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类演讲稿 > 开闭幕词 > 市校合作工作会讲话稿(精选5篇)

市校合作工作会讲话稿(精选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55K 次

市校合作工作会讲话稿 篇1

同志们:

市校合作工作会讲话稿(精选5篇)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切实做好全市市校合作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市校合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xx年6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启动实施了“黄冈 ? 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 一年半以来, 各级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 积极探索, 主动作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如火如荼。 建成市县两级创业孵化基地10个,入驻创业企业294家,吸引创业就业大学生5000多名。 市人社局高标准完成黄冈创业中心的提档升级,依托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积极开展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市校合作办会同团市委等部门成功举办了首届大别山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高峰对话,打响了黄冈“创天下”品牌。 红安县投资2500万元开工兴建了“红安大学生创业佰昌孵化基地”及其配套设施。蕲春电商孵化园实行零门槛入驻,政府提供三年“三免”优惠政策,切实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英山县建成大学生电子商务孵化园,可同时孵化100个创业团队。

(二)大学生实习实训全面推进。 各地结合实际,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实习实训后勤保障基地,全年接收实习实训大学生1.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成功开展了新一轮高校宣传推介活动,组织了18场省内高校推介,对接了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5所省外重点高校。华农高校工作站创新实习实训模式,组织学生到团风百容水产开展专业实习,成效显著。黄梅县加大实习实训后勤保障力度,为大学生开通实习实训公交路线,报销一次往返交通路费。麻城市鼓励和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托省内外高校,建设了一批专业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三)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平台延伸成效初现。 今年新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个,新签约科研平台36个,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9家,新认证39家。 市科技局通过项目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行星传动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科研平台,开展非圆齿轮传动系统五项技术攻关,使公司高端行星减速器成功替代了欧美产品。武穴市着力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以合作开发项目为载体,拓宽校企合作广度,广济药业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核黄素第三代菌种工业化工艺研究》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产量世界排名第六,市场占有率连年保持全国第一。团风县以问题导向寻求联姻,根据本地产业结构,进行对口联系,寻求适合本地发展的技术平台,鸿路钢构针对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难问题专程拜访中国工程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聂建国,寻求建立院士工作站,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四)人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各地相继出台优惠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市委组织部和市房管局研究出台了《黄冈市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配套了第一期132套人才公寓。罗田建成了36套人才公寓,配备了彩电、沙发、床、电脑桌等生活设施。浠水县通过成立“浠水人才交流协会”、“浠水县海归人才创业协会”、“浠水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交流平台。

(五)高校农产品直供成果丰硕。 市农业局会同市校合作办成功组织首届黄冈·武汉高校农产品产销洽谈会,并与黄州区积极配合, 加强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等11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物流配送 ,增加品种和数量, 扩大了农产品直供高校的覆盖面,已覆盖武汉地区55万大学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市校合作推进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大学生实习实训方面, 少数地方为了完成任务,单纯追求数量,未充分考虑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对报名学生缺乏有效的筛选手段,接收的大学生文科多、工科少,大三多、大四少;行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提供的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机关事业单位多、企业少。少数高校联络工作站集中在暑期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后勤保障和岗位供给压力大,客观上影响了实习实训质量。部分县(市、区)后勤保障基地建设滞后,个别地方甚至把实习实训大学生集中在宾馆住宿,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 在政策上, 我市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与武汉襄阳咸宁等地相比没有优势。虽然 各县(市、区)均已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但大部分孵化器入驻率不到50%,且多是已经在本地创业的大学生; 在创业团队招引上,部分地方没有充分考虑本地产业发展需求,项目普遍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流通服务业,成长性高的团队不多 。在孵化器的管理上,现有的孵化器以政府运营为主,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难以有效地为入驻团队提供企业融资、市场推广和企业成长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尚未形成完整的孵化链条,没有建成加速器等配套设施,难以满足部分初创企业的厂房需求,项目落地难。引进到黄冈就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在企业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少、学历层次不高。机关事业单位空出岗位的招录与市校合作衔接不够,与市校合作政策匹配不到位。

科研平台延伸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目前已签约的科研平台数量不少,但实际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地方和单位没有真正将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后续跟进上做的不够,导致一部分已签约平台流于形式。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我市在资金扶持、落地门槛和人才保障方面缺乏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同时本地部分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认同性不高,认为风险过大,导致有的项目还只是投资意向,有的还在洽谈和跟踪对接中,落户建设的不多。

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 仅仅停留在与高校有联系,与专家有联系,与某某人才有联系,到底怎样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缺少深层次的研究,缺少过硬的措施。

高校农产品直供方面, 虽然与众多高校签订直供协议,但覆盖面不广、品种不多;已有的4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真正走向市场、形成规模、产生效益的不多。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 从主观上讲,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热、用人单位冷;上面热、下面冷;成员单位热、非成员单位冷;人才增量热、人才存量冷的“四热四冷”现象。少数地方和单位还存在被动应付甚至抵触情绪,认为市校合作是政府强加的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出成绩。部分单位存 在急功近利思想,上报的统计数据不实,水分比较大。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本应成为大学生实习实训、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科研平台的主阵地,但部分企业对此认识不够。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市级层面,市政府设立了市校合作专项资金,成立了市校合作办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但在县(市、区)层面,大多县(市、区)政府没有成立专门机构,在部门成立机构的,缺乏明细的工 作职责,各自为战,难以形成统一推进的合力,同时在大学生实习实训和购房租房补贴、创业帮扶、后勤保障基地建设方面缺乏资金支持。 从客观上讲, 黄冈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与高校在科研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缺乏有效的承接载体。这些问题,在新的一年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牢牢把握做好市校合作工作的主动权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市校合作提质增效的突破之年,教育部已确定今年暑假在我市召开全国高校实践育人现场会,做好今年的市校合作工作,意义重大。20xx年市校合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双强双兴”发展战略,按照“聚集人才、创新科技”的总要求,坚持和完善“一园八基地”载体模式,深入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大学生创业就业、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延伸和科技成果转化、农副产品直供等工作,努力将市校合作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加快黄冈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大学生实习实训要在提质上下功夫。 大学生实习实训是市校合作的基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建好大学生实习实训后勤保障基地,市直要将老卫校基地改造建成省级示范基地,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个标准化的独立运行的后勤保障基地。建好实习实训示范点,市直重点建设政法、金融、财税、企业、社区等行业性实习实训基地,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至少建成1个行业实习实训基地和10个标准化的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示范点,确保全年吸引120xx 名大学生到黄冈实习实训。提升实习实训质量,在实习实训时间安排上要科学合理,避免暑期扎堆;在实习实训岗位安排上要由机关为主转向以企事业单位为主,做到人岗相适,对口安排;在实习实训的服务管理上,要落实辅导员制度,做好档案记录和实习实训鉴定。改革宣传推介模式,改革市直、县市区大规模集中赴高校宣传推介的方式,采取创业大学生报告会、黄梅戏创业汇演等方式,增强宣传推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在高校宣传推介的制度化、常态化。落实补贴政策,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实习实训的政策,各县市区必须保证政令畅通,每月500元的实习实训生活补贴必须按时足额发放。

