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德类演讲稿 > 感恩演讲 > 初一家长会讲话稿大纲

初一家长会讲话稿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6W 次

尊敬的各位家长:

初一家长会讲话稿大纲

欢迎大家参加初一年级的家长会。我是德育处解老师。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做伴青春 共同成长 培养习惯 促进发展

一、孩子进入初中,家长更不能放松,特别是初一阶段。

1、 思想误区:“熬过了小学六年级的拼搏与奋斗,终于上了名校,进了保险箱,可以松一口气了。

从小学进入到中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孩子将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挑战,同时,附中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学子,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会增加。这么多“新”的适应要求接踵而至,将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学校管理和学生心理来讲, 在小学六年级学习时,从课内到课外,从上学到放学,都有老师的严格管理,小学毕业之前,有升学目标的激励,有老师和家长管着学,学习生活节奏较快;进中学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课内外许多活动依靠学生自己独立地去进行。老师相对放得多,管得少,而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没跟上这种新的要求,新的学习目标还没有树立起来,认为进了理想的学校,往往产生“可松口气了”的思想, 容易出现松懈情绪;

从课程设置和学习来讲,中学课程一下子增加到11门,表现为“多、新、深、广”;学科增加,教学内容加深,知识抽象化,老师讲课不像小学老师讲课那样直观形象和详细,而是比较注重系统讲授,要求学生进行较抽象的思维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多学生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和习惯,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认为只要完成作业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家长也有这样的想法。有的孩子往往因为主动性差,思维方法跟不上而形成学习上的滑坡。因此,进入初一后,原本成绩相差无几的同学之间开始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

二。给家长的建议:

我们认为,小学阶段是孩子兴趣养成的阶段,中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阶段。建议家长应该从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对孩子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引导,使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

1、学习上培养督促,重在习惯。引导孩子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生活上关心爱护,重在陪伴。增加营养,保证睡眠,适时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观念教育。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出现加速发展时期,如身体的迅速发育,身高体重迅猛增长,家长们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孩子们身体所需;同时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发育,才能保证学习的充足精力。

3、思想行为引导提高,要有底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人生中可塑性很强的关键时期,青春心理开始萌动,独立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思想,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但自身的自控能力、情感和意志行为又相对脆弱,容易冲动,他们的自身充满了矛盾。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以成人为榜样,自觉用成人的准则要求自己,他们不愿被成人“监护”,渴望与成人平等,取得成人所具有的权利。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自尊心,比较喜欢表现自己。对表扬和批评很敏感,最不愿意听批评,特别是不公正、不符合事实的批评。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以致形成对立情绪。有时候,他们不假思索地怀疑一切;有时固执己见,孤立地偏激地看问题,容易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他们往往把谦虚与拘谨等同,把粗暴与冒险当作勇敢,甚至把在课堂上顶撞或戏弄老师当作勇敢,很多孩子只要成长的权利不要成长的义务。针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在安排各项活动时,一方面不能包办代替,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的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必须给予具体的指导。因为事实上初一学生无论在经济上、思想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还不能完全独立,离不开成人的督促和检查。孩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既不能把他们看作年幼无知的小孩,也不能把他们看作长大的青年。 家长既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家教要有底线。

4、家长做好榜样示范。要使我们的教育有效,对孩子有影响,家长必须做孩子的榜样。以教育者的身份,以社会公民的身份。 许多家长重视言传,忽略了身教。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家长人格的无声影响,最后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引导,莫过于示范。

