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类演讲稿 > 会议发言 >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5W 次

信息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经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种信息化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21世纪以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一):

同志们:

**市机关事务管理政务网站的开通,标志着我局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局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对网站开通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关心、支持网站建设的**市信息化办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所有参与网站开发建设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这次会议,既是庆祝我局政务网站开通的会议,也是我局政务网站建设培训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局政务网站信息化建设,动员局各处室和各单位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局政务网站建设,促进全局电子政务建设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下面,我再提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切实提高对网站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单位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希望局各处室和单位要站在现代竞争和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这项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网站信息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推进政务网站建设是提升我局形象,扩大对外交往的重要途径。因特网被认为是目前成本最低、最快捷和最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介,网站则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对外窗口和名片。近年来,我局对外交往不断向纵深推进,机关后勤品牌的经营和运作也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同行兄弟单位中竞争力、形象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然而,对因特网这一现代化宣传手段运用得还很不够。特别是一直以来,我局没有自己正规统一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与我市建设“数字**”和实现新一轮“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目标要求极不相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局的对外形象。为此,在岁末年初我局积极实施局系统电子政务上网工程,开展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是包装宣传自己,提升机关事务部门形象,扩大对外交往的必然要求。

2、推进政务网站建设是实现科学管理,加强机关后勤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电子政务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也不是简单地将我局现有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或网络化,而是实现职能转变的重大创新,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机关后勤改革和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扩大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是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有利于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勤政廉政建设,防止和克服腐败,有助于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对于加强机关后勤自身建设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3、推进政务网站建设是增加工作透明度,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的需要。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利用政务网站这个平台可以进一步加强公众对我局后勤工作的有效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将我局“机关效能年”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通过局政务网站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局各处室及各单位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机关干部职工服务。如公众性的通知公告、政策法规、机关保障、机关服务、办事指南等信息上网,方便市直各单位机关干部职工及时了解我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公众进行沟通,收集公众对机关事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局能够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机关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改进工作作风,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政务网站建设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局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打造“数字后勤”为目标,以局政务网站为龙头,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注重应用”的原则,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加大投入,建设一个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互通、先进实用的电子政务系统,带动后勤管理、保障和服务信息化。

1、加快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要不断提高我局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水平,真正使其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联系群众的纽带,信息化建设的载体,网上办公的平台”。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把抓管理上水平的准则贯穿于始终,致力于“三个一流”:一是要完善一流的网络。完善的网络体系是政务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基石。要以局政务网站为主干,七个职能处室、七个直属中心、四个下属企事业单位为分支的统一网络体系,实现局、直属中心、下属企事业单位三级网络互联。二是要开发一流的系统。在抓好网络与硬件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网上公文收发、传输、处理及协同办公等一系列应用系统的开发,并将这些系统整合在局政务网站这个统一的应用平台上来,一站式登录,逐步实现推进局办公自动化建设。三是要建设一流的网站。继续加强政务门户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局网办要履行好管理协调和技术支撑的作用,局各处室和单位要认真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把政务门户网站办出生机、办出特色,树立我局的良好形象。

2、加快推进后勤保障信息化。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机关后勤保障水平。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创新的思路贯穿于始终,强化“三个狠抓”:一是狠抓机关职能处室信息化建设。在依托局政务网站的基础上,局计财处要积极探索网上数据实时报送和结算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局房管处要不断加大网上办事的力度,能上网的服务项目力争上网实时办结;局节能办要把市直各单位节能降耗数据实现网上在线报送。二是狠抓直属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车管中心在建立车辆电子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车辆、人员网络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生活服务中心要进一步探索餐饮、洗理、便民超市、生鲜食品“一卡通”结算系统,并逐步与局政务网整合。三是狠抓下属四家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要发挥局政务网站的平台作用,局下属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上网发布产品和价格信息,建立起办公用品、文印、汽修、洗车等专业商务平台,集中推介我们的优势产品和项目,通过上网工程,整体包装、策划和宣传企业,扩大我局后勤实体知名度,推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加快推进后勤服务信息化。网站是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平台。要把局政务网站建设成“为公众服务的窗口”和“为政务服务的平台”。在信息化运行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始终,突出“三个优先”:一是注重服务优先。办好办事指南栏目,从人员出入证办理、车辆出入证办理、就餐卡办理、集体户口办理、公交月票办理、幼儿入托办理、水电报修办理和会务登记八个方面为机关干部职工提供服务,搭建一个高效、便捷的网上服务平台,有条件要逐步推行“网上受理、实时办理、限时办结、全程服务”的工作模式,如基建房管处的水、电、门锁报修今后也要力争实现网上报修。二是注重时效优先。要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增强发布时效,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网站管理办法和网站绩效考核机制,将网站信息更新、维护责任落实到各相关处室、单位。使网站栏目的更新、维护得到落实,保证局政务网站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三是注重民意优先。要积极畅通与公众网上交流的渠道,把“局长信箱、网上留言、在线QQ、民意调查、网上投诉”等栏目切实办好,真正建立起一个网络在线互动平台和网上监督平台。

