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类演讲稿 > 竞聘演讲稿 > 竞争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处长职位的演讲——以质量为核心,以对读者负责为目标

竞争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处长职位的演讲——以质量为核心,以对读者负责为目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6W 次

各位评委:

竞争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处长职位的演讲——以质量为核心,以对读者负责为目标

我于1988年11月调入新闻出版局至今一直在报刊管理处工作,历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根据岗位竞聘要求,现述职

第一、着眼全局,立足本职,推动我省报刊事业的发展。

1989年,我省报刊总数占全国第6位,发行量占全国第5位。当我们沾沽自喜已取得成绩的时候,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下,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下,其他各省报刊加速发展,据1996年末统计,在可比数字的前提下,我省报纸降至第19位,期刊降至全国第14位。知耻者后勇,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认真分析查找原因,近几年,苦练内功,提出报刊出版要以政治导向为前提,以质量为核心,以对读者负责为目标,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倡政治家办报办刊,严肃出版纪律,查处违规违纪报刊。二是树立起报纸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期刊以《共产党员》、《陕西青年》、《老同志之友》等一批骨干报刊,使一大批报刊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对报刊结构进行调整。在1997年报刊治散治滥和1999年以来的报刊治理中调整和撤销了一批结构重复、质量偏低、效益不好、发行量较少的报刊,从总体上看,达到了轻装上阵,快速发展目的。四是抓队伍建设,针对年检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分层次办班。五是根据分管局长提出的期刊要搞科研的精神,征集报刊改革论文,出版4本论文集,每年进行6一7次学术讨论,并组织专家对期刊专题会诊。

经过一系列工作,不仅扼制住了我省报刊发行量下滑趋势,而且出现喜人进步,《陕西日报》等5家报纸荣获全国地方报纸经管管理先进单位;《共产党员》等4种期刊获全国第二届百强期刊,并获首届中国期刊奖。我省获奖数名列全国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来自于全处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本处的同事们。他们不仅多年来任劳任怨支持我的工作,而当我生病时,承担处内巨大的工作压力,团结全处很好地完成了工作。

几年来的工作积累,我先后撰写了10余篇论文在《中国出版》等杂志上发表,有的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收录。我先后组织开发了陕西省记者证管理系统、陕西省报刊管理系统。前者荣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者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奖”,我还担任了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科技委员会委员。几年来,根据工作需要,先后参与了8本书的编写工作,并在4本书中担任副主编。

第二,管理应适应、引导、促进和规范报刊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报刊业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知识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就以期刊为例,阐述以下观点:

一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期刊出

版都是按事业单位来管理:相当一部分期刊经费靠行政拨款,人员靠主办单位调配。发行靠红头文件,分配按大锅饭的办法。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吃惯了“皇粮”的期刊陷入了困境,订数很少,亏损严重。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期刊的属性。期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是精神传播和物质生产的统一,是文化与商品生产的统一。期刊作为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它有何特点,它的运行必须受制于整个经济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期刊要按产业化的方式来管理和运行。要按政企分开的原则理顺行政与出版单位的关系,使期刊出版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要创造条件,逐步改变在计划管理体制下形成的垄断性专业分工局面,按照优胜的原则形成高效的专业分工,使出版单位在大致平等的条件下竞争,使出版单位在选题确定、期刊定价、外贸出口、人员使用、工资分配等方面有自主权。二是经营模式:由粗放向集约过渡。

我国现有期刊八千余种,基本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遍布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发行到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一个出版大国。但我国期刊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还不多,规模效益还不够,因此,还不能算作出版强国。

现有的期刊中重复建议严重,内部结构不合理。若千年来,各部门、各地区竞相办刊,以至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有的编辑部只有二三人,只能维持出刊,无力求得发展;有的刊物内容雷同,水平低下,无人订购,几乎全部赠阅;有的经费拮据,只能在小厂印刷,且质量很差。这种小手工作坊式的粗放经营,难以抵御市场经济的冲击,缺乏竞争能力,生存尚难维持,更谈不到进入国际市场。