(1)做孩子爱校尊师的榜样。信任学校、支持学校,尊重老师。既然选择了交大附中,说明大家认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当然,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家长们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望。既然选择了学校,我们就需要以足够的信心来支持学校,以足够的信任来支持教师,以足够的尊重来对待教师。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待老师的态度,从而影响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效果。不尊重老师,自以为是的家长是不会得到学校优质的教育效果的,从而影响自己孩子。 我校一直倡导把男孩子们培养成绅士,女孩子们具有淑女气质,坚持贯彻“十九项美德”教育(校长在第一次家长会上讲过),也希望各位家长按照十九项美德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2)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和孩子一起阅读,学点教育知识,成为一个懂教育的家长。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父母综合素质的提升,很多人对于教育都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似乎自己都是教育专家,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怪现象。”实际上,好多只是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而已。许多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理解。比如:好多家长推崇“赏识教育”,希望老师多鼓励孩子,尽量少批评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因为在家里她就是这样做的。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老师们也会这样做。但是,您会表扬孩子们吗?例子:女作家毕淑敏在美国访问时,她到一个女教授家里去拜访,看到女教授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毕淑敏很自然地说了一句,你好漂亮啊!女教授听后就邀请毕淑敏到另外一间房子里单独谈话,女教授说,“毕女士,我想请你向我的女儿道歉”。毕淑敏十分诧异,女教授说,你刚才讲的话是对的,但孩子漂亮是父母给的,不是她的能力,你不应该表扬不是她能力带来的东西。女教授的意思是,你这样的话会误导我的孩子。这就是美国人的理念,或者说是美国人的家庭文化:你要表扬孩子用自己的能力获得的东西,漂亮不漂亮是父母给的,与本人的能力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表扬了一个让她觉得可以不劳而获的东西,因此要道歉,消除影响。我们的家庭文化,反思过我们教育和评价子女的价值标准吗? 我们的表扬或批评有没有误导孩子呢?

不要迷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类似是而非的教育观点,为了所谓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些家长无原则的肯定、夸赞孩子,缺少对孩子合理的批评教育,惩戒教育更成为奢谈。

比如:中国的家庭无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这本不应该是问题,那问题出在哪里?如早上孩子上学时,中国的家长会说,宝宝,到学校好好听老师的话;西方的家长却说,小约翰,今天到学校给老师提两个好问题,还拍一下孩子的屁股,以示加油!

家庭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家庭教育的“道”,而不是“术”,实际上家庭教育的方法、窍门、技巧这些“术”是很个性化的,(比如:孩子上网怎么办?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办?)因人而异,不一定适合其他孩子。只有关注和认识家庭教育的“道”,大道成大器,才能培养出道德、智慧和幸福的子女。家庭教育的“道”就是家庭教育的价值和信仰,家长的教育理念,这是根本。 教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教育不是教唆。

(3)成为孩子为人处事的榜样,重视人格的影响。

例子:一位同伴告诉我:家长接孩子时,“我靠我靠”。小田同学因为和学生闹矛盾而动手,吃了点小亏(实际事情是她现惹起的,而且平时问题不断)。我把其父亲请到学校后,家长一副挑剔和质疑的态度,不与我们讨论孩子问题的处理,而是质问班主任为什么停孩子的课,和我们大吵大闹。我们在复述事情的经过时,谈到自己孩子的问题时总是怀疑事实的真实性,稍微有一点有利于自己孩子的线索,就抓住不放,甚至不断扩大。从小田父亲身上我们终于看到和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先前表现的和她父亲一模一样。小田同学就是父亲的代言人。

同样,小李同学因为和同学发生矛盾,被同学打了一拳,两个人平时还关系不错,肯定是一时冲动。小李家长到校后,一看自己孩子被打,就着急的不得了。一会说要带着上医院,要拍ct做检查,一会又说医药费必训让对方承担,学校也应该承担责任等等,对事件的过程却没有过问。当了解到事情与孩子无关,孩子在事件中是“受害者”时,家长更是不依不饶,非要为孩子讨回公道,非要让学校给个说法,非要让对方孩子受到处分才肯罢休。这样的家长,你考虑过没有?两个孩子还在一个班级呢?他们以后还是同学,他们以后怎么见面?你的孩子怎样看你?受到处罚的孩子会怎样待你的孩子,说不定就留下了仇恨的种子。你在亲自毁掉你孩子的友谊。孩子们为什么缺乏宽容之心?家长在给做着“榜样” 。