(二) 大学生创业就业要在增量上下功夫。 大学生创业就业是市校合作的重点,要进一步突出增量。建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市直创业中心大学生孵化器要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级孵化器,老卫校基地要全面改造,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各县市区要加快推进,按照至少能容纳50个创业团队的标准建设改造好新的孵化器。积极引进创业团队,要结合本地产业基础,探索采取市场化的手段,瞄准高科技性、高成长性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升档次,提升质量,市直新引进1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新引进10个以上,带动大学生创业就业6000人。加强创业指导,成立创业大学生协会、黄冈天使会等创业行业协会,建立创业导师制度,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活动,做到“周有沙龙,旬有论坛,月有路演”,全年开展各类创业活动不少于100场次。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项目工商登记和落地政策,运作好珞珈梧桐、黄冈约瑟、高投天使三支基金,成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免担保贷款,初步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勇于创业的机制。

(三)科研平台延伸和科技成果转化要在落地上下功夫。 科研平台延伸和科技成果转化是市校合作的主攻方向,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高校科技资源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加快我市转型升级步伐。搭好对接平台,坚持“全链条、全要素、全社会”的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发现—评价—培育—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搭建高校技术成果与本地信息的供需对接、发布与交流平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全市新签约延伸30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各县市区新引进并实际运行科研延伸平台不少于2个,实现全市70%以上的规模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加快新兴产业引进落户,新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个以上,市直重点做好光谷联合、烽火科技等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华科工研院、地大工研院、中科开物产业园等项目后续跟进,落户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的高科技项目3个以上;各县市区结合产业需求,重点引进一批带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项目1个以上,壮大骨干企业群体。

(四)人才引进要在实效上下功夫。 人才是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市校合作的重要目的。落实好人才引进政策,要建好用好人才公寓,市直要加快完成人才公寓第一期132套装修,按政策落实入住人员,同时着手启动第二期人才公寓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每年新增50套的要求搞好人才公寓的建设,已建成的要按要求做好入住管理。要按照《关于鼓励支持大学生到黄冈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的意见》等政策要求,落实好生活津贴、落户与住房保障等政策。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市直重点对接“千百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50人以上,建设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利用人才引进带动高端科技项目落户5个以上;各县市区要履行好服务职能,为企业与高校专家教授合作搭建好平台,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做好“绿色通道”招考工作,今后市直和各县市区事业单位空缺的编制,一律从实习实训大学生中进行招考。

(五)农副产品直供要在扩面上下功夫。 农产品直供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打造特色。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发展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加强质量监管,逐步提高生产水平和品牌实力。市区重点建设5000亩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各县市区也要积极作为,配套建设一个20xx亩以上的蔬菜直供基地。培育一批重点直供企业,支持黄州春阳蔬菜合作社、团风东坡粮油、麻城兆至蔬菜合作社建成区域供应中心,逐步扩大供应武汉高校的数量和规模,形成带动示范效应。扩大高校农产品直供覆盖范围,力争实现武汉地区高校全覆盖,供应师生80万人以上,在提升供应规模的同时,提升质量,打造和培育品牌特色,要推进黄冈特色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地标产品进高校食堂,以规模效应带动黄冈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加强领导,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做好市校合作工作的实效性

一要提高认识。 实践证明,市校合作深度契合了高校对接地方的需要和黄冈跨越发展的需要,开展市校合作的决策是科学的、方向是正确的、“一园八基地”建设的模式是可行的、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推进市校合作是践行“双强双兴”的 有效载体,是事关黄冈打基础、管长远的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事业。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在奋发有为中主动作为,共同推进市校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要加强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把市校合作当成一把手工程来抓,站在全局的高度,强力推进市校合作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将市校合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分管,并在政府办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常设机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市直各部门要立足本单位职能职责,深入推进市校合作, 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安排具体科室承担日常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做足经费保障,争取多方支持,集成有效资源,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要严格考核。 20xx年,市校合作考核督办将由市直向所有县(市)区延伸,市校合作将作为县(市)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市校合作办要会同市委考核办制定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考核方案, 进一步提高考核权重。设立市校合作专项奖励资金,对引进高质量创业团队、提供项目信息、对市校合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县(市)区予以不同层次的奖励;对工作完成不力的要建立相应的惩处机制。将市校合作纳入市政府政务督查的重要内容,坚持“一月一督办、一季一通报、半年一结账、全年结总账”,确保市校合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要改革创新。 找准市校合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改革力度破除提质扩面的制约因素,解决具体困难,推动市校合作上档次,出实效。各地要结合实际,优化大学生实习实训政策,创新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和吸引高新技术项目落户的政策。创新高校合作模式,对省外重点高校,着力与高校在大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科研项目和平台引进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只要对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成熟一项合作一项,不盲目谋求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提高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招引实习实训大学生和创业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及人才需求,自主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

五要加强宣传。 多领域宣传市校合作成果,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传统媒体全方位对市校合作工作动态、成果进行宣传和展示;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兴媒体在网络上主动发声,提高社会关注度,在全省乃至全国扩大黄冈市校合作影响力,树立起黄冈市校合作的品牌;做好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宣传工作,促使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形成共同推进市校合作的良好氛围。

市校合作工作会讲话稿 篇2

同志们:

今天,在以“千年古道、锦绣江山”著称的江山市,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工业大学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会聚一堂,召开市校全面合作第四次工作会议,共商合作、齐谋发展。坚持每年一度通过会议形式研究商讨市校合作事宜,已成为双方深化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刚才,大家通过多媒体了解回顾了20xx年以来市校全面合作的主要成果,大党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分别代表市校全面合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汇报了过去一年双方的合作情况,对做好今年的项目合作进行了部署,双方还就县院合作情况作了交流发言。书记对双方几年来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我完全赞同。这次会议内容丰富,效果很好,双方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加强了合作。