三、强化保障措施,形成政务网站长效管理机制

政务网站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牵涉面广,需要局各处室、各单位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为了我局信息化工作今后的顺利开展,要切实做到“三个强化”:

1、强化组织领导。局网办要加强对全局网站建设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及时研究解决网站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处室和单位要切实把网站建设工作摆到首要位置,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发展规划。局办公室要把网站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纳入重要目标管理,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要在全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良好工作态势,真正确保局政务网站建设有人操作、有钱运作、有制度保障、有创评机制。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坚持自学与培训并举,尽快构筑我局网站建设的人才高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自学信息化知识,了解信息化发展动态,不断增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要把计算机培训纳入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培训计划,开展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扫盲工作,争取经过一到两年的努力,使所有机关干部了解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确保全局35岁以下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达到计算机二级以上水平,35岁以上的干部职工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

3、强化全员信息化意识。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宣传和普及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以领导带动职工,党团员带动群众,营造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关心信息化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切实做好信息化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要强化信息安全建设。局政务网站必须严格按照互联网应用的保密、安全和新闻发布等管理规定,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并实行责任制,注重网站发布流程,发布内容审核要层层把关。要严格执行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严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上网。加强上网信息的保密检查,一经发现涉密信息,应立即删除,并严肃查处和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严防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最后,希望局政务网站建设的有关工作人员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围绕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继续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架起一座“机管局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机管局”的桥梁。即:进一步推广网络平台的应用,努力实现网上办公平台覆盖率100%;继续加大投入,在机关“人手一机”基础上实现下属单位“人手一机”,实现计算机普及率100%;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实现信息化专兼职人员技能培训率100%。为加快**市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二):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会议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刚才,会议表彰了年度发展突出的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以及企业服务先进单位和个人;副市长同志总结了“”时期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对“xx”时期特别是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4点意见。

一、要把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来认识

工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三化”协调发展的主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人类走出农耕文明以后,工业发展就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抓工业发展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实际就是工业化的过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也无一例外是通过快速发展做大工业来做强经济总量的。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工业居于主导地位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我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的时间尚不到20xx年,加快工业发展仍是我市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加快工业发展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期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突飞猛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年,全市GDP总量位居全省第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65%提高到71%;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5%,比“十五”末提高8.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700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这些数字表明,工业一直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将在当前和今后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

(三)加快工业发展是加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城市是工业的载体,工业是城市的支撑,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目前,我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已成为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生产要素配置低效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就“三化”协调发展来讲,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只有加快工业发展,形成产业高度集聚,提供日益增多的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才能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因此,加快城镇化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为支撑,没有工业基础,城市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加快工业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站在“xx”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市委提出了“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市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也只是在20%左右徘徊。只有加快工业发展,才能形成充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贸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只有加强工业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才能带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局面。

二、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落实

精心调结构、积极转方式,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做好今年和“xx”时期工业工作的着力点,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一)要坚持项目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主要抓手,促使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快产出、投产项目快做强。要紧紧抓好今年安排的76个工业和服务业重点项目,确保今年6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16个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积极争取省重点项目和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项目,力争100个以上项目纳入省项目盘子。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民间投资,促进产业项目投入持续扩大。认真筛选、论证、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立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储备库,着力构建运作持续、接续有力的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等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要推进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支撑,切实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企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目前,我市大多数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发展过于依赖外延扩张,一旦遇到市场需求下降或激烈竞争,就很容易被挤出市场。要把引导、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深入实施 “1010”科技工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着力抓好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三)要加快产业集聚。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最佳平台,持续提升发展水平。一要实施好产业集聚区“3213”发展计划。即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要完成投资3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0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二要建设好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加快推进80个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确保早建成、早见效。积极采取BT、BOT等融资方式和整体开发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起步区和近期发展区基础设施全覆盖。三要加快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每个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面积要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标准,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入驻,推动产业集聚区集约节约发展。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强度上每亩地不能低于200万元,投资亿元以下项目原则上不予单独供地,必须入住标准厂房,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节省建设用地、促进产业集聚区集约节约发展,也是为了企业减少投入、降低成本;香港150平方公里的面积70%以上为山地,但目前仍有40%的后备用地,靠的就是集约发展。同时,要增强环保意识,严把高污染企业的准入关口,否则,我们当代和子孙后代都要为之付出代价。四要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市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用好产业集聚区发展扶持资金,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快速发展。

