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类演讲稿 > 读书心得 > 首期教师读书班讲话稿:阅读,给心灵的真正放假

首期教师读书班讲话稿:阅读,给心灵的真正放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9W 次

寒假开始了!辛苦一学期了,加之天气寒冷,适度给自己放松放松,让自己身心有一个调节,这完全有必要。但是在假期中千万不能忘记给自己充电,千万不能让这大好的光阴白白流逝,一个人的差距往往就在于包括假期在内的业余时间上,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做一些假期规划外,自己首先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假期规划。规划假期就是在规划人生。

首期教师读书班讲话稿:阅读,给心灵的真正放假

真正的放假我以为是给心灵放假,能给心灵放假的唯有阅读。在每一个闲适的日子,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在每一个微风拂面的早晨,当我们避开尘世的喧嚣与烦扰,努力走进一部部伟大的经典,在内心震颤的一刹那,仿佛感觉到被某个伟大的灵魂附体了,你的心灵在得以慰籍安顿的同时,会感到每一个假日都特别有意义。

行万里路,交万个人,读万卷书,虽然都是学习,但是即使你有条件行万里路,交万个人,但你无法穿越历史,穿越时空,穿越宇宙,既能穿越,又能给你带来另一种感受的,是阅读。

人的生命就那么几十年,能活到百岁,那简直是凤毛麟角。我想即使活到百岁,生命也仍然短暂,如果缺乏一种生命体验,活着也就如此而已。我以为,只有过一种阅读生活,就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宽度,拓展生命的厚度。不读书,你只能活一辈子;书读得越多,你生命就越丰盈,人生就越丰满!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会阅读,这就决定了人绝不满足于做一头快乐的猪,而宁肯做苏格拉底般痛苦的人。当然要成为苏格拉底般痛苦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以为只有通过阅读,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灵魂有一种觉悟,让自己的良知有一种唤醒,让自己的精神有一种超拔,才有可能成为幸运的苏格拉底般痛苦的人!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我以为,这里所说的吃的东西并不是指的物质食物,不是说人吃什么物质,他就成为什么人,而是针对的是书本、精神世界,也就是精神食物。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品位完全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了多少书,都读了什么书,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气质和面貌。

“人能把书带到任何地方,书也能把人带到任何地方”,“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阅读就是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阅读的人是善良的,包容的,也是美好的,美丽的,有阅读的生活是阳光的,充实的,也是灿烂的,迷人的,有阅读的人生是清醒的,高远的,也是别有洞天的,与众不同的,有阅读的收获,可以解嘲,可以排毒,可以养颜,可以纠错,可以打开精神的天窗,可以寻求灵魂的慰籍,可以遭遇伟大的人物和高尚的事物。

阅读,能够让每个平凡而普通的日子变得鲜亮而有意义;阅读,能够让每个人的内心变得通透高雅而又宁静超然;阅读,能够让每个人的生命变得坚挺丰盈而又情趣盎然;阅读,能够让每个人的人生变得诗情画意和空灵美丽;阅读,能够让这个世界因为拥有共同的基因,共同的密码变得温馨和谐而又美好。

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曾谈到对读书的认识:“在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荡涤着我们的灵魂,在知识和智慧的指引下,我们更容易识别美与丑、善与恶,我们的生命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读书,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的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

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作品《垃圾堆上的阅读》的颁奖词,让人感动:“...那个肯尼亚妇女生活虽然艰辛,但她只要捡到书就会花时间去阅读。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她拥有好奇心,这好奇心将引导她走向外面的世界,那是远比这里的垃圾场宽广得多的世界。”

阅读是带着思想去旅行,是枕着灵魂去度假。阅读需要内心的宁静 ,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专注于阅读;阅读需要心情的放松,在轻松的氛围中才能实现读思结合;阅读需要自发的行动,外界强制性的阅读只能增添压抑情绪;阅读需要浓厚的兴趣,兴趣是阅读的最好老师;阅读需要自由和随意,不经意间收获书香人生。