一、充分肯定市校开展全面合作以来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市坚持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理念,立足实际,发挥后发优势,致力于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工业与生态互促双赢、经济与民生和谐推进,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突出体现在:一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6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1940美元到20xx年达4050美元,只用了3年时间。特别是在去年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1%,增幅首次位居全省第一。二是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氟硅新材料、太阳能光伏、空气动力机械、电子信息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主要支撑。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家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光伏产业是目前国内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也是首个光伏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长40%以上。空气动力和掘进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占有全国60%以上市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也取得明显成效,钢铁龙头企业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典型。造纸产业完成从低档纸向高档特种纸的转型,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利润年递增20%以上。已被列为省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一批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中处于一流或领先地位,企业家首次入选“十大风云浙商”行列。在空气动力装备、太阳能发电硅片、氟硅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设备制造上已经开始从“简单制造”向“复杂制造”转变,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推进。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生态实现双赢。在工业连续6年递增30%以上的情况下,去年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水水质全部达标;大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水平天数从20xx年的339天,提高到去年的358天;20xx年成为全省首个、全国为数不多的全市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四是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去年社会发展水平首次进入全省中等水平地区行列,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速度。民生满意度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居民安全感满意度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创新农村基层服务管理建立民情档案、深化民情沟通、实行为民办事全程服务的“三民工程”制度,最近得到同志的批示肯定。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也离不开大等高校院所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从与大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合作不断深化,合作成果不断体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格局进一步形成。特别是20xx年,双方在经济形势严峻、发展环境多变的情况下,紧密协作,携手闯关,把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作为双方合作的重中之重,市校全面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克服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回顾这几年的全面合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合作的广度不断扩大。市校双方自建立合作关系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全面性、广泛性的合作,不仅突出产学研合作这个重点,还协调推进人才培养、智力服务、民生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不仅突出市校层面的合作,还注重扩展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县院合作,进一步形成了多内容、多层次、多方位的全面合作格局,市校合作成果的惠及范围更广更宽。特别是去年以来,双方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既围绕企业技术研发合作实施了50多个项目,又围绕项目包装和工业设计为企业争取到了200多万元的科技经费支持;既围绕学院专升本抓好师资力量培养,帮助学院成功实现了升本目标,又围绕四省边际职教中心建设,加强职业技术学院、中专、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帮助中专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综合实训基地;既注重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又注重社会事业领域的交流合作。6个县(市、区)与大相关学院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为基层对接共享高校院所优势资源提供了宽广平台。

二是合作的深度不断延伸。在具体合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思路放宽、视野放大、项目做深,做到项目征集横向到边、项目落实纵向到底,不断延伸合作的深度,确保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几年来,双方的合作理念和合作框架不断完善,合作内容也逐步向纵深发展,既注重实施一批区域性、宏观性、基础性的研究类项目,又注重实施一批关键性、急需性、应用性的工科类项目。尤其在去年经济发展形势非常困难的背景下,市校双方重点围绕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绿色通道”,发挥大技术转移中心的“科技堡垒”作用,选派年富力强的博士到中心挂职工作,深入企业征集技术难题,帮助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大支持的江山化工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课题研究也取得了成功,企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双方坚持把合作延伸到农村基层,有针对性地选派大规划专家到县乡基层服务,合作举办新农村规划培训班、科技乡镇长培训班,为当地新农村的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开展大学生“走近新农村”、“三下乡”、“希望之光”等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培养提供智力服务。

三是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针对市校合作领域越来越宽泛、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的实际,双方坚持加大工作力度,从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项目机制入手,不断增强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为市校合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领导保障。仅去年以来,市校双方党政领导就进行了多次的对接协商,就深化项目合作事宜开展深入研究。市委组织部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加强与大及相关学院的项目对接,促成了一批项目的落实。市校双方继续加强人才互派和培养工作,大连续两年选派青年科技人才到县(市、区)部门挂职,加大对基层科技工作的帮扶力度,并多次举办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企业经营管理专业培训班。同时,双方还建立了定期反馈制度,保持日常交流和信息畅通,采取多种方式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督查通报,及时协商解决项目落实中的具体问题,确保项目实施取得了成果。

市校全面合作的深化推进,已成为我市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工业大学及所有关心支持市校合作工作的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市校全面合作

当前,已进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完成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标和任务,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要强化科技人才要素的有力支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搭建产、学、研、政合作平台,通过开放借力共织智囊、依托产业优势招才引智,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有效途径。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几年双方合作的成功经验,统筹谋划好新的一年合作领域、合作重点及合作项目。今天的会上双方已就20xx年合作排出了一批项目,会后要抓紧启动实施,把各项合作任务落到实处。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紧紧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力深化合作。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有了长足进步,但总体上看,科技创新平台不多、科技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还不高。能否在这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事关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大学是综合性的省部共建重点大学,是省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开发基地,可以说是人才荟萃、智力集中。开展与大的全面合作为我市全方位接受高校人才智力的辐射搭建了通道。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挖掘资源,借助大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努力在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合作上取得新突破。要通过合作,加快构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引进大的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促进工业企业技术的改造提升。要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与大开展科研合作,组织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或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好大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加强企业科研项目的指导,做到每年都有一批科技成果在衢转化实施。

二要紧紧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化合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但要求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也要求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南孔文化、围棋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一直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寻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支点,纳入新型城市化建设规划,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不仅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还要充分借助外部力量。大具有人文研究方面的特长和先进文化理念的优势,可以依托市校合作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进行深入研究,围绕南孔文化、棋子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开展项目合作,丰富文化内涵和文化产业体系。要借助人文大讲坛、高级论坛等平台,适时邀请大专家来衢讲学,宣扬文化新知识、新理念。要合作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到基层送文化,丰富基层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要紧紧围绕提升人才竞争力深化合作。以产业高端化为战略导向的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高端人才要素的强力支撑。深化市校全面合作,要切实把人才培养作为战略性任务加以落实,积极创新人才合作培养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承接大培养人才的先进理念、基本模式和有效途径,带动和促进本土人才资源的开发。要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上,借大之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到大参加脱产学习或集中培训,提高科研攻关能力。不仅要大力培养经济型、管理型、技术型人才,还要大力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复合型人才。要结合“四个一百”政策,着力引进大的专家或技术落户,通过引进专家智力来衢创业创新,培养科技人才。

