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类演讲稿 > 开闭幕词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怎么办发言稿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怎么办发言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9W 次

导语: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城市品质将大大提升,更多的蓝天绿地、更清新的空气,将让普通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更高。不妨看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怎么办发言稿。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怎么办发言稿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怎么办发言稿】

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定信心、拼搏进取,坚定走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之路,不断开创郑州发展的新局面。

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资源禀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发展之路。

走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之路,要认真把握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明确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六个定位,着力做好十个方面的重大任务,推进九大支撑性工程,做实六大基础性工作。这就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

这样的路径选择,符合国家、省委对郑州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期盼,有利于承续郑州的发展基础、发展态势,有利于强化郑州的发展优势、补齐郑州的发展短板,也符合郑州发展的阶段特征、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

走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路子,要积极作为,加压奋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可以促进工作,提高质量。”和武汉、成都相比,我市在经济总量、全省首位度、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直面这种差距,但也必须看到郑州所独有的发展优势,看到郑州发展面临着的难得的战略机遇。既不能故步自封、自我满足,也不能妄自菲薄、丧失机遇。

良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国家政策在我市的叠加,省委政府集全省之力支持郑州发展,这些都为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压奋进、积极作为,将叠加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发展落差转变为发展势能,将远大目标转化成现实作为。

走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路子,要坚定信心,鼓舞干劲。“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国家发展是这样,地区发展同样如此。

有信心才有力量。近些年郑州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拼搏、不断赶超、不断“逆袭”的发展史。在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有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有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有志在千秋、“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有真抓实干、顽强不息的务实拼搏。增信心、鼓干劲、强共识、敢拼搏、聚合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必能迎来高质量、高效益、持久可持续的赶超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路子,也一定能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全市上下要继续坚持“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继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的十二字方针,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以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为方向,着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具有发展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国际化都市,为中部崛起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怎么办发言稿】

当前,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已拉开帷幕,成都发展的恢弘篇章正翻开崭新一页。

“规划龙头”的科学引领

谋定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

城市发展,规划是龙头。xx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当前,成都正从区域中心城市跃升为国家中心城市,未来最终将迈入世界城市行列。市委、市政府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站高谋远、抢先发力,坚持“干五年、看十年、谋划三十年”,系统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体系和行动纲领。在编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的基础上,把制定《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9—2025年)》作为落实市委“157”总体思路的“施工图”抓紧推进,系统开展2025战略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及时启动2049远景战略研究。这一系列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强化“五维支撑”,推进“七大任务”,各类规划有机衔接引领发展的工作格局,力求在新的经济版图中赢得主动、占据高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构成了治蓉兴蓉的总体战略布局,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

“双核共兴”的空间结构

打破千年单中心发展的城市格局

xx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世界城市的发展普遍经历了“从单个城市孤立发展走向城市群协同发展,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从快速粗放式扩张发展走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精明增长”的转型演变过程。成都城市发展自古就在府河、南河形成的冲击区域内呈点状展开,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城市空间开始以旧城为基础,不断轴向扩展和内向填充,逐步形成了“环+射”的空间格局和一城独大的单中心结构。当前成都城市发展已处于“郊区化”与“大都市区化”叠加期,调整优化成都城市空间布局迫在眉睫。要防止变成“摊大饼”,防止形成走廊式城市形态,必须加快城市空间形态从单核到双核、从圈层状到网络化、从城市单体到城市群的跃变,以此增强城市承载力、破除城市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扩展城市发展腹地,以城市空间的优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格局,将进一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

“四轮驱动”的动力结构

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新引擎

城市动力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量,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影响着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动力转换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这种转换,不是要搞推倒重来,而是一个无缝接续、均衡协同、优化增强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转换的过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混合动力,解决现实稳增长的动力问题;又要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解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动能问题,真正使经济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成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从以要素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从对外开放向对内对外双向开放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才资源强市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为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擎,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活力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铸就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城市实力

城市发展,基础在经济、支撑靠产业。按照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著名的“发展极”理论,城市经济具有要素空间分布高集聚性、经济活动高开放性、投入产出高效性等突出特点,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接续奋斗,成都成为全国第九个经济总量进入万亿级的特大城市,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我们仍然面临既要做大总量又要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做大经济总量就要结合成都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挥投资的底盘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吸引民间投资;转型发展就要针对成都没有经历充分工业化的特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服务业核心城市,加快西部金融中心、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购物天堂和国际会展名城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推动农业向集约式、经济型、现代化转变,打造农业天府品牌。

