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类演讲稿 > 毕业典礼 > 开学典礼:仪式后面的精神

开学典礼:仪式后面的精神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3W 次

在古代,“入学礼”是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入学当天,从家庭到学堂都会举行一系列隆重的仪式与典礼,作为孩童进入人生学习阶段的一种纪念仪式。

开学典礼:仪式后面的精神

今天,开学典礼同样被很多教育人重视,以期利用这样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全校性活动让师生迅速提振,触摸自己的教育理念、品味学校的味道。今年的开学典礼,本刊编辑部派出多路记者,他们分别走进北京市不同类型的中小学,以期在这一特别现场,见证一线教育人的所思所想。从记者们现场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一线教育人在有限时空里的自主探索,读出了教育内部的美感。我们发现,我国中小学教育理念正发生令人欣喜的转变,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强调孩子们的主动参与、自主分享和自由选择,被长期诟病的学生被动接受、被动灌输的理念正在改变。我们同时还能感受到植根教育人内心强烈的家国情怀。“当下中国不缺有才能的人,缺的是有精神的人。”三位院士与北京四中道元班新生座谈时说。而通过院士的讲述,我们发现,在我们教育内部,有一批“有精神的”的教育人正在努力将助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植入孩子们心中。

行大学之道 成君子之风

——陈吉宁在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应始终成为学校的目标。”他还认为,“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在清华,我们希望给予学生的正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这样“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洞悉自然、人生和社会,为成就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

一百年前,192019年的11月5日,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解如何成为“真君子”。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了清华的校训。那么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我也想谈一点思考。

首先要养成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同学们,你们都是以高分考进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所熟知的知识和认知都是对的。从现在起,你们要学会质疑,要善于质疑,要勇于挑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敢于质疑和挑战,就迈出了“不唯书、不唯上、不从众”的第一步。在大学里什么是“好学生”?好学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过程。当你们今后进入了社会,在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指责,不被理解、不被欣赏的时候,你只有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始终坚持心中的理想追求,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再者,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大学需要的是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主动才能发现问题,消极被动只能让生命慢慢耗尽。要学会选择,主动接触课内外的东西,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体验别样的挑战和乐趣,赋予大学生活全新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还要学会包容和欣赏。独立并不难,从众更易,既善独立又能合作,才是最难的。

希望同学们不要习惯于从这些问题旁边溜走,不要放之任之,而是要敢于提出问题;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学会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不仅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更要敢于担当,作为一个领导者、参与者,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今天,只有以这种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问题,你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大问题。

校园的味道甜甜的:见证北京玉泉小学开学第一课

品尝幸福小甜饼

在一曲《欢乐颂》的旋律中,一年级的“小豆包”们松开家长的手,踏入由粉色气球装扮一新的“玉泉幸福门”。站在这里迎接他们的,是校长、一级部全体教师及高年级的学生代表。

“孩子,祝贺你成为玉泉小学的小学生!”老师们面带微笑地为每一个孩子戴上标有“玉泉幸福娃”的幸福花。随后,在高年级学生志愿者的引领下,“小豆包”们踏上专门为他们铺设的红地毯,走进教室。

幸福门、幸福树、幸福花、红地毯,还有大手拉小手……这一切,让用好奇、新鲜抑或怯生生的眼神环顾四周的“小豆包”们,一下子消除了对新环境的局促不安。他们坐在教室里四处张望着、期待着。因为,迎接他们的,除了校长、老师、新课本之外,每个人的桌子上还有一块玉泉牌的“幸福甜饼”,这是学校为他们特制的“校园的味道”。在校长高峰看来,小学生活不应是枯燥的,让孩子们第一次踏入校园就能品尝到香甜的味道,进而喜欢上学校才是重要的。

带着期待开启校园生活

把北京玉泉小学开学典礼的气氛推向高潮的,是学校“十大好玩课程”的亮相。“竞技体育节、沙滩游戏节、激荡海洋节、六一学生节、欢乐新年节、童心话剧节、远足采摘节……”学校将十大好玩课程的名字印在条幅上,并悬挂在旗杆上。开学典礼现场,每宣布一个课程的名字,一个礼花炮随即绽放。随着十个礼花的次第绽放,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开学典礼成为欢乐的海洋。