与大具有深厚渊源,开展全面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愿望。各级各部门要把市校合作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思想重视、措施有力、落实到位。市校合作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项目合作的水平。坚持完善各项协作机制,开展定期会商,加强项目信息共享,确保合作项目实施一批、成功一批。在此也衷心希望大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的发展,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同志们,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化市校全面合作意义重大,前景广阔。让我们以更加真诚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动市校全面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市校合作工作会讲话稿 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 “ ” 开局之年,丽水市党政代表团由书记、市长带领,专程到浙大进行洽谈、指导,共同谋划新一轮全面合作思路,充分体现了丽水市对浙大的信任和支持。我和杨校长代表校党委、行政对丽水市党政代表团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天宁同志代表市校双方汇报了五年来的合作情况,有数字、有内容,成效明显。我校挂职干部作了很好的发言,我感到市校合作是一条很好的发展之路、成才之路,校地合作的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发扬和深化。建林同志的发言充分体现了对浙大的深入了解。我真切地感受到,浙大和龙泉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未来合作期盼也非常强烈。子跃书记和永康市长刚刚履任,就来浙大,这充分说明丽水很重视和浙大的合作。刚才子跃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在肯定合作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浙大方面一定要深刻领会,抓好有关任务的落实。过去张曦书记、杨卫校长,子辰书记都多次到过丽水,丽水对于浙大而言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相信我们下一步的合作,一定会达到新高度,涌现新举措,形成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浙江大学与丽水市结缘于学校西迁办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学校在龙泉创办分校达 7 年之久,与丽水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市校双方在科技、人才领域的合作也由来已久,从 20xx 年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20xx 年实施人才合作工程至 20xx 年签署市校全面合作协议,我们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效果进一步显现。特别在 “ ” 期间,市校合作重大平台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双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龙泉)、生态文明建设(遂昌)、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五金汽配、食用菌)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应。服务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浙大师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动实践,成为反哺第二故乡的自觉行动。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谈三点意见:

一、科学谋划,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

浙江大学与丽水的合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积极成效,不仅在于双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更在于始终坚持高标定位,重谋划、求双赢、务实效。下一阶段,市校合作要想进一步提升层次,必须在凝练重大方向上狠下功夫,使合作更加体现双方的战略意志,更加有利于发挥双方的资源禀赋。 “ ”对浙江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丽水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言,都是十分关键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发展的任务都很艰巨。浙大 “ ” 规划和年度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点任务,现在正在组织抓落实。丽水作为一个欠发达区域,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具体到当前,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过去十多年来,历任省委书记都很重视丽水市的发展,通过组织山海合作,使得浙江省中西部的发展速度超过北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超过其他相对发达地区, 而且发展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而作为对丽水的支持,浙大一定会尽到责任和义务,丽水市作为浙大重点合作伙伴的地位不会改变,请书记、市长,以及在座的各位放心。

未来,市校双方一是要着力围绕丽水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方面的战略需要,加强工作对接,特别是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合作,既要全面合作,又要突出重点。二是要围绕丽水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开展前瞻性部署,推动市校双方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开展更深度的合作。要努力将区域创新上升为具有全局影响的成果,帮助争取国家、省部重大项目落户丽水,增强市校合作显示度。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

服务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帮助提升丽水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能仅仅是项目合作或人才交流,必须着眼于增强当地的核心竞争优势,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对于下一阶段的合作,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提升层次、讲求实效。 一要深化合作平台建设和载体建设, 以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汇聚创新人才、促进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要进一步围绕丽水的产业发展要求,主动设计合作大平台;要在生态产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 二要继续推进人才领域的合作,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人才。 “ ” 期间,市校双方在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农业(工业)首席专家制度等人才方面探索出了很好的合作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要在巩固人才合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丽水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的需求搭建培训平台,通过科研合作、实习实践、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发动更多人才到丽水市就业创业,影响和带动其他高校与丽水的合作,为丽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三是要积极打造特色示范区, 进一步突出与龙泉市、庆元县、遂昌县等地的合作特色,集中资源打造若干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点),增强科技辐射的集成度和影响力。要大力推进产学合作体系建设。 四是创建新型产业孵化和中介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双方已经建立的浙江大学丽水技术转移中心、浙西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技术人才服务平台作用,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抓好共性关键技术的源头创新和就地转化产业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丽水落地生根。

三、加强协调,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

下一阶段,市校双方要积极根据合作协议要求,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推动形成市校合作工作合力。 一是进一步健全沟通机制, 充分发挥市校全面合作领导小组的协调领导作用,发挥各专门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健全常态化的市校会晤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同时,建立多层次、多层面的互访交流机制,学校各有关部门要与丽水市有关单位做好对接,加强互动,充分体现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二是要进一步梳理校内政策, 支持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和挂职锻炼,激励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各个院系,特别是各位教授、专家、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要分解落实工作任务, 市校合作各项工作要逐项制订推进进度表,明确责任单位。地方合作处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和资源整合功能,及时解决合作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管理、加强协调、加强督查,以 “ 做一事、成一事 ” 的积极态度真心实意地为丽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浙大和丽水市校合作基础好、工作实、潜力大,希望双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努力把合作不断推向新的更高水平,共同开创市校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坚信,只要双方共同努力、携手奋进,一定能在丽水这块创业创新的热土续写新的发展篇章,为 “ 山上浙江” 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衷心感谢丽水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浙江大学各项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祝愿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谢谢大家!

市校合作工作会讲话稿 篇4

同志们:

今年三月,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刚才陈镇长讲了新农保的有关政策,这就是老有所养。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就是病有所医,。下面,我就今年的新农合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20xx年新农合工作的简要总结。

20xx年,我镇新农合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基本完成各项指标,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反响良好。今年,我县对补偿方案进行了调整,将新农合住院病人在省、市、县、乡四级定点医院的补助比例提高到55%、60%、75%(其中:县人民医院补助比例为70%)、90%,住院补偿封顶线从原来的6万元提高至8万元;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标准在省、市规定补偿比例的基础上下降5%予以补偿。我镇有4800多人次在新农合制度中受益,获补助款450多万元。但是,我镇的参合率偏低,20xx年我镇参合人数为37658人,参合率仅为86.6%。而全县参合率达95.86%,乐安、柘溪、古楼、烟溪、平口、渠江等6个乡镇参合率达到了100%。从我镇内部来看,长塘居委(97.8%)、林山塘冲(96.6%)达到了95%的目标。新白羊村、箔花台村、岳峰村达到90%以上,其他的14个村在80-90%之间。这说明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二、20xx年度新农合工作的重点

