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类演讲稿 > 开闭幕词 >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3W 次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3月28日,市政府刚刚召开了“迎世园”唐山市旅游提质升级动员大会,会上曹全民副市长对全市旅游提质升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落实曹全民副市长在“迎世园”唐山市旅游提质升级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下一个阶段全市乡村旅游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推动我市乡村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旅游业倍增计划做出积极贡献。

上午,我们观摩了栗香湖乡村旅游片区开发建设情况,刚才迁西县又作了经验介绍,讲得很实在,各地要认真借鉴学习;我们对获得荣誉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陈福利同志就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任务明确,大家要抓好组织落实工作。下面,就做好乡村旅游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将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与品味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家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向广大游客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休闲旅游天地,是我国旅游发展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

发展乡村旅游是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乡村旅游以生态、环境、文化和绿色农产品等为资源,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形式,它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经济总量、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数据显示,当前民众的旅游观念正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执著于在黄金周期间到热门景点看“人”,而是选择更为自由灵活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增幅都超过20%,游客增速明显高于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镇居民“5+2”生活模式的重要载体,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主战场。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又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繁荣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三产。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和企业投资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促进县域经济更加繁荣;能够发展农业的生态、文化等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农产品、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等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现代农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实践也表明,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而且能够推动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农村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变革,是丰富旅游业态、满足旅游需求的需要,更是推进城乡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的推进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发展。

二、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促进我市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看仍然处在低档开发、自我滚动发展、各类模式探索阶段,水平比较低,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如发展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调,品位较低;融资渠道不宽,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专业管理人才匮乏等。希望这次会议后,各地认真挖掘辖区内乡村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服务,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使之成为全市旅游业的亮点。

(一)贯穿全域旅游理念,准确把握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目前,旅游业已经跨越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单体发展的阶段,迈入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很快、容量很大,正在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我市已经编制了《唐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xx—20xx年)》,确定了“一环三带多点”(“一环”即唐山市中心区周边郊野环线;“三带”即北部燕山旅游带、中部平原旅游带、南部沿海旅游带;“多点”即合理布局多处乡村旅游点位)的总体布局,提出了逐步实现大区域综合发展,形成乡村旅游线性产品;小区域集聚开发,建立乡村旅游综合体;以“多采乐园,长城人家,渔家风情”为三大主题,合理布局发展乡村旅游系列产品;实现多点位特色打造,提升乡村旅游亮点的整体思路。下一步,我们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对《规划》进行修编,准确把握发展定位,促进我市乡村旅游科学发展。全市已有50多个村编制了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方案或规划,今后要推动更多村编制规划,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开发。

(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唐山市的地理格局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结构,也成就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为我市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在开发过程中对资源利用缺乏特色规划,经营模式单一,很多地方均以“农家乐”和“果园采摘”为主,许多乡村旅游项目都是跟风上马,产品雷同度高、同质化竞争激烈。这种发展水平与城市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要求是不相吻合的,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我们应该全方位、全产业链地审视乡村旅游的产品业态布局,加快推动乡村旅游由传统的食宿、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打造乡村旅游的“农家乐”升级版,开创乡村旅游的“食宿+”新模式。要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和养老养生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探索形成多类型、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三)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现在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状态,现代旅游产业体系配套不健全。我们要从加强组织化入手,加快旅游市场化运作,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股份制公司、或适度引入工商资本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进行乡村旅游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品牌打造。构建“乡村旅游+旅行社”链条式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形成“一盘棋”思想,激发各自潜能,引导农民实现合理分工,从分散、零星的旅游接待活动转向组织化、网络化经营,由自给自足、独立运作的接待经营户转为分工协作、配置合理的接待经营体系,在产品开发的横向扩展和产业体系的纵向拓展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化发展,扩大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鼓励乡村旅游创业就业。用好乡村旅游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项目的前期引导、借款贴息、规划编制、宣传促销、奖励性补贴等方面,加强对农户和经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担保支持,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或贴息。积极整合发改、交通、农业、电力、水利、建设等有关部门相关专项资金,努力提高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相关重点项目建设的比重,并积极争取国家旅游专项资金和国债投入。引导和鼓励中介组织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金融通、信用担保、融资租赁、项目融资、信托投资等服务,探索推行动产抵押、权益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等担保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鼓励和引导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开展规划设计、创作创意、经营管理等,弥补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经常面临的资金和人才的短缺,快速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层次。

三、要因势利导,切实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

乡村旅游是一个农民拥护、市民需求、潜力巨大、效益明显的新型产业,要把乡村旅游业搞得红火,把旅游特色村、镇建设搞出特色,搞出水平,关键在组织领导。

(一)要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乡村旅游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各县(市)区旅游部门要做好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人员培训和市场信息的搜集发布等工作,同时,主动与农口部门协调,共同引导农民利用现有的生产生活资料投资发展乡村旅游;主动与工商、税务、卫生、公安等部门对接,降低乡村旅游办证门槛、简化办证手续、减免办证费用。