(四)要健全完善体系。把新型工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以高端产业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一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风电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工程,力争风电整机项目批量化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市场化生产,智能电网、新材料、生物医药项目产业化生产。二要做强做优主导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电力装备、食品、发制品等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做精做优食品工业,巩固壮大能源工业,加快发展电力电子、烟草、发制品、金刚石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创新问题,各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子,我们也希望能够总结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创新是企业共同的发展路子。原阳县有一家生产酒的企业,用我们禹州的钧瓷做瓶子,一瓶酒卖到了3800元,他们把两种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创新。三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实施创新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高效发展。突出抓好纺织、箱包、建材、再生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要把企业培育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来推进

企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军,也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促使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做优。

(一)要培育骨干企业。扎实推进大企业培育工作,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主业强大、产业高新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要以现有龙头企业和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快速扩充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在推进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抓好50家大企业集团、100家小巨人企业和20户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要素倾斜、重点服务,使其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要按照省政府培育“双百”企业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以50家大企业(集团)作为我市“50强”企业,以100家小巨人企业中的前50名作为我市“50高”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力争今年全市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4家。

(二)要加快上市步伐。以培育和推动企业上市为主要抓手,促进企业调整结构,规范管理、上档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要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指导力度,通过举办上市培训、推介等活动,强化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企业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尽快确定上市目标;特别要做好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百户重点企业中优秀企业的上市辅导。要培植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推动更多的企业多形式、多渠道上市,形成梯次推进的企业上市工作格局,今年要争取1—2家企业成功上市,推动2—3家企业进入辅导报备,上市预备队企业保持在30家左右。已上市公司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突出主业,搞好规范运作,实现持续发展。

(三)要加强对外合作。企业加强对外合作是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借用外力,走合作扩张发展的路子。当前,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正处于黄金机遇期,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求得新的突破。要创新投资合作模式,以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代理招商等形式,吸引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要不断推进与国内外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突出“招大招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我市相关产业和企业。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投资合作软硬件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过硬的投资平台。

(四)要提升管理水平。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要用好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通过上市形成倒逼机制,促进管理升级,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个途径是苦练内功,努力探索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办法,把规范管理的理念融入生产、经营、销售各个环节,打造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工业企业。同时,要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学习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战略性资源管理水平,真正向管理要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要把环境优化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打造

工业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大局,涵盖众多行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努力形成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责任,搞好统筹协调,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抓紧做好工业经济运行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对经济运行、工业投入、节能降耗、技术创新、质量兴市等涉及到的指标任务,要抓早、抓紧、抓主动,明确目标责任,制定工作方案,精心谋划,有的放矢,狠抓落实。

(二)要搞好企业服务。今年,市里拿出496万元对企业进行了奖励,力度很大。市本级每年用在工业领域的奖、贴、补3项资金达到6800万元,另外还有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些隐性支持,这表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已从过去的直接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当前开展的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从优办理各种手续、营造发展环境等工作,都是为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下一步,要继续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市直单位分包重点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要每月召开一次面向100家重点企业的政策咨询会,宣讲政策,收集解决问题,服务企业发展。要精心实施大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以实施“800家重点服务企业计划”为抓手,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三)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各出其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营造全市一盘棋的工业发展氛围。要围绕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局,制定支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警企地治安联防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对影响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给予严厉打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对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单位和个人,纪检监察部门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同志们,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全市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三):

同志们:

今天局党委在这里召开全局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刚才强局长就如何推进交通信息化做了一个很好的讲话,我完全同意。几位处长也结合各自工作,做了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也就如何全面推进西安市交通信息化建设,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如果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够准确、不够全面,希望大家给予谅解。

一、广州之行的感受、感想

这次通过对广州市交委信息化建设实地的参观、考察与座谈,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震撼”,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震撼”。广州市交委的信息化建设举全委之力,经过了十年,尤其是近三年的全力推进,可以说不但走在了我国大城市的前列,而且走在了全世界同类城市的前列,对广州市交通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变革,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清楚的,我在这里举几个事例。