期刊出版要产业化必须走集约化的道路,形成相当的规模,这样才能集中人力、物力,形成优势;才有条件创名牌,出精品形成系列。要调整结构,使同类期刊联合,向专业化发展,每个专业都有若干个艳压群芳的品牌期刊,不仅在国内有巨大发展,而且能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运行机制:由封闭向开放过渡。

现在我国的期刊还处于封闭状态之中,条块分割严重,壁垒森严,相当一部分期刊只为本地区、本行业,甚至只为本单位服务。这样的期刊水平当然不会提高,国内都没人订阅,更不要奢谈走向世界了。

知识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国际性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布满全球的计算机网络使得跨国界的投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劳动、技术成为一股不可阻档的潮流。期刊出版业作为知识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形势,就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期刊国际化作为国际间的文化融合、交流,也可以促进我国期刊的自身发展。

要实现期刊国际化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编委国际化。现在世界一些著名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的编委会多是由该学科领域中各国著名的学者组成,因此具有很高的威望,能够吸引各国的优秀稿件。

二是作者国际化。既不仅接收国内(当然更不是局限在本单位)的来稿,也要接收国外来稿,如果每期能有几篇外国知名学者专家的文章,那么刊物的质量必然提高。

三是资源国际化。要充分利用国际间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

四是资本国际化。出版单位拥有的各种资本可以通过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和租赁等各种途径优化配置,进行

有效的营运。

五是文字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的期刊应采用国际通用文字,出英文版刊。

做好了上述“五化”,就能大大提高期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期刊上网则为期刊走向世界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径。

四是出版物形式:由单一媒质向多种媒质过渡。

目前的期刊仍以纸质印刷品为主要载体: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先后出版了磁盘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电子期刊。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网络版。据统计,在因特网上1991年有电子期刊110种,1993年有240种,1994年有400种,1995年有700种,1996年有千余种,而1999年将达到数万种。

电子出版物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检查查询方便、制作高效、出版迅速、成本低、节省资源以及发行速度快等优点,它的产生不仅仅是期刊出版业的深刻革命,而且对信息管理与服务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子出版物具有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标志着期刊出版直接参与信息处理,成为信息产业的一个方面军。因此,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是大势所趋。21世纪将是传统纸质期刊与现代的电子期刊共存的时代。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抓好纸质期刊的出版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电子期刊的出版工作。

国家十分重视科技期刊的上网工作,视其为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及丰富网上资源的重要举措,把科技期刊上网工作列入国家“xx”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数字化图书馆示范系统”加以启动,纳入到chinalnfo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付诸实施,由中国科技信息中心具体操作运行,1998年底同步上网期刊已达200种,可以说科技期刊已成为在因特网上展示传播中国科技期刊的窗口,凡是有条件的期刊都应该争取上网。

有了上述认识,报刊管理者将如何接受挑战?我认为应树立全新管理观念,在思想上充分准备增加预测性和对策性研究,更新建立新的管理体系,为促进报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在新闻出版局工作整17年,先后在机关党委、版权、发行、市场、报刊岗位工作过,也曾带职在基层工作过,丰富了宝贵经验,同时其他岗位也对报刊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身体的原因影响了工作,回到岗位上,我以愧疚的心情努力工作,尽管在生病期间,我仍怀念与大家相处的日子,仍渴望工作。回到工作岗位后,努力工作,在我的日程表中,很少有休息日、节假日,工作忙时常常工作到天亮。医院大夫告诫我,如果不休息,病很难根除,我想,为了工作,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以下方面:

抓导向。报刊是为社会尽量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提高报刊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为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抓管理。在继续深入调整研究的基础上,抓住报刊出版中的新问题及薄弱环节,修订和出台有关政策。要顶住压力,坚决查处违规违纪报刊,净化报刊市场。

抓队伍建设。报刊从业人员流动量较大,加之我国尚没有专业院校,从报刊从业人员担负的责任和队伍状况看,基础薄弱。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分层次培训、竞赛答题、考试等措施,促进队伍素质的提高。

报刊质量的提高,报刊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认为,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仍能胜任报刊处处长岗位,并通过努力要力争在我任期内,使我省的报刊发行量进入全国前6位。

谢谢大家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