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德类演讲稿 > 青春励志 > 领导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

领导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9W 次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能够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领导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希望能够帮到你。

领导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
领导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篇1

涓流成海、积土成山。社会由个人组成,每个人选择怎样的价值观、追求怎样的理想信念、秉承怎样的道德底线,决定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基础和面貌。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社会思想的多元、多变的观念,当今的青少年会更加迷惘不定,这需要一种精神力量去引导他们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强大的“合力。公布之日起,民众中学就形式多样地开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庆节刚过,第6周星期六上学时间,民众中学又再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览与学习。初三同学们尤其积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了一整套成体系的价值观。这24个字反映的是国家目标、社会取向、个人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民众中学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们追求远大的人生理想,坚定了崇高的信念。让同学们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同时,树立青少年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学习了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相信民众中学的同学们会积极践行,并努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会做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并且要增强法律意思,做一个知法、明法、守法的公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领导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好信仰。”“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们时代崇德向善的航标。”近期,全国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道德、文明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风尚

“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这是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经常讲的。当王荣获悉深圳发生了一起公务员打骂自己父母的事并引发广泛关注后,立即写信给《深圳特区报》。王荣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在新的发展时期,作为经济特区,深圳要更加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成员尤其是公务员都应用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现在,“深圳青春偶像”“百名优秀志愿者”等评选活动在深圳广泛开展,一个个身边典型激励着市民践行核心价值观。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面向全区80个区直机关党组织和20个镇街机关党组织,开展了书法摄影作品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

20xx年12月17日,一辆满载橘子的内蒙古货车在陕西铜川耀州区王家砭村附近发生翻车事故,当地群众与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援,将车主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陕西省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指出,这是王家砭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结果,要深刻认识这一事迹体现出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在陕西省委宣传部近日召开的会议上,景俊海指出,要充分认识典型宣传的重要意义,加大工作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风尚。

用奉献爱心提升人生价值

“小萌萌成功接受植皮手术,目前恢复良好。”近日在“爱心·帮”网站上看到这条新闻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爱心市民李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年前,牡丹江市1岁女孩萌萌不慎跌入热水盆致全身大面积烫伤,但由于家境贫困,几万元的治疗费令萌萌的父母一筹莫展。得知此事后,雪城各界爱心人士掀起救助萌萌的热潮,共捐款27万余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一点小爱,就能汇聚成整个社会的大爱。”李女士说。

寒冷的冬夜,在湖南株洲的火车站,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大姐免费为旅客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姜汤。从20xx年开始,株洲人熟悉的“姜汤大姐”韩无盐,已在候车大厅送出了超过40万杯姜汤。近年来,株洲市民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株洲好故事”,一批平凡人物在普通岗位上的奉献与付出,提升了自我,温暖了人心。

在贵州省,广泛开展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文明创建活动,把“富、学、乐、美”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物质基础,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关岭县滑石哨村通过充分挖掘布依族文化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影视公司前来观光、拍摄,有力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条件。

让凡人小善汇聚成民族大善

“我做义工最大的成就就是收获了幸福快乐!我此生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的生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生命走向阳光!”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深圳“五星级义工”高正荣对记者说。高正荣20xx年前就加入了深圳市义工联创建的专门服务贫困病人的“关爱探访组”,多年来一直坚持照顾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为了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他几乎花掉了自己毕生的积蓄。

“两年了,小魏一直给俺免费剪头发!”在山西大同迎泽街的一个理发店中,正在享受免费理发的环卫工人贾凤霞高兴地说。理发店的玻璃门上醒目地贴着“爱心传递!本店为环卫工免费理发,并设有环卫工歇脚处,免费饮水”。小店老板魏振洲告诉记者,环卫工人太辛苦了,看到他们不分寒冬酷暑每天在街头辛苦劳作,总感觉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小善,才凝聚成中华民族的大善。”山西省文明办负责人高度评价魏振洲的善举。在三晋大地,这样的小善已是遍地开花。在阳泉市,50多家临街商铺成立了“爱心驿站”联盟,倡议临街商铺打开大门为环卫工人提供一壶热水、一处休息地。在晋中市昔阳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设立了“好人基金”,通过宣扬典型人物,带动全社会“人人学好人,人人争当好人”。