“包容创新”的精神内核

彰显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魅力

城市实力靠经济,城市品位靠文化。每一座国际大都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鲜明的个性和表现符号,以及因之散发出的精神特质。文化不仅能给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会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起飞的重要发动机和助推器。成都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又地处中原文化和羌藏文化的交汇点,历经多次大移民、大融合的洗礼和碰撞,涵养出和谐包容、开拓创新的城市精神内核。以打造城市第一会客厅“成都中心”充分挖掘和展现“千年城市中心、历史文化源点”的特点,留下延续千年的文化痕迹和文化记忆,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及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打造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将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根脉,推动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显著提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健康宜居”的生活品质

体现城为民建市为民享的城市价值

xx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每年超过六成,已构建起宽覆盖、多领域的“大民生”工作格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求我们以民生民向民愿为工作导向,不断加大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更高标准推进就业、教育、医疗、扶贫等工作,坚定不移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市民认同感、归属感,着力建设健康成都、幸福蓉城,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努力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让青年人乐业创业、让老年人颐养天年,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人共生共荣,真正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检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xx指出,“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经历了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的成就前所未有,人口和资源聚集度越来越高,成都已进入城市加速转型阶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城市,必须加快推进大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必然要求,意味着必须改革创新,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控,转变为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正是顺应城市转型和变革要求的现实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法治为基,通过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三、工作步骤及措施

此次活动从2019年11月开始,分五个阶段进行,而后转入常态化、长效化推进。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19年11月22日-11月27日)

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局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局属各单位也要结合职责任务制定活动方案,层层组织发动,加大宣传造势。局属各单位和机关各处室(以下简称“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布置,亲自督导检查,将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要及时报局活动办。

第二阶段:学习讨论(2019年xx月xx日-xx月xx日)

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xx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xx系列重要讲话、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到唐山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市委书记焦彦龙同志在全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调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科学制定学习计划,深入组织研究讨论。广泛开展“岗位是阵地、我们怎么办、怎么干”、“提质提效、服务水利”、“我为水利发展献一计”讨论交流活动。各单位集中学习讨论不少于3天,学习讨论计划和优秀发言提纲、心得体会,要及时报局活动办。

第三阶段:确定目标(2019年xx月6日-12月31日)

各单位要牢牢把握全市水务发展重点工作,认真梳理当前和“十三五”将着力抓好的大事要事,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达到什么效果。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通过召开座谈会、信函征集、问计于民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查找职责落实、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各单位谋划情况、目标任务、大事要事、工作进度,要及时报局活动办。

第四阶段:组织实施(2019年1月-12月)

各单位要按照既定任务目标,明岗定责,动态台账,信息通报,网络公开,社会监督,激励考核,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实行任务目标公示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任务目标,通过唐山市水务局网站公示;局属单位班子和局机关处室负责人工作任务、目标在单位内部予以公示。推行“我为唐山水利做贡献”承诺制度,组织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围绕干事、干成事、改进服务等方面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到一线,听民意,解难题”和“我为水利发展献良策”建议征集等特色活动,积极参与“争做服务标兵”活动。要实行全程干预,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重大项目,按照“四个干”抓落实机制,定期研究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扎实推进。要自觉接受监督,邀请“三代表一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服务对象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听取各方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第五阶段:督导检查(2019年1月-12月)

局活动办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实行通报、点评、情况交流、总结等项制度,以通报、信息、简报等多形式,交流经验,总结情况,推动开展。局纪检监察室对完不成既定目标者,进行约谈;对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行为,进行查处。

四、组织领导

要把开展“爱唐山、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紧密结合,与大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与“四个干”抓落实机制紧密结合,统筹安排,科学组织,紧扣主题,协同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局成立“爱唐山、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长由局长、党委书记魏宝明同志担任,王随海副书记、王赞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王赞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单位都要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相应机构。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严密组织实施,确保收到实效。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通过展板、橱窗、网络、媒体等形式加强宣传报道,及时宣传报道我局活动带来的新思路、新变化、新成效,不断营造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导,务求实效。局活动办办要加强督导检查,巡回检查各单位宣传发动、方案制定落实、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作风、效能建设、政务公开、履行职责等方面情况,督促各单位结合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各单位要将活动同推动各项工作统筹考虑,在活动中推动发展,用发展体现成效。

我的发言完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指出改正,谢谢大家。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