1、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筹资工作

筹资是新农合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和薄弱环节。筹资工作抓上去了,新农合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各村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筹资工作,搞好工作衔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20xx年筹资任务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首先要开展针对性宣传。各村要加强对有关村组群众的宣传引导,消除农民群众的顾虑,详细讲解20xx年筹资标准和补偿办法,帮助群众了解新的补偿比例和补偿程序,宣传新农合政策的好处,为群众答疑解惑,努力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激发农民群众的参合积极性。二是要开展多样分化宣传。我们村组干部要进村入户讲解,加大对各类典型实例的宣传,采取电话催促等大规模、多层次宣传,真正使新农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要准确把握和宣传筹资政策,避免为工作设下阻力。重点讲透履行缴费是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应尽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讲透新农合制度的目的是以大病统筹为主,解决因大病、重病而致贫、返贫的问题。讲透起付线标准、补偿比例、封顶线、报销程序和报销所需证件的重要概念、界定标准及注意事项,努力做到政策要讲清、意义要讲明,道理要讲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参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放心大胆的参加合作医疗。

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村是筹资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村上要明确专人负责,和新农保一起,迅速召开动员大会,做到早动员、早安排、早落实;要抓紧制定工作计划,严格按照筹资工作时间安排,稳妥有序地开展筹资工作;要深入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农民缴纳参合基金,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通知在外务工人员缴纳参合基金,努力让每一户、每一位群众都参与到合作医疗中来;要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把任务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要明确筹资任务,把握工作要求。筹资工作是新农合制度的基础和关键,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按参合农民人数进行补助。农民个人缴费不到位,则各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就到不了位。各村在新农合筹资工作中必须做到四个明确:一是要明确筹资目标任务。我镇20xx年筹资工作的目标是上年度年报农业人口为基数,以村为单位不低于95%;二是要明确筹资标准。20xx年,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有原来的30元/人/年提高到50元/人/年,财政补助标准也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三是要明确参合条件。参合对象必须是镇内农村户籍人口,必须要以户为单位整户参加,要做到户不漏人;四是要明确筹资工作时间。10月份要重点做好筹资宣传动员、筹资对象摸底和安排部署的前期工作,11、12月份集中筹资,12月25日前必须做好参合信息录入、查漏补缺、汇总上报工作,并将农民个人基金上交到基金专户,全面完成筹资工作。另外,对于工作经费的安排,去年是参合率80%以下-0.2元/人,80-85%-0.3元/人,85-90%-0.4元/人,90-95%-0.5元/人,95以上-0.6元/人,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0.1元,即:参合率80%以下-0.3元/人,80-85%-0.4元/人,85-90%-0.5元/人,90-95%-0.6元/人,95以上-0.7元/人。

2、开拓创新,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管理

新农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直接和广大农民群众打交道的系统工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面临的情况也很复杂,需要我们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准,及时公布合作医疗用药目录和收费标准,让利于参合农民;严格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杜绝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等不良行为。二是要致力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病不出县”,让农民就近享受到良好的卫生服务。

下面,我就今年的征兵工作强调两点。去年我镇的征兵工作在各位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完成了县里交给我们的任务,去年我镇参检 47人,参军17人,可以说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于今年的征兵工作,我讲16个字:认清形势,加强宣传,把握重点,确保实效。做好征兵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事关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政治任务。今年湖南省新调整了有关征兵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从今年起,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将参照城乡人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赴西藏、新疆等艰苦地区服役的义务兵家庭由当地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大大学生士兵退伍安臵力度。大学生士兵服役期间,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每年公安、司法和专武干部招录时,安排一定比例面向退伍大学生士兵单独报名、单独考试、单独录取。同时,加大城镇退伍士兵安臵力度,重点招录服役20xx年以上转业士官、荣立二等功以上退伍士兵、因战因公5至8级伤残、烈士子女等4类退伍士兵。全面开展退伍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全省所有城乡自主就业的退伍士兵在退出现役1年内,均可申请免费参加3个月至2年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各市(州)人才交流中心每年将至少组织一次退伍军人专场招聘会。省里继续加大对拒绝、逃避服兵役人员的处罚力度,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情节轻重予以经济处罚。同时明确,拒绝、逃避服兵役的,两年内不准参加升学考试、不准参加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招聘;各级党团组织不予批准办理和接纳其为党、团员。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同志们,20xx年度新农合工作和征兵工作已正式启动,各村及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协同合作,把这两项工作切实抓好办实。谢谢大家!

市校合作工作会讲话稿 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部署20xx年任务,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加压奋进,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新局面。

上午,各市社作了交流发言,总结成绩客观实在,谋划工作深入到位,体现了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家还讨论了省社20xx年工作要点(讨论稿),会后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建议,再作修订并印发。下午,表彰了20xx年度综合业绩考核优胜单位。在此,我代表省社向获奖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以先进为榜样,主动对标学标,努力创先争优,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下面,我根据省社党组研究的意见讲四个方面。