领导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篇3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深入分析不同社群组织成员的共性和个性,不同层级的社会民众的现实需求,从实际出发,找准思想的共鸣点和利益的交汇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从而激励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境遇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制度环境,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世界多元文化、国内多元思想意识的交融和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距离“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认同、坚守、笃行”还有很长的距离,还面临多重的现实困境。不同地区、不同属性的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面向不同对象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一)内涵解读不够深入,缺乏认知统一性和主体适切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其中的每一个词汇都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如何使广大民众能够正确理解其内涵,成为当前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中央已经做了大量的解读工作,但是与现实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在理论层面缺乏系统深入的解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公布之前,理论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据统计至少有21种之多,目前也还存在一些理论争议。首先,关于“三个倡导”的三个层次的划分,有的学者认为不是很明确,认为“和谐”更多的是社会层面的内容,甚至“富强”和“文明”也可以算作是社会层面的内容;而自由更多的是讲人的自由,不宜放在社会层面,因此建议分为社会发展、公民权利、伦理规范三个层次更为合理。(吴恒:“党的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桂海论丛》,20xx(3):89—93)其次,关于“三个倡导”的具体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虽然24个字已经高度凝练,但是对于普通民众和青少年来讲,还是不够简明,比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为“仁、义、礼、智、信”,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博爱”,都概括得简洁有力,容易铭记于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也应该更加完备、成熟、简明。还有的学者认为目前有些词汇的内涵和外延过于狭窄,比如“诚信”已经包含“敬业”的含义,没有必要再单提“敬业”一词;而“友善”主要处理平等主体间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更趋复杂,只讲“友善”显然不够,建议将原有提法调整为“诚信”“正义”“仁爱”“至善”这四个概念。

二是在传播层面缺乏主体适切性解读。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认识水平、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因此,高度概括的12个词对不同的群体也会有不同的内涵指向。比如,“诚信”对于高校和企业就有不同的内在含义,对于高校而言,“诚信”更多的是指学术诚信,同时高校作为精神高地,还要引导教师和大学生成为社会诚信的楷模;对于企业的要求,更多的是指“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此外,民族聚居区及宗教地区与一般社区对于“平等”的理解也有不同,对于一般社区,“平等”更多的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谈得更多的是个人权利的平等;而对于民族聚居区及宗教地区还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平等”的内涵。因此,不同地区和组织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的时候,也必须讲透其在特定群体范畴内的特定含义,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实际,避免不同社会群体产生认知偏差和理论的空洞感,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方向、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宣传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渗透力品德形成要经过知、情、信、意、行几个阶段。显性宣教主要解决的是“知”的问题,即解决的是“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的问题;而认同要经过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只有显性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包括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等。

目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宣传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显性宣教针对性不足,缺乏吸引力。目前不同地区和组织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式,力图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推出了电视公益广告、中国风和漫画版的宣传画等趣味性强、内涵丰富的宣传形式,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宣传的“盲区”,比如根据同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用网习惯普遍,只有9.2%的学生表示很少使用网络,但是却只有2.5%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宣传工作的设计和策划应该更加精细化。同样的公益广告在不同的时段对不同的群体的影响力有什么不同,主干街道的宣传画和社区内的宣传画哪个宣传效果更高,哪些群体更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而哪些群体更多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等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做更加详细的调查分析,从而针对不同的对象做更加有针对性的宣传。

二是隐性宣教力度不够,缺乏渗透力。根据调查,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和人生信念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和父母,达47.99%,远高于书本知识(19.92%)和新闻媒体、网络和舆论宣传、英模事迹(12.56%);而在学校教育中,对青年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三项是同学、室友等同辈群体(61.70%)、导师(34.21%)、书籍资料(34.02%)。(天津大学党委学工部:《20xx年天津大学学生思想动态滚动调查报告》)而在企业,青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首先求助于同事(34.9%),其余依次为家人(28.2%)、同学和朋友(25.1%),求助于企业党政领导和团干部的仅为9.6%和1.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融入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言谈举止”比灌输性的教育更具影响力。但是调查也发现,虽然88.88%的大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是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只有13.71%,偶尔参加的78.08%,从不参加的有8.21%。(天津大学党委学工部:《20xx年天津大学学生思想动态滚动调查报告》)因此,我们还应该创造更多的平台和途径,大力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教育更好地领会和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融入民众需求还不够,缺乏感染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深入人心关键在于其是否真正为大众所需要,而为民所需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推动了社会问题和民众切身利益的解决。根据调查,无论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还是企业的员工,对反腐倡廉、国际争端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高度关注,对于物价稳定、食品安全、住房政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抱有高度期待。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不能够脱离人们的切身利益,只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利益,人们才能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制度规约和制度关怀