“这些课程都是经过孩子们的投票而最终选出的,让孩子们感到学校课程的好玩,才是落实培养目标的前提。而开学第一课,就是要给孩子们以期待,带着期待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老师们说。

新的学期,玉泉小学的教学生活就在这样好玩的状态中开始了。在校长高峰眼中,这就是校园应有的味道。

让家长放心的公平承诺

“公平是共筑幸福的不竭源泉,公平是筑起希望的一道彩虹,公平是筑起幸福的一座桥梁,公平是共筑希望的坚实力量……”开学典礼现场,8个条幅上的主题语,让人咂摸又让人心生好奇。“只有构建公平的师生关系,幸福教育的理念才能生根发芽。”校长高峰在开学典礼致辞环节给出了答案。他说“公平”一词,是学校继去年将“尊重”定为学校年度发展主题词后,为学校发展定出的又一个年度教育主题,他今年的目标,就是将玉泉小学建设成为更加公平的校园。

围绕“公平”主题,学校国乐团奏响了高峰填词的歌曲《公平是一碗水》,六年级学生代表还发起了“公平构筑和谐校园”的倡议书。“校园中的公平,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校长的赏识与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在校方的解说中,家长们同样咂摸到了一点校园的味道。

当下中国缺的是有精神的人

开学第一课,三院士与北京四中新生座谈会一瞥

“在艰难的岁月里,是什么让你们坚持科学理想?”

“在青年时代,我想我们三位中没有哪一位冲着院士头衔而搞科研。”

9月1日上午,在例行的开学典礼环节后,北京四中为高一新生精心准备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该校15名“有志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道元班高一新生接受的第一课是,与三位院士面对面。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林群,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光电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就人生追求、人生规划等问题,与这15位15岁上下,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萌生兴趣的年轻人,进行互动交流。

“国耻国难,在我们那代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我们目标很一致,从事科学研究,就是从心底希望贡献更多智慧,让国家强大。任何时代,作为国民,我们都要牢记自己国家的历史,为祖国的振兴而奋发图强。”对话伊始,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林群首先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动力”。

被同学们问到如何在艰难岁月,仍抱有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热爱与坚守时,周立伟院士回答道:“你们年轻人现在生活在好时代,我们像你们这样的年纪,还发愁吃不饱饭,而你们今天在愁的事却是如何减肥。但是问我青年时代幸福吗?我要说很幸福。因为我们是内心有追求、有担当的一代人。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丰富,内心的问题是钱所解决不了的。”

林群院士感同身受,接过话匣,“我最近在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深有体会,很感动。一个人生活的时代很重要,兴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追求,要能够经受住物质层面的引诱。”坐在一旁的刘嘉麒院士听到此刻,不住地点头。

“大家都说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时代,三位先生如何看?”一位女生站起来问。

“我不赞成这样的看法。我们评判大师,还要看他成长、成才的时代。当年中国只有200名留美学生,现在呢?不知翻了几百倍。同时,我还想和同学们分享一点心得,大家一定要有文化自信,相信自己,相信中国的教育。不管你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学习,都有机会成为优秀的科学工作者,而决定你‘优秀’的重要因素,其实是专注力、是信仰是担当。中国当下不缺有才能的人,缺的是有精神的人!”刘嘉麒院士的话令举座沉默。

“我曾经用一个晚上算出的一个数学数据,现在在计算机上几秒钟就算出来了。在科学研究学科交叉越来越常态的今天,很难再出现一人包打天下的局面。我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的科研能力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我。所以,在当下中国,我们谈创新,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将思想聚焦在一个聚光镜下,凝神聚力,让其发亮。”周立伟院士同样和同学们分享了专注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周院士也真诚地劝诫同学们,“对于长辈、老师的建议,不要抵触和反感。我一生如果做出了一些成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能够吸纳别人给我的批评、建议。”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我念书时,没听说有年轻人跳楼的事,现在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是否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会决定你的科学成就高低。”刘嘉麒院士补充道。