一、凝心聚力,创新突破,去年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纵深推进、试点成果竞相涌现的一年,是政策聚集、人心聚合、活力迸发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国总社的精心指导下,全省供销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以深化综合改革为主线,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系统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供销社传统行业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全省各级供销社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换档、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征,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作为、科学应对,确保了经济平稳运行。去年,全系统销售总额、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实现5522.5亿元、67.6亿元、415亿元,分别增长19.9%、8.2%、13%,其中县及县以下占比分别达到88%、92%、83%。农资、农产品、日用品、再生资源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取得进展,电子商务、农业服务、融资担保等新兴业务加快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服务兴农、改革强社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快推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2921个,新增3786个;组建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470个、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71个,分别增加329个、44个。临沂、潍坊、枣庄、莱芜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全覆盖,德州达到80%以上。二是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成效显著。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360万亩,其中全托管215万亩,分别增长64.8%、62.8%;新购置植保飞机223架、智能配肥设备301套,总数分别达到310架、393套;完成测土面积1410万亩、智能配肥1217万亩、飞防作业1291万亩,分别增长166%、494%、749%;日烘干能力达到2.2万吨、仓储能力达到110万吨,分别增长297%、175%,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减少20%左右;建成和在建为农服务中心655处,增加290处。三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省社与京东集团合资成立山东供销京东农贸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农村电商推广员3万人,日用品统采分销、农产品流通平台已投入运营;建成电商平台96家,开设特色网店985家,经营额达80亿元;烟台苹果网、“贵诚e购”、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专业化垂直电商平台上线运营,即墨、夏津、东港、文登、兖州、新泰、嘉祥等县市区供销社在创新电商发展模式上取得明显成效;“鲁供”品牌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全系统新增连锁经营网点6360个、总数达到10万多个,放心农资店达1.8万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08个,乡镇商贸中心和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分别达到220处和2332处。四是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稳步推进。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的合作社达203家,互助资金规模达5.2亿元,其中金融办颁证27家、占全省试点的55%,滕州“448”和高密“436”模式得到推广;省社与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个县开展供销合作社补充保险业务;供销融资担保公司积极与农行山东分行探索开发了针对供销社系统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贷款业务。五是为农服务协同体系逐步完善。深入推进社农结合、社社合作、社村共建,与省农业厅、财政厅、民政厅分别印发了《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见》《加快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农村社区服务指导规范(试行)》,与省科技厅签订合作协议,80%的市和76%的县级社与农口部门联合出台了文件;全系统服务的经营主体已达3.66万个,受惠农民330多万人,培训合作社社员、村“两委”成员以及职业农民59万人次;17市和全部涉农县市区党委或组织部门发出文件,社村共建村已达10874个,实施共建项目1.4万个,为村集体和农民分别增收3.63亿元和18.03亿元,莒南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社村共建全覆盖。六是联合社治理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探索构建“3控3×6+1”双线运行机制,促进各层级之间功能互补、上下联动,优化再造服务流程,聚合系统整体优势;开通 “96621服务找供销”热线,对各级供销社履行为农服务职能产生了倒逼效应,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方面已显现出积极作用;按照社企分开的原则,加快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省社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组建资本投资公司,促进了社有企业健康运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各行业协会围绕全省供销社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深入推进名校创建工程,为系统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年来,我们始终保持走在前列的进取姿态,办成了一批事关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大事要事。尤为突出的是以下10件:一是2月10日,在全国总社五届十次理事会上我省开展土地托管的做法成为总社推广的唯一经验,省社荣获20xx年度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省级优胜单位特等奖第一名。二是4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刊发《解农民之忧、排农村之难、促农业之变——山东 供销社变身“三农管家”》,对我省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的做法进行重头报道。7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我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对我省供销社开展土地托管、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的做法进行了重点报道。三是4月23日,召开学习贯彻中央《决定》专题座谈会,提出“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服务规模化,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以 ‘3控3×6+1’双线运行机制为核心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四是6月2日,省社与京东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平台与大型电商的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五是7月10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专题听取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高度评价全省供销社系统以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推进改革,在拓展工作领域、放大改革效应方面带了好头;六是8月份,省政府决定支持1亿元国债资金用于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省财政补助5000万元用于扩大供销融资担保资本金;10月28日召开的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又将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列为重点突破的三大任务之一,并纳入全省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七是9月7日至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在高密举办“服务规模化与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与会全国知名“三农”专家学者对我省供销社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实践创新予以高度认同,达成“高密共识”,一致认为这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新路径。八是9月24日,全国总社在高密召开农业社会化服务暨综合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推广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村社共建等经验做法。九是9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泰安市委、市政府已出台《实施意见》,成为全省第一家。十是11月18日,天鹅棉机上市首发申请通过证监会审核,将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第二家国内首发A股上市公司。

一年来,我们靠实干担当营造了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载体”“重要力量”“重要抓手”。全省供销社始终牢记“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城镇化助力”的使命,坚持以实干求发展、以作为创地位,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听取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并作出指示、提出要求。20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我省供销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达到4.35亿元,同比增长60.2%,其中省财政专项资金2.82亿元,增长67.3%。各市县党委政府也加强对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省委、省政府把我们试点的经验做法上升到了政策层面。这充分说明,全省供销社系统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党的领导是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谋划和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必须要把为农、务农、姓农贯穿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把为农服务的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改革创新是供销社转型发展、破茧成蝶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积极探索实践,勇于破冰前行,不断开拓新境地、营造新格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制胜法宝,必须忠实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齐心协力谋发展、脚踏实地干事业,用责任和担当肩负起兴农强社的重任、凝聚起为农务农姓农的合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的地方思想认识不够一致,推进工作力度不够大,经验推广不够快,改革效果不够明显;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在完善为农服务中心的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等方面还需下大力气;社有企业经营水平还不高、支撑带动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县级社和基层社经济实力较弱,为农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站位全局,科学谋划,用新理念引领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大逻辑。“十三五”时期,谋划和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从这个大逻辑出发,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部署,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特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指出:“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任务,面对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系统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以新的发展理念谋划“十三五”时期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在创新发展中增强改革动力。创新是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省供销社要发挥创新在深化综合改革中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持续提升发展动力,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更好地肩负起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一要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总体要求,紧扣助推农业现代化、服务全省“三农”工作,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加快推进工作指导转变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深入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革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强化制度保障,引领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二要聚焦创新重点领域。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提出的“五个体系、一个机制”改革任务,注重问题导向,强化目标指向,着眼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步推进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尤其是围绕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加快建设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以为农服务中心为平台推进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以“现代流通+互联网”为路径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增强融资服务能力为根本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以提升发展质效为中心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发展,以构建双线运行机制为重点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使全省供销社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为农服务职能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三要营造鼓励创新环境。建立完善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围绕创新汇集政策、整合资源,在全系统形成万众创新、全员创业的浓厚氛围。

在协调发展中厚植系统优势。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无论从全国、全省层面,还是对一个系统来讲,增强协调性都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全省各级供销社要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打造“一条龙”“一张网”“一个社”的要求,加快构建“3控3×6+1”双线运行机制,密切层级联系,强化整体联动,聚合系统优势。一要坚持行业指导协调贯通。通过规划制定、行业管理、政策协调、业绩考核等途径,强化上级联合社对下级联合社的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执行有力、落实高效;通过落实理事会对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采取控股社有企业、委派法人代表管理和特殊管理股股权管理等办法,强化对社有资产的监管,把控好社有企业为农服务的方向。二要坚持经营服务协作联动。纵向之间,省(市)、县、乡供销社要按照功能互补的原则,推动社有企业和为农服务中心切实承担好“3×6+1”的服务功能,提高经营服务的系统性;横向之间,通过项目共建、股权联结等形式,强化联合合作,做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三要坚持软硬实力协同提升。注重文化建设,打造文化特质,大力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等优良传统和“为农、诚信、创业、合作”的新时期供销社精神,讲好“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等供销故事,塑造供销形象,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在绿色发展中丰富服务内涵。推进绿色发展,核心是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省各级供销社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为农服务的各领域,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围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加强对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探索建立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测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要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药精准科学施用、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从源头上防止农业面源污染。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部署要求,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在开放发展中汇聚资源力量。开放与合作是供销合作社的特有属性。全省各级供销社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统筹用好系统内外资源,提升壮大实力,增强服务能力。要深入推进社农结合、社社合作、社村共建,积极承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强化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权联结,扎实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活动,增强供销社汇集为农服务资源力量的粘合力和承载力。要引导社有企业放宽视野、转变思路,在着力巩固省内国内市场基础上,在优势产业领域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辟发展空间,实现开放共赢。天鹅棉机顺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积极拓宽国际市场,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在共享发展中增进农民福祉。中央《建议》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合作经济本质上就是利益共享的经济,合作发展实质上就是共享发展。供销合作社的根在农村、本在农民。只有服务农民、造福农村,供销社才根深本固、枝繁叶茂。各级供销社要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为农服务的出发点,通过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和组建扩大联合社,将更多的农民组织起来,纳入到供销社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之中,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真正实现共赢共享,让农民群众致富有门路、增收有保障。要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为农服务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突出行业特点,创新扶贫举措,严格落实责任,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省供销社要深刻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明确今后五年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提高工作的指导性和前瞻性。按照全国总社的要求,综合改革试点将延长至今年底。各试点县和重点联系县要在原方案基础上细化目标任务,确定新的目标考核体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年底,省社将对试点县和重点联系县综合改革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排位。其他市县要学习借鉴试点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工作,确保取得新成效。