第一个例子,广州的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搭建、系统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的延续、提升,不但满足了交通行业市场监管的需求,也为交通企业在监管、服务,尤其是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创造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它的服务功能提升到了城市交通管理这一更高层面。广州市年初机构改革时形成了大交委,把城市道路的交通工程,包括交通信号、交通设施的组织管理交给了广州市交委。当然,这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州市整合了过去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资源,如公安交管系统、治安系统、城管系统、市政系统等多部门在道路交通方面的视频信号、线圈信号等2万多路信号,传输到广州市交委的智能交通平台,然后由这个平台根据每条道路的车流、人流信息和现有的道路条件,开发出道路模拟仿真系统,对道路堵塞的原因进行仿真计算机模拟处理,最后优化出交通调度运行方案。

第二个例子,广州市的公交调度指挥系统,达到了类似于机场调度的模式,就是调度员与车辆是对应的,在同一大平台上,一个调度员可以实时调度大约60辆公交汽车的运行。这种做法给公交公司带来的效益是什么?就是减少了原来约名传统条件下从事管理、调度指挥的工作人员。对出租企业,对其他从事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在实时管理方面,在降低成本方面,作用也是巨大的。广州的交通信息化公司,由于对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普遍得到企业认可,交通信息公司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收益,都是运营企业根据约定和合同,自觉的去交费,因为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太明显了。

第三个例子,现在我们行业管理感到困难的问题,如监管难、取证难。在他们这个平台上,一目了然,近年来,西安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出租汽车达到一万多辆,公交车达到七千多辆,汽车修理厂发展到几千家,业务监管范围不断扩大,而相关的处室和部门的人员又没有任何增加,所以大家普遍感到人手不够,忙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信息化来完善我们的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同时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个例子,广州市在其最繁华的道路之一——中山大道上建成了一条brt公交专用线,当初在建这个通道的时候,据说有很多人反对,事实证明当初修建brt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brt建设前,在中山路上运营的公交车有1700辆,建设后,运营车辆减少到800辆,brt通道里运行的一共有30多条线路,日承担客运量由原来的40万人次提高到90万人次,超过了绝大多数城市一条地铁线的日客流量,公交车运行速度也由原来的每小时11公里提高到现在的每小时23公里。在brt通道里,投放多少车,车的间距是多少,哪个地方人多需要车,如何进行调度安排,都能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第五个例子,亚运组委会的交通组织调度,由交委的信息公司承担,3700辆运动员、裁判员、官员用车,由信息公司统一调度,开幕式乘船入场,调度也由交通信息公司完成,必须做到分秒不差,亚委会评价,广州亚运会比北京奥运会强的就是交通调度智能化。

我上面举了五个例子,让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次广州之行的感受,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这样的感受,才能体会到我们的不足。两市交通现状相比较,广州城市人口比西安多一倍,广州的公交车有9000辆,我们有7000辆,但是年客运量却比我们大了50%。我们真切感受了广州公交车运行速度快、乘座舒适;广州的出租车有17000辆,我们有11000辆,他们一天载客170万人次,我们80万人次,将近是我们的二倍。网上有评论说不爱西安的十大理由,我们占了俩,一是公交车成了“肉夹馍”,二是出租车拒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给政府说,要增加公交车,完全是车辆不足这个因素吗?这两年“打车难”,社会各界反响很大,完全是因为出租车总量不够吗?诚然,总量不足是客观存在,但是我们的运行效率呢?广州为什么能比我们多运许多的人呢?目前我们的负面评价仍然很多,运营过程中的一些随机的事件,单单靠人能管得住吗?不靠信息化的手段,能克服这些顽疾吗?不行。

二、我们的现状和问题

西安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已经搞了八年了,八年来,我们从一纸空白,发展到今天的状况,搭建起了平台,完成了一些项目,可以说,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具规模。但是与兄弟城市比,与同等规模的城市相比,特别是与广州相比,我们还相差甚远。