在北京四中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的另一现场,该校校友、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焦雨铃研究员正在娓娓讲述自己如何与科学结缘,为何要研究植物。

“国家的强大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取决于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取决于国民的创造力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力,最终取决于国家文化的实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复兴。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我希望四中的学生能够肩负起创造先进文化的使命。”谈到今年开学第一课设计的初衷,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如是说。

围绕“公平”主题,学校国乐团奏响了高峰填词的歌曲《公平是一碗水》,六年级学生代表还发起了“公平构筑和谐校园”的倡议书。“校园中的公平,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校长的赏识与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在校方的解说中,家长们同样咂摸到了一点校园的味道。

当下中国缺的是有精神的人

开学第一课,三院士与北京四中新生座谈会一瞥

“在艰难的岁月里,是什么让你们坚持科学理想?”

“在青年时代,我想我们三位中没有哪一位冲着院士头衔而搞科研。”

9月1日上午,在例行的开学典礼环节后,北京四中为高一新生精心准备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该校15名“有志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道元班高一新生接受的第一课是,与三位院士面对面。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林群,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光电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就人生追求、人生规划等问题,与这15位15岁上下,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萌生兴趣的年轻人,进行互动交流。

“国耻国难,在我们那代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我们目标很一致,从事科学研究,就是从心底希望贡献更多智慧,让国家强大。任何时代,作为国民,我们都要牢记自己国家的历史,为祖国的振兴而奋发图强。”对话伊始,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林群首先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动力”。

被同学们问到如何在艰难岁月,仍抱有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热爱与坚守时,周立伟院士回答道:“你们年轻人现在生活在好时代,我们像你们这样的年纪,还发愁吃不饱饭,而你们今天在愁的事却是如何减肥。但是问我青年时代幸福吗?我要说很幸福。因为我们是内心有追求、有担当的一代人。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丰富,内心的问题是钱所解决不了的。”

林群院士感同身受,接过话匣,“我最近在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深有体会,很感动。一个人生活的时代很重要,兴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追求,要能够经受住物质层面的引诱。”坐在一旁的刘嘉麒院士听到此刻,不住地点头。

“大家都说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时代,三位先生如何看?”一位女生站起来问。

“我不赞成这样的看法。我们评判大师,还要看他成长、成才的时代。当年中国只有200名留美学生,现在呢?不知翻了几百倍。同时,我还想和同学们分享一点心得,大家一定要有文化自信,相信自己,相信中国的教育。不管你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学习,都有机会成为优秀的科学工作者,而决定你‘优秀’的重要因素,其实是专注力、是信仰是担当。中国当下不缺有才能的人,缺的是有精神的人!”刘嘉麒院士的话令举座沉默。

“我曾经用一个晚上算出的一个数学数据,现在在计算机上几秒钟就算出来了。在科学研究学科交叉越来越常态的今天,很难再出现一人包打天下的局面。我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的科研能力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我。所以,在当下中国,我们谈创新,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将思想聚焦在一个聚光镜下,凝神聚力,让其发亮。”周立伟院士同样和同学们分享了专注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周院士也真诚地劝诫同学们,“对于长辈、老师的建议,不要抵触和反感。我一生如果做出了一些成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能够吸纳别人给我的批评、建议。”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我念书时,没听说有年轻人跳楼的事,现在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是否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会决定你的科学成就高低。”刘嘉麒院士补充道。

在北京四中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的另一现场,该校校友、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焦雨铃研究员正在娓娓讲述自己如何与科学结缘,为何要研究植物。

“国家的强大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取决于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取决于国民的创造力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力,最终取决于国家文化的实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复兴。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我希望四中的学生能够肩负起创造先进文化的使命。”谈到今年开学第一课设计的初衷,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如是说。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