最高境界的阅读,是带着生命思考的阅读,是带着灵魂拷问的阅读。书犹如广袤苍穹,浩瀚无垠,我们便是一个个哲学家,打开书本,就像哲学家对着黑夜,仰望苍穹,虔诚深邃,还不禁发出追问:灵魂何以安顿?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可能一时找不到答案,但是我们会在阅读与追问中,享受幸福的精神之旅。

读书之意义,是让人成为人;教师读书之意义,是让教师成为教师。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教师给自己打开的一扇心灵的天窗。透过这个看不见的窗口,教师可以欣赏到人类优秀文化的风景,可以远隔时空聆听无数大师的教诲,可以触摸到人类真善美的心跳。书也是教师给自己深掘的一口清泉,可以给教师以心灵的滋润,可以成为教师取之不尽的活头之水。

于永正说过:“读书是教师最大的修炼。”读书可以修炼一种精神,不停地读书,才能使我们生命充实,精神丰盈,人生不再孤独;读书可以修炼一种气质,养成好的习惯,能使我们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风度翩翩;读书可以修炼一种自信,自信来自实力和底气,而读书让我们实力无限,底气十足。

教师的读书未必能让我们走向出色和卓越,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如果不读书就绝对与出色和卓越无缘,就一定不可能在教育的路上走得太远!甚至教师不读书,连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都会很难,再说透一点,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就会在这个职业上混下去都很困难。

真正取得成就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博览群书,没有一个不是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正是他们在阅读上的广泛涉猎,在知识结构上的完善圆通,打开了他们的思维,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促成了他们多种生长的可能性。​

所以说,教师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不能不读书,教师应把自己的读书,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生命的一种状态,生存的一种需要。

我们之所以提倡师生阅读,并不是要我读,而是我要读,之所以我要读,并不仅是因为要教书,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人要生存,就要生活,阅读就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它跟日常的吃饭穿衣睡觉一样,都是离不开的,只不过阅读是一种高雅的精神生活。因此应让阅读成为伴随我们终身的一种重要生活习惯。

一个人能够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生存需要,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时间,能够尽量多安排一些读书时间,给自己内心一份宁静与优雅的历程,给自己生命一种美好的邂逅与遭遇,那将是不一样的生命状态,不一样的人生风采!

教师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总能增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教育思想,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教育智慧,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教育自信,激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教育情怀和境界,萌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教育激情和追求。

按理说,教师本是一个很执着的读书群体,然而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他们眼中只有分数、只有成绩,只有对学生的死整蛮缠,而对于生命中的阅读,却逐渐淡化了。不少教师已完全远离阅读,这太危险了。

我以为,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最该读书的年轻教师群体,更成了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的群体。

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着,因为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

一个老师上课时,是带着他全部的阅读史来上课的。现在的很多老师要么不读书,要么读书只读教材和教参,还不说阅读史,就连基本的阅读都没有,我在想,这样的老师一来是凭什么走上讲台去上课的。二来所上的课也就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简单地传授生硬的知识,绝对达不到左右逢源,深入浅出的境界!

教师读书应是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一个教师不读书,不能真正成为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

许多教师不读书,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读书。果真没有时间吗?我以为,是否有时间,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把这件事情视为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认为重要,一定可以安排时间;如果你认为不重要,一定会找出很多借口很多理由。如果把读书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我们会抽不出时间吗?很多教师认为忙,没有时间读书,我以为是因为没有时间读书,才显得忙。

一个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和零星时间的利用。在课余时间,在节假日,在闲暇时候,在旅途时光,在等飞机、等火车的片刻,在晚上睡觉前,在早晨起来以后,甚至在用来喝茶的间隙,挤那么一点点时间读一点书,这些都是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读书是快乐的事,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生命方式,跟他人无关,跟学校无关,不需要考勤,不需要督促,不需要计入继续教育课时。有人问吴非老师:教师读书需要坚守,您坚守的力量来自哪里?他说:“我不认为自己是在‘坚守’。‘坚守’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对痛苦的忍受,很悲壮,何乐之有?其实,读书的时候,我很快乐。读书之于我,像吃饭一样是一种需要——一种精神的需要。”