(二)要加强科学指导,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开拓创新,引导乡村旅游向创意方向发展。创意是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各企业和乡村旅游点要以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等创意元素巧妙的运用到乡村旅游发展之中,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发展乡村旅游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依托特色资源,立足市场需求,搞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生财之路。要深入研究和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确保我市乡村旅游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坚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要坚持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托,要把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作为基本遵循,切实维护好、保障好农民的应有利益。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农民自觉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使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旅游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者,避免出现农民“失土又失业”、“出力不受益”。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保护村庄原有的格局和整体风貌放在乡村旅游开发的首要位置,尽可能保持乡村的原真性。不得大兴土木,大肆拆旧建新,破坏生态环境、民族村寨和古村落文化遗存,随意改变乡村风貌,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四)要坚持打造亮点、突出品牌特色。各地要把特色贯穿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每一个要素和每一个环节,在特色上做足文章。突出乡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各地要特别注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要素上都要体现地方乡土特色,展示当地文化内涵。要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实现错位发展。要立足于本地独特的资源环境,用创意提升主题,以差异彰显特色,不断创造新的亮点和卖点。要增强品牌意识,品牌是形象,更是难得的无形资产。各地要把培育品牌作为提升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品质的重要措施来抓,结合本地实际策划推出一批系列品牌产品。要加强市场营销,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多样化媒体宣传推介。

同志们,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惠及城乡、造福百姓的美好事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以扎实的工作,全力开创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2

同志们:

上午,我们对迁西栗香湖乡村旅游片区建设进行了观摩考察,大家受益匪浅。刚才贾京磊县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对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迁西旅游局做了很好的典型发言。一会儿,孙友树副秘书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对标研究、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对“”全市乡村旅游工作进行简单回顾总结,并就“十三五”特别是今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以来,全市乡村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下,在农村基层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的全面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按照“抓好一个规划;重视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乡村酒店创建两个抓手;实施“错位发展、品质提升、市场营销三个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不余遗力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实现了乡村旅游“从小到大”的跨越。

(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9个县(市)区、32个行政村正在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已经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点131个,成功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迁安市、迁西县、丰南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遵化沙石峪、迁西渔夫水寨休闲农业观光园、迁安市白羊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迁西喜峰口板栗大观园、乐亭丞起颐天园现代农业园),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2家,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58家,较为成熟的农家乐257户(含星级农家乡村酒店54家)。目前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5000人,20xx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62.96万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收益6.09亿元。

(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全市上下全面加大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北部区域依托山地特色、民俗文化和长城绿道的建设,形成了一批山野游览型乡村旅游产品;南部滨海依托沿海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一批渔家风情、农业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中部地区依托高科技农业、集约化农业生产项目,形成了一批集吃住休闲、观赏采摘、娱乐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农家餐饮型、乡村聚落型、现代农业型、产业聚集型、民俗风情型、休闲度假型、回归自然型、历史文化型等8种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我市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初显效应。各地各单位将旅游节庆活动作为重要宣传举措在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推广宣传,造势吸引游客。玉田县梨花节、迁西栗花节和梨花节、滦南满堂红樱桃采摘节、曹妃甸滨海湿地渔乐节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日渐活跃。另外迁安白羊峪、迁西太阳峪等乡村旅游产品被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了市、县、旅行社的联动推广,效果良好。同时,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初具规模、影响较广的乡村旅游点、金牌农家乐、旅游模范村、致富带头人。乡村旅游不仅创出了特色,而且发挥了品牌的市场带动效应。

(四)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市上下按照“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的要求,掀起了新的乡村旅游开发热潮,呈现出市、县、乡、村多层次推动的格局。迁西县、迁安市、遵化市等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县一级乡村示范点或农家乐评定标准,对乡村旅游点、经营户进行规范,从建筑风格、设施设备到服务礼仪等实行统一的标准。几年来各地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乡村旅游培训班达50多批次;通过“乡村厨艺大PK”、海鲜烹饪大赛等技能比赛,以赛代培,使操作技能提高、菜品花样翻新;还针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了多次市场营销、服务规范、接待礼仪、服务技能、特色餐饮等方面的培训,为我市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储备了丰厚的资源。特别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园区、山区经济的建设,党委重视、政府支持、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环境更加优化。20xx年市政府还出台了《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为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各(县)区的共同努力,虽然我们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处在低档开发、自我滚动发展、科学模式探索的阶段,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欠缺和问题。

