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类演讲稿 > 开闭幕词 > 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1K 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研究生培养这一话题。其实,我并没有资格代表优秀导师,在座的各位老专家及其他学者,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都有许多独特方法,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你们才是当之无愧的优秀导师。我自己虽然从XX年开始担任学院首批硕士生导师,也顺利地送走了六届毕业生,但认真反思,在研究生培养指导过程中虽然有一些收获,但更多的还是不足和遗憾。能和各位老师交流的,只是自己在研究生指导中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一些普通的做法,希望得到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指导工作。

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牵涉许多方面。从培养环节来说,有复试录取、课程教学、中期审查、开题报告、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从教育内容来说,涉及专业知识、研究方法、人格培养等。如何针对目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开展培养工作,我的主要思考和做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如何对待学术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校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处于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研究生群体,由于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加之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就业困难等社会压力,在心态、目标、理想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众多的特点中,对学术和学术研究的态度,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在今天的研究生群体中,真正的所谓“读书种子”,已属凤毛麟角。许多学生渴求的不是知识,而是烫金的文凭和学位证书;追求的不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快乐,而是如何能找到一个待遇好的工作。学术研究,在许多情况已经成为谋生的简单工具和晋升的敲门砖。毋庸讳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正当合理的。但如果把学术降低为简单的谋生手段,“学术”就只剩下了形而下的“术”,而没有了形而上的“学”的神圣意义。如何能够使研究生对学术保持一种敬畏,是我在研究生培养中首先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每年的研究生入学,我都会给学生介绍两篇文章,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一篇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的《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一篇是中山大学中文系长江学者吴承学教授的《学术的尊严与快乐》。这是两篇讲话稿,面对的就是刚刚入校的研究生,强调的也正是珍惜研究生的美好学习时光,保持对学术的敬畏和尊重。正如吴承学教授所说:“当我们进入学术研究时,要有思想准备,这是一条非常孤独的道路,层次越高的研究,真正能懂、能准确判断的人很少。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除了智力之外,恒心、定力与淡薄名利之心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比智力还重要。理想的学者应兼有聪明与执着,如果不能得兼,则起码应该有执着的精神。”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抵御外来的诱惑,克服内心的浮躁,褒有一颗坚守信念的心。这样的态度,对研究生的学习至关重要,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每一位研究生三年求学的最终高度。

当然,平面的说教有时并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培养中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比如我一般不要求研究生发表更多的文章,只要有一篇,能达到毕业获得学位的基本标准就可以了,更不鼓励学生出所谓版面费来发表论文,我自己也是坚持这样做的。用金钱换取论文的发表,损失的不仅是几百到几千不等的钱财,在金钱和论文的交换中,学术在学生心目中就会贬值缩水,甚至腐朽。再比如对学生完成的各种课业小论文,我都会认真审查,坚决杜绝低水平的重复甚至抄袭,对于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会毫不留情地严厉批评。还比如,我坚持不在学生发表的论文中署名,即使个别学生撰写的论文,包含了我大量修改、补充、润色和完善,我还是首先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权。

总之,对学术的敬畏,应该首先从导师做起。让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学术尊严的重要性,以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心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学术和学术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刻苦学习,勤奋努力,科学严谨,实事求是,所有这些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关键品格,都会水到渠成,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养成。

二、掌握研究方法

研究生教育除了专业知识的不断充实与完善外,掌握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是重中之重。如何能让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需要导师花费更多的心血,需要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对此,每一位研究生导师都有许多“独家秘笈”,我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树立学术偶像。心有多高,天就有多大。“取法乎上”,才能有中等以上的收获。在学术研究中,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促使学生更好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应该在本学科专业内选择一两位前辈学者,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学术偶像,从他们那里汲取成功的经验,学习治学的方法。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培养中,我会时常将学术发展史方面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为他们介绍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等民国学人的治学经历,并在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学科,推荐几位学者的传记材料或治学体会,供学生阅读,以此激发他们对学术的浓厚兴趣和向往之情。并指导学生从这些学者中,选择一两位学者,精读他们的所有论著,从材料运用、思维方式、论证方法,包括文章的写作等角度,细心揣摩,进而模仿,展开自己的专题研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研究生在开始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之前,能有一个高的起点,能摸准学术研究的康庄大道,避免产生学术研究中的“野狐禅”。同时在多年的研究生指导中,越来越感觉到自身学术素养的不足。请这些前辈学者,参与自己的研究生指导,也是一种免费高效的捷径。