吴非老师在一次研讨会上曾谈到拯救教师职业尊严应从阅读开始,他说他是个爱阅读的学生,所以他才成了真正的教师。他教了半辈子书,把自己教成了学生,因为他在教学生的同时,知道了怎样去学习,所以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或者说把自己教成了儿童,因为他比儿童时代更有兴趣地观察这个世界。

作为教师来说,多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让自己涵养较为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功底,这肯定是好事,但如果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对其他书籍包括经典名著都排斥在外,势必会造成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甚至欠缺,出现大片的知识空白,致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成为“孤舟蓑立翁”而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这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让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专业发展水平,都会限制我们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高度。

颜之推说,行道以利世。我们主张每一个教育者都要读书,而且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让自己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应成为每一个教师基本的读书方向。

教师的阅读,不仅是为了专业成长,而是为了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我常说,无论我们处于多么不如意的教育环境,无论我们眼下所遭遇的是多么令人头痛的教育现实,我们应该通过读书让自己丰富起来、理性起来、诗意起来、强大起来,因为只有我们丰富了、理性了、诗意了、强大了,才有可能让孩子丰富起来、理性起来、诗意起来、强大起来。

教师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自己,或自娱自乐,消遣时光,或修身求进,提升素养,其阅读的意义更在于穿透读书的厚度,经以致用,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智者,一个教育明白人,让教育、让孩子不遭受折腾。

教师的阅读其终极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自身的阅读带动和引领一个班级、一群孩子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一个班级、一群孩子的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让阅读成就不一样的班级、不一样的孩子。

虽然阅读永远都不会晚,每个年龄段都是最好的阅读季,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他当下阅读的书,然而人生最美妙的少年时期却是最适宜读书的时期,这是任何时期都不能替代的,这一时期必须阅读最有价值的书籍,错过这一阶段有时就是永远的错过。

美国作家克利夫顿·法迪曼回忆读书经历时说,十岁到十七岁之间,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那些日子真是令人神往。我相信对于大多数热爱书籍的人,那个年纪也正是人们阅读的最美好的年华。从那时以后,我再也不曾在一年里读完那么多的书。十七岁以后,人们一般就不能恣情阅读了,而必须受到某种约束和限制。

德国思想家海涅,少年时期曾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上,如痴如醉地读着一本《堂·吉诃德》。这次阅读的经验便永远烙在他心灵的底版上,种下了他精神的胚芽,成为了他生命的底色,以致他成人后多次重读这部巨著,都没获得当初那种感受,甚至感觉不以第一印象为参照系,就很难读下去。

遗憾的是不少老师和家长却在这个时期让考试、训练代替了孩子们的阅读,真是太可惜了!

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所以他觉得阅读就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我常常在想,一个教师,如果在思维方法上,没有在阅读中受到应有的“训练”,在知识容量上,没有在阅读中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凭什么站立在讲台上呢?

浩瀚的书籍构成了一座座圣殿,组成了一个个伟大宝库,形成了一笔笔巨大精神财富,它属于所有的人但又不属于任何人。拥有它的唯一方式是阅读。当你养成了阅读习惯,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你就拥有了属于你的那部分,你阅读的量越大,你拥有的就越多。一个人如果从来不去阅读,就相当于自动放弃了这些宝藏!

读书应有时,读书千万不能等,不能等有时间才去读,更不能等有成片的时间才去读。

愿阅读伴随我们生命的始终,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书香人生,愿首期教师阅读班的每个老师都能成为阅读的种子,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让阅读之花开遍阆苑教坛大地!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