三、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努力实现20xx年各项工作突破提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汪洋副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国家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主力军,并对我省供销社探索的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服务规模化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郭树清省长明确要求,“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扩大土地托管等服务。”昨天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委龚正副书记,对深化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发挥供销社在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供销社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把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与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相结合,围绕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以重点突破带动综合改革整体推进。今年要在七个关键环节上集中用力。

(一)全力抓好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各市县供销社要抢抓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到20xx年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为目标,抓紧研究制定本市、县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统一建设模式,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分步推进实施。20xx年,平均每个县至少新建2处为农服务中心,全省确保新建200个,力争260个。

首先,破解要素制约。从各地建设情况来看,资金和用地是主要制约因素。对资金问题,各级供销社要在充分利用好各级政府已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政策敏锐性,认真学习研究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出台的文件,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争取更多的政策向为农服务中心汇集。今年,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任务中,有的市、县已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列入了财政预算,各市、县供销社也要积极争取为农服务中心享受有关政策。总的考虑是,对每处为农服务中心,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按其总投资的30~50%予以扶持;剩余部分由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和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自筹。另外,国家3000亿元的政策资金和增发地方国债,这都是我们争取的重点。对建设用地问题,要用足用活国土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的127号文件,积极争取并整合利用农业设施用地指标,同时通过盘活本区域闲置低效建设用地,保障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需要,允许将集中连片整治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规定用于完善农田配套设施。”这为我们解决为农服务中心用地问题提供了巨大政策空间。据测算,通过土地托管,推平垄背每亩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13%左右。新增的耕地除用于完善农田配套设施外,还可以探讨用于农产品初加工、市场等设施建设。已建成的为农服务中心,今年要在提升运行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方面用力使劲,切实让社员和所服务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其次,做优土地托管。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土地托管服务的需要,离开了土地托管这个基础支撑,为农服务中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并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十三五”期间将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进行休耕,强化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我省也将压缩1000万亩玉米种植,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各级供销社要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创新完善土地托管方式,着力在“两个延伸、一个提升”上下功夫,即:服务对象由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向分散经营农户延伸,通过社村共建,联合村“两委”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将一家一户的耕地整合起来,开展规模化服务;服务领域由大田粮食作物向山区、丘陵经济作物延伸,积极探索创新山区、丘陵经济作物托管服务及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模式,不断拓展新的服务空间,试点市、县要在这方面重点突破;服务手段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强化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快推动省农科院科技信息系统与为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的全面对接,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增产节支提效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强化产权联结。为农服务中心可持续运行的核心就在于基层社与农民的产权联结。各级供销社要按照农民参与、农民出资、农民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切实把握好“两个比重”和“两个比例”,即在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时,最大限度的提高入社社员占农民的比重和入股社员占社员的比重;农民合作社在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中出资比例不低于80%,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为农服务中心的出资比例不低于70%,以此实现农民组织化与服务规模化的统一,保证为农服务中心可持续运行。年内,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达到750个,占涉农乡镇的60%以上。加快组建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力争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加快实现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全覆盖。县级农业服务公司是“3控3×6+1”双线运行机制的中枢,是县级社推进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抓手。各县级社要依托农资公司等社有企业,加快组建农业服务公司,整合县域供销社资源,加大扶持政策力度,健全完善服务功能,打造起县级为农服务体系的龙头。农资公司已改制(无股权)或经营困难的县级社,要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积极与省内有实力的社有企业联合合作,共同组建农业服务公司,填补为农服务的空白点。要充分发挥农业服务公司的作用,由其牵头引领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并作为承接政府政策和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构建起以农业服务公司为龙头的县级为农服务体系。要积极引导农业服务公司适应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需要,主动改造自我、转型升级,在农资经营上实现由卖商品向卖服务转变,在为农服务中壮大发展实力。年内,力争实现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全覆盖。

(三)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全省各级供销社要积极参与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促进产加销紧密衔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群众在产业融合中获得更多增值收益。要利用土地托管形成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优势,强化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权联结、联合合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建设一批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要大力推广“社有企业+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模式,引导社有企业采取共建基地、共创品牌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带动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四)加快组建县级供销京东电子商务平台。在抓好省级合资公司业务运营的同时,按照资本联合、信息整合、业务融合的思路,省、市、县三级以不同方式整合组建县级供销京东电子商务公司。要把找准盈利点作为促进电子商务公司持续健康运营的关键,结合流通行业的特点和系统优势,先从B2B做起,着力推进农产品上行、日用品统采分销体系建设,探索农资统采分销的办法,形成规模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省社合资公司要健全完善与京东集团的合作机制,积极对接京东集团的统采分销网络,推进乡村推广员一体运营共享共用。各市、县供销社要整合自有电商平台,做好与省社平台的信息链接和业务对接,争取全面接入“供销e家”电商平台,打造“鲁供e家”品牌,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要强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加快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社),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生活经营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大幅度提高城乡社区和农村综合服务覆盖面。

(五)规范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在去年开展专项试点基础上,今年全面推开农村信用互助合作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严格落实县级社信用互助业务风险防范主体责任,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业务扩面提质、规范开展。省社将筛选150个基础好、实力强的合作社作为后备梯队,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为开展信用互助业务奠定基础。力争20xx年,全系统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60个。要充分发挥山东供销融资担保公司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系统内部融资担保合作业务,探索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各市、县级供销社要争取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融资担保公司,或者设立省供销融资担保公司分公司,使更多的县级社开展融资担保业务,提高对市场服务主体的融资服务能力。