,任文斌局长带领我局一批人,到广州进行了学习。当时广州交委经过考察,引进了北京航天智通这个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公司,成立了一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公司。回来以后,我们也依照这种方式和构架,成立了一家公司,北京航天智通公司占了45%的股份,我们行业参与的国有公司占了55%的股份。这家公司自成立,运作了三年,取得了一些进展,搭起了一个平台,建成了一些项目。但是今天我不谈成绩,只说问题。这个公司运作到今天,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即将崩盘、垮台,这也是我们急迫抽出时间,去广州学习的原因。从广州的经验看,搭建这个平台,构建这个系统,是没有错误的,反思我们的工作,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我们体制有问题。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交通局都有信息中心,而且是个事业单位,专门负责行业信息化建设、日常维护和运营,局科技处负责规划和标准的制定。但是我们局里没有这个机构,而把它设在了运管处,由运管处成立信息中心来负责。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二是我们一些领导和同志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对本职工作很熟悉,都是行家里手,不需要再搞什么信息化,这样在行动中就表现出不积极甚至抵触的情绪。三是我们现有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利益纠葛。直言不讳的讲,局里没有组建这个信息公司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就有一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局里搭建了这个平台后,必然要冲击原有参与者的利益,特别是在这个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又进来一些参与者,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

下一步,局里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申请成立交通信息中心,为事业单位,承担西安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当然,这不容易,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怎么办?局党委考虑要用行政的手段来推动这项工作,选派年富力强、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干部深入到信息公司,不拿公司任何报酬,不参与公司的内部管理,推动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拓展,如有需要,局里还要再继续选派得力干部,参与信息化建设。

前段时间,我也听到对西安交通信息公司的一些议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行业内的从业者,有的甚至说市局搞的信息公司是个官办公司、皮包公司,没水平,没能力,没技术,没资金,只收钱,提供不了任何服务。这次去广州,我们也把北京航天智通公司的老总请过去,我也和他充分交换了意见,对这个公司的整体情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广州的实践证明,航天智通绝不是一家没有资金、没有实力的皮包公司。航天智通公司也承诺将象对广州公司的投入一样,从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给西安公司更大投入,与我们交通运输局携手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们信息公司达到广州的水平。广州公司大部分管理平台和软件都是他们研发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搬过来,就是一个强力推动的问题。从现在起,这个信息公司作为市交通运输局一个下属单位对待,交通运输行业内原有的所有平台都只能作为交通信息化的二级平台。一个地方的交通信息化平台,过去我们认为就是一个公司,只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运作,实际上,这个信息平台是行政监管手段和市场服务的结合,它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监管手段,另外也有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大众的功能。这个公司的职能就是把行政监管手段和市场服务功能双重功能融为一体打造一个监管和服务平台。那么想推进这项工作向前发展,就必须有两只手,而且两只手都要硬,一只是行政的手,一只是市场的手。要想短时间内提高西安交通信息化水平,没有行业的支持,没有全行业共同的认识,没有我们的努力奋斗,是不可能的。

三、如何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今年的半年工作会上,我对西安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勾画的发展愿景,是需要我们一件一件事情来踏踏实实落实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二级网化建设,投资57亿元,建设644公里二级公路,这些项目现在都开工了,进展顺利。第二个举措就是交通信息化建设。西安要打造现代交通,上水平,上台阶,唯有实现信息化不可。使我们交通运输事业有“为”有“位”。会后,相关单位和企业回去后都要开会研究、安排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结合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在如何构建交通信息化建设上迈出新步伐。首先采取这么几项措施:

一是选派科技处副处长李都厚博士兼任信息公司常务副总,代表交通运输局督促、检查、落实各单位、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协调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局里今后还将会定期召开信息化建设会议,强力推进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是强力问责。刚才强局长建议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年终考核目标,我完全同意。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问责机制。这个问责办法由科技处和监察室负责起草,凡是参与信息化建设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包括信息公司,都要实行问责。哪些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上不重视、不努力,甚至成为“绊脚石”,毫不客气,请他让路。哪些企业,在这里以自我利益为中心,阻碍西安交通信息化发展,坚决清除。

三是对企业的一些要求。首先我想对运营企业说,广州的实践证明,信息化是提高监管水平、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希望运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希望你们做出应有的表率。其次我想对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目前还只是培育期,不是收获期。我们做的系统还没有完成,没有得到从业者的认可,我们提供的服务还不完善,市场化水平还不高,这个时候想获利,是不可能的。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了,做熟了,我们的参与者才是人人获利。再次我想对信息公司说,需要“两只手”,我们市局这只行政的手将强有力的打出去,希望公司这只市场的手也能成为一只强有力的手。只靠行政手段还不够,公司的管理水平、运作水平、技术水平和投入力度,也从另一方面制约这个事能否干成。希望你们围绕推动西安信息化建设,按照今天的会议精神,把这项工作做好,得到西安市交通运输全行业的认可和从业者的认同。

最后,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为西安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明年世园会之前,使这项工作迈上一个大的台阶,再用一年的时间,使西安交通信息化初步达到广州水平,为西安交通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