指导学生有效读书。读书是研究生学习的基础工作。确定读书范围,掌握读书方法,是衡量一个研究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导师指导水平的重要方面。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确定重点研读文献,对研究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每一届新生入学之初,我都会为他们开列一个阅读书目,从本学科整体角度,筛选推荐五六部经典文献,作为学生三年研究生学习期间的重点阅读内容。同时,对一年级的新生,我要求他们专门准备一个读书日记本,定期将读书日记或心得提供给我,借此来关注学生读书的具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如何读书,如何理解文献。

值得说明的是,我反对学生过于宽泛地涉猎和阅读文献。一般只要求他们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根据自己过去的知识积累,有针对性地补充阅读更多文献,博览群书。而在其他时间里,主要指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几部经典文献的阅读上,逐步建立自己的治学根基,训练他们对文献的理解能力。同时,我注意强调关注学术动态,但会帮学生对最新成果进行认真鉴别选择。我坚持:在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上,学生应该将更多精力集中到一大批过去产生的优秀成果上,比如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大量成果。我常常告诫学生:新时期的学术研究,泥沙俱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多,需要别具慧眼,分析鉴别。相当多数的论著,可以不去看。

认真修改学生的论文。研究生水平的高低,最终体现之一即毕业论文以及其他科研论文。因此,加强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指导,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我的基本做法是,在入学后直到毕业论文选题开始之前,要求学生最少要提供两篇正式的学术论文给导师。这两篇论文,我会一字一句地审读研究,从基本观点、材料运用到标点符号,句式表达、形式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修改。试图通过这两次的修改,使学生逐步明确自己在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够在开始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熟悉学术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写法。实践证明,将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指导分解到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减轻毕业论文指导的压力,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能将主要精力用在研究论述的深化和学术观点的创新上。

三、学会如何做人

研究生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它不但奠定了学生今后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人格、品德、修养等方面完善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造就的是学术精良、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学会做人,也是研究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首先,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研究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口耳相传”、手把手教授的学徒性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是双方自愿选择的结果。借用佛教术语讲,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包含了学生对老师学识、人品的认同,也包含了老师对学生潜能、性格的肯定。只有双方互相认可,有某种信任和默契,才能最终顺利完成培养过程,达到较高的预期目标。所以,建立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为研究生制定了“约法三章”:不接受学生任何形式的礼物,不管大小;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不管什么问题;每年由我做东,请所有学生聚会两次。这些规定,有些地方过于苛刻,比如不接受学生任何形式的礼物,有好多同学都想不通。我经常和他们开玩笑:像孔子那样的圣人,也仅仅只接受学生的一小把干肉;我们离孔子还有十万八千里,一把干肉,也应该省略掉。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努力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消除师生关系中非学术的因素,建立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好师生关系,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影响学生。

其次,尊重和包容学生。研究生的学习需要某种悟性,由于各种原因,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完全认同导师的指导方法,完全按照导师的指导进行学习。特别是近几年来,学生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确实出现了一些学生学习的主观动力不足、自身努力不够。对于这些现象,我一般会找机会和学生开诚布公地谈一次,直接亮明我的观点,这其中包括劝一些学生主动放弃学业或更换专业和导师。同时,对于这类学生,我坚持不突破自己指导学生的底线,不降低标准,充分尊重和包容学生。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只要他在三年的求学过程中,真正有所得,哪怕这些所得完全来自学术之外的其他方面,我也表示认同。

研究生的指导是一门艺术,对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都是一种考验。以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生培养指导,谈了一些体会和做法,许多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完善。清代学者章学诚讲史家有四长:史才、史学、史识和史德,研究生的指导培养也是这样,需要导师在才、学、识和德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愿和每一位研究生导师以此共勉,共同我院的研究生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

XX年12月28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