就是用精确、简炼的语言,去说明事物最本质的东西。

第三个“基”就是基层实践。我们机关的同志这方面的问题更突出。按中央的要求,机关干部必须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目前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同志占了三分之一。实践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就像我们学中文,从语法到词、词组、句子,你即便把这几块搞得滚瓜烂熟,也并不等于你就能写出好文章。这里面就是一个实践问题。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那句经典的话: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刚才所说的第一个“基”、第二个“基”,最终是要用于第三个“基”。

最后,借用明代文人写的一首诗作结束语:“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起。”希望大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继续努力,包括我们这些“老青年”。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