家长平时可能不太在意,总认为现在社会复杂,他们还小,不能吃亏。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包括在餐桌上的每一句话,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父母以“榜样”的作用影响,孩子则可能坏一生。何况,这样的教育,根本不是教育,而是“教唆”。教育是使人向善、求真求美的过程。

(4)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让孩子把您从心里踢出去。孩子进入初中,会逐渐进入青春期,或者“逆反期”。亲子关系就进入了比较危险的时期。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不愿跟自己说话,那你得重视了:因为你已经或者马上就会被孩子从他的个人世界踢出去了。与现实世界相对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个人世界。父母是孩子个人世界的预装系统,是孩子个人世界的第一批客人。如果父母在这个世界中给她温暖,(不是物质的,而是心灵和精神上的)他就有足够的安全感去邀请和接纳更多的人进入到这个世界,比如他的朋友、老师、同学、同事、伴侣等。他的个人世界接纳的人越多,他就越有力量。同时它的抗击打能力也就越强,一般的伤害并不能摧毁它,因为他有强大的亲友团在内心支持他,这在心理学领域叫做“社会支持系统”。家长在孩子的个人世界中,家长的任何言语和表现对孩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孩子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倾向于迫切听取家长的建议。可是,家长一旦被孩子踢出自己的个人世界,他们就不在对孩子的任何决策起作用,他们的话在孩子听起来已经成为无臭无味的耳旁风,不管你是苦口婆心还是暴跳如雷,孩子只顾自己玩自己,完全没有把家长放在眼里,这不是孩子自不懂事,也不是什么叛逆期的表现,你已经被孩子踢出来了。孩子一般不会轻易这样做,但是这件事的发生又是没有征兆的。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怎样才不至于被孩子踢出去:不要干涉过多,需要尊重,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只盯着分数,最后可能失去分数。动机很重要。求助。

5、 孩子的错误必须让孩子自己承担,给孩子担当的勇气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违纪违规受到处罚天经地义。但是,当违纪学生送到德育处,按照校纪要处理给予处分的时候,孩子们除了感觉没有面子,都能坦然接受,因为处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面对处分,最着急是我们的家长。好的稍微配合学校工作的家长,不断的道歉,说孩子没教育好的责任在我,能不能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能不能先不给处分,恨不得说,你们处理我算了。不配合工作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免予处罚(分),无所不用其极,千方百计阻挠学校的工作。或者在调查事实的过程中寻找有利于孩子的事情细节,或者以孩子小,无法承受,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为理由,或者找领导说人情,找熟人托关系,甚至打点送礼。实在没招的就开始威胁学校:给了处分,孩子离家出走,或者想不开出了意外,你们学校全权承担。 家长怎么了?我在想。李双江儿子李天一的案子还没有引起我们家长的反思吗?

而孩子就在身边目睹父母的一切。孩子怎么想?以后发生什么事他会怎么做,实际上父母已经在教唆他了。就是事件发生后如何把自己洗清,如何推卸和逃避责任,如何歪曲事实。这样的孩子长大会怎样?这样的孩子遇事后会怎样?与父母发生矛盾后会怎样?不敢想象,这样的孩子会有责任心、会有担当?

所以,各位家长,即使社会浮躁,人心不古。你也不能浮躁,你也必须保持平和和宁静,你也必须善良。因为你在面对你的孩子,你在影响着你的孩子。教育孩子,从自我教育开始;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三、几个具体事情:

1、安全问题:天气变化,早上到校和下午按时回家,不要太早,7:40以前即可,有些班级孩子根据自己班级情况可能会要求稍微早到(比如7:30分,如果形成习惯),但有些孩子7:00就到了。

2、中午留校的问题:必须知道孩子中午的去向 午休班级人数是有限的,一些孩子在小饭桌吃饭、午休,家长必须跟小饭桌说定,中午要负起责任。

非常感谢大家听我说了这么多,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祝福每一个孩子,祝福每一个家庭。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