(六)实施社有企业振兴计划。社有企业是为农服务的重要支撑,也是供销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主体。当前,我省供销社主营业务领域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社有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各级供销社要牢固树立“企业强、供销强”的理念,以提升社有企业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全面实施社有企业振兴计划,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

首先,突出主业加快转型。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作为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引导社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营模式。农资企业要主动融入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抓好生产销售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为农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上,通过为农服务中心的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系统、庄稼医院,实现由农资生产销售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农产品企业要坚持抓基地、活流通、创品牌,着力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争创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探索组建多种形式的消费合作社,形成产加销一体化链条。日用品企业要加快实体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强化网上销售和线下体验功能,形成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格局。再生资源企业要着力调整优化经营品种,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发展旧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拆解等高附加值业务,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经营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天鹅棉机要抓住上市首发申请通过审批的机遇,借助资本市场膨胀规模、壮大实力,加大科技研发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并立足国内,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棉机制造企业。山东供销京东农贸、融资担保等新组建的公司要适应为农服务的新要求,尽快在业务开展上实现突破,切实承担起打造全省供销现代流通“一张网”、破解市场主体融资难题的重任。农业服务公司要优化机型配置,增强服务能力,更大范围开展联合合作,打造服务品牌,在统防统治上实现更大突破。

其次,强化联合合作。各级供销社要充分发挥资本投资公司在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中的作用,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推动社有资本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聚集,加快社有企业同业整合和内外联合,着力培育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按照“龙头企业+协会”的发展模式,依托骨干社有企业,在统防统治、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产业融合等领域组建一批全省性行业协会,促进社有企业资源整合、抱团发展,更好地承接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购买公共服务。

第三,完善监管体制。各级联合社要履行好出资人职责,探索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重点加强对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对外投资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提高对社有资产监管的科学性和精确度。要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建立完善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制度,保障企业规范经营。要落实社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进一步完善社有企业分配制度以及与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制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社有企业安全生产,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大隐患排查、整改督办力度,坚决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确保万无一失。

第四,注重风险防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防风险”提出明确要求,汪洋副多次强调,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守住“五条底线”。今年国家将全面放开玉米收储价,并逐步下调小麦收储价。各级供销社在推进服务规模化过程中,要算清账、控成本、增效益、防风险,一方面在玉米收储上,尽量以代存代储为主;另一方面在全托管订单服务上,与农民签订包产合同最好以粮食计价,且小麦、玉米各半为宜。另外,最近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非法集资、老板“跑路”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这是对我们的警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各级供销社既要防范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也要防范廉政风险,特别是要防范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经济平稳运行。

(七)全面参与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供销社为农、务农、姓农的本质要求,是“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城镇化助力”的责任所在。全省各级供销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为农服务的重要职责,立足供销社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优势,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提高扶贫开发的实效性。要把扶贫开发纳入社村共建体系,积极与贫困村党组织和“第一书记”对接,找准供销社经营服务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结合点,通过与村“两委”共建发展项目、共建为农服务中心、共建农村综合服务社等方式,在推动贫困村整体脱贫中发挥作用。要把扶贫开发纳入供销社的组织体系建设,突出“精准”二字,全面推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托管服务、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将更多地贫困户吸纳到供销社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之中,强化供销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形成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要把扶贫开发纳入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体系,在为农服务中心安排适宜的贫困农民就业,并利用服务规模化优势,引导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走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结合“现代流通+互联网”行动计划,扶持贫困户开设连锁经营网点、担当农村电商推广员,参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中拓宽增收渠道;要在农民社员素质提升工程中,制定针对贫困户的教育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农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让贫困农民受益。

四、激情干事,奋勇争先,增强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全省各级供销社和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精会神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提振担当实干的精气神。振奋昂扬的精神状态是一名干部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素质和态度。实践证明,只要有了激情,就能激发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在力量,工作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变困难为希望,就会不服输、不示弱、争上游。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我们取得的成绩值得自豪、但不能骄傲,变化值得回味、但不能陶醉。当前正值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进一步强化“路在脚下、事在人为”的理念,做到面对事业有激情,面对工作有热情,面对挑战有豪情,开拓进取、昂扬向上,干出成绩、干出成效。必须要有主动作为的精神,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增强攻坚克难的气魄和勇气,围绕全国总社提出的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社改造,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社有企业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实力;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构建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四个重点领域,在开拓创新中找到出路,在主动作为中赢得先机。结合我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实际,今年重点在推进并初步建立“3控3×6+1” 双线运行机制、改造基层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强化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必须要增强创先争优的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强化“盯着先进不放、扛着红旗不让”的夺标意识、领跑意识,深入开展“对标学标”活动,向全国最高水平看齐,瞄准先进抬高定位,在与强者的比拼中,努力使我们的强项更强,弱项变强,做到全面工作创一流、单项工作争第一。全力以赴,精心筹备,开好全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四次代表大会。

(二)要提升人才队伍的支撑力。人才是推进改革发展、实现兴农强社的第一资源。全省各级供销社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着力培育和汇聚更多的人才,服务供销社改革发展。要加强市、县供销社领导班子建设,学习借鉴潍坊做法,针对中发11号文件所赋予的职责,对履职能力进行考核,对结构不合理的要进行调整,对履职能力不足的建议调换,对特别优秀的要提出提拔重用建议,切实配强市、县社领导班子。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双强化”,完善机关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加大交流任职力度,通过下派、上挂、外训、出国(境)考察等方式,全方位锻炼培养干部。春节过后,将开展市、县、乡供销社干部全员轮训活动,省社负责轮训市、县社主任,其他干部轮训由市、县社负责,争取上半年轮训一遍。要着力打造企业家队伍,建立健全社有企业负责人培训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负责人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实行分类管理,围绕业务发展新领域,培养、引进一批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人才,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通过优秀人才搭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要积极培育职业化新型农民社员队伍,以实施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发挥省社教育(科研)培训基地和名师专家库的作用,搭建全省统一的合作社社员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构建集院校教育、远程教育与实践基地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为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要提高狠抓落实的执行力。对一名干部来讲,抓落实既是一个思想作风问题,也是一个工作能力问题。现在我们有些成功经验做法之所以推广的成效不理想,关键在于抓落实、抓推进的力度不够。全省供销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用心谋事干事,认真履职尽责,做到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将各项目标任务逐一细化分解,层层压实责任,强化调度督查和业绩考核,形成人人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要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学系列讲话、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创先争优机制,激发创新实干的内生动力。要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持之以恒抓作风、强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同志们,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赋予新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国总社的有力指导下,拼搏实干、锐意进取,全面做好深化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为开创全省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