制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刚性保障。在调研中,不同社会群体,特别是青年群体,普遍存在一定知行不统一的情况。例如,虽然在天津大学分别有98.73%的大学生认为“诚信是做人之本”,92.39%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抄袭剽窃、实验凑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48.78%),“故意拖欠学费、住宿费”(10.98%),“沉迷网络游戏”(44.11%),“利用网络和手机发布或传播不健康、不负责任的信息”(23.99%),“对‘长明灯,长流水’现象视而不见”(34.25%),“逃课,上课迟到,上课期间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65.06%),“考试作弊”(30.32%)等现象在校园中还比较普遍。(同上)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道德、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来“保驾护航”,使正确的行为得到鼓励、错误的行为受到制约,发挥好制度的导向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抓住核心、联系实际、善于创新,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规律,结合所调研的不同社会组织和地区的具体实践经验,课题组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问题,形成了四点建议。

(一)加强面向不同主体的内涵阐释,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

一是要加强系统性内涵解读。理论理解得越透彻,实践就越有力度。要向不同群体、以不同的方式讲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这样概括,当下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价值观凝聚社会力量,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哪些先进性等大家有所困惑的问题,使大家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具体实践进行解读。比如“富强”,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的观点来看,“强”是建立在“富”的基础上的。而如何致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让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次,要注意区分一些词汇的不同含义。比如“民主”这个词,在当前西方国家掌握全球文化霸权、刻意渲染“民主”与“专制”对立的情形下,很容易让民众片面认为“多党竞争、一人一票”才是民主,因此在解读“民主”时,应把重点放在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实质上面,要让受教育者明白,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归根结底是要体现人民的意愿,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和人民高品质的生活。而民主的具体形式应该由各国根据自己的民情和国情来探索,而不能片面理解为简单、抽象的“程序民主”。

二是要加强主体性内涵阐释。不同的社会组织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组织文化和地区文化,要积极发挥这些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抓住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组织文化建设,将组织文化建设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比如,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组织,努力挖掘乡规民俗、宗教教义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阐释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之处,从而更好地引领少数民族人民和宗教人士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各个组织要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从而影响带动更多的群众,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二)融入贯穿不同主体的真实世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

一是结合认知特点,增强显性宣教的针对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因地制宜”,还要积极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以符合不同群体认知特点的形象出现,如“高知”群体更加善于理性思考,而普通民众更倾向于感性经验,因此在宣传教育上要适应不同主体的认知习惯。

比如,天津大学根据不同对象,系统设计学习的形式和载体。面向学校中心组、中层干部、全校师生的需求,分别编发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材料;针对高校师生理性思考能力强的特点,邀请中央和天津市的理论专家开展系列高水平辅导报告、组织校内理论宣讲团等,在传播灌输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师生理论困惑,澄清价值内涵,以理论认识的清醒凝聚思想共识;同时,以教育部“中国梦学子梦”微梦想征集等大型活动走进“天大”为契机,大力营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加强隐形教育的渗透力。1.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情感共鸣。习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而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要充分利用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资源,其中也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内容,要通过选树先进典型、丰富文化产品等途径,激发人民的情感共鸣,从而加强道德认同。

例如,云南省加强和改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制订专门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将先进典型分为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云岭楷模、时代楷模四个层次进行宣传推广,做到“身边好人”从身边选,增强了情感认同,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增强了先进典型宣传的层次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更加有利于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强化实践教育,促进行为养成。要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必须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强化,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相互促进,最终养成行为习惯。因此,要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实践教育活动、大力抓好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大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

例如,云南民族大学针对学生家长关于学校教育中存在不良教风、学风问题,开展全校思想大讨论和“教风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包括举行教学质量检查、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本科生导师评选等,进一步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了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关注回应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要研究“人民需要什么”,这是人民群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一是国家和政府层面,要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态度和具体举措讲清楚,把对人民的利益安排讲清楚,确保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使主体在社会实践的动态发展和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其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处理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步缩小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满足不同地区人民在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双重需求。二是不同社会组织层面,不仅要积极关注本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还要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大家的精神需求,增强对组织和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建立健全各个领域的制度体系,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

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依托一定的制度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稳定社会、推动发展的效能。这也是目前各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一是要加快制度建设步伐。要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评价准则,做好有关制度、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二是要注重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协调推进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制度的内容中,还要体现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三是要注重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落实制度的力度,坚持惩恶扬善,切实发挥好制度规约和制度关怀的作用,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确立起来,能够为人民内心所认同,并自觉履行。

结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更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选择实施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千家万户,深入亿万人心,真正成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外在实践。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