一是发展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调,品位较低。唐山市的地理格局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结构,也成就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为唐山市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于资源的利用尚缺乏整体考量和特色规划,体验式、参与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很少,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也没有通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融合发展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对“返璞归真”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接待水平不高。二是融资渠道不宽,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经营者反映“搞了几年乡村旅游,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融资难、贷款难。资金问题是制约乡村游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多次提到‘重视旅游’,但其实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各级对发展乡村游的专项扶持资金也太少。”我市许多乡村经营者都有扩大发展的意愿,但却都受到资金制约。投融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资金投入不足,渠道狭窄,投融资方式单一和滞后,缺乏强大有力的投融资平台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三是专业管理人才匮乏,难以形成发展管理的强劲智力支撑。我市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对高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需求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延长游客在乡村的停留时间来增加收入,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管理不科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够高。或是满足于能吃能住,或是有热情但服务技能欠缺,现有的服务不能满足客人多方面的需求;另外由于经营和管理者本身的认知和生活习惯、环保意识等影响,不仅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甚至本身的自然环境等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产品设计人才、农民导游、娱乐队伍,也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升级。

二、“十三五”全市乡村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把握好三个机遇。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目前我市休闲度假产品不足,必须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对接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而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动能。农村农耕文明悠久,乡村文化浓郁,民俗风情多彩,自然环境优美,是市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二是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为乡村旅游开辟了广阔天地。目前京津唐私家车保有量超过了1000万辆,同时随着国民休闲纲要、带薪休假制度以及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城镇居民全年休假时间增加到115天。扣除14天黄金周、15天小长假可远距离出行外,86天双休日期间的近距离休闲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势必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三是乡村旅游政策红利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支撑。包括国家、省、市深化旅游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以及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等相继出台,在旅游用地、旅游投资与消费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政策性的突破,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支撑。

(二)突出“三个理念”。一是“锦上添花”。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的是“三农”资源,依托的是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用地政策等。条件尚不成熟的,仅凭旅游部门一己之力,势必行动缓、见效慢。所以我们要率先把发展条件成熟、主体积极性高的地方筛选出来,主动联系、积极扶植、重点培养,通过“锦上添花”树“样板”,以“样板”打造核心竞争力,直至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二是“合纵连横”。一方面要联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各个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争取他们将资金、政策进行配套倾斜,合力推进。另一方面,要以样板为中心,向片区、聚集区方向发展提升,研究“全域”旅游,从核心竞争力演化为区域竞争力。第三,要向全要素产业链要效益。指导开发主体研究好、构建好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项目研发,拉长产业链,争取旅游新消费、大消费。三是“弃旧图新”。我市乡村旅游已经走过了发展的初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大发展时期,一方面必须标准化发展,使小服务变为大产品。从功能上来说,要加强对标,厕所、游客中心、标识标牌、步游路等要规范健全到位。另一方面,实践表明,乡村旅游的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经营户的标准,也要有旅游村的标准,还要有旅游乡镇的标准。我们要研究“村村有组织”、“户户有产业”、“事事有关联”,通过不同层面的标准化,以户带村,以村带镇,实现整体规范发展,使自发的、简单的、原始的乡村旅游点,变为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乡村旅游发展聚集区、发展带。

(三)明确一个目标。20xx年,积极培育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新培育和认定至少30个星级农家乡村酒店;每个县重点推动1—2个重点乡村旅游片区建设。到20xx年,要实现建成我市中心区周边郊野环线,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南部沿海乡村旅游带“一环三带”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认定100个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培育500家农家乡村酒店和特色民宿、50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点)、15个乡村旅游聚集区、1个北部山区旅游致富乡村旅游示范带;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亿元。

(四)推动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实现基础设施保障供给。结合全省“三个1500公里、一个15000公里”道路建设,积极呼吁和促进我市燕山高速通道、国省干道、县域通道、乡村公路的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构建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同时还要结合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水、电、网络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大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由传统的食宿、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俗、自驾露营、健康养老等产品,并积极开展品牌推广活动。三是提升乡村旅游组织化水平。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分工,引导乡村旅游经营者,围绕消费需求,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分工协作、上下游高效衔接、农工商贸游有机结合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四是推动“互联网+乡村旅游”。启动“智慧乡村旅游”工程,积极推进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向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延伸,逐步实现高速网络服务、免费WIFI覆盖;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信息垂直平台,推进信息智能推送、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功能。有条件的乡村还要不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流量监控、安全防范、智慧管理。到20xx年建成3-5个智慧乡村旅游示范村(点)。

三、20xx年全市乡村旅游重点任务

(一)强化乡村旅游规划引导。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必须编制好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促进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合理布局、功能配套。要做好乡村旅游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的有机衔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乡镇和村庄规划一同编制,实现多规合一。提高规划设计的创意水平,充分挖掘当地自然、历史、民俗等资源内涵,突出主题特色,开发新业态,创意新产品。

(二)实现两个抓手带动。一是积极创建乡村旅游示范点。按照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推动具有良好条件的村、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创建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是加快游客服务中心、标志标识系统、游客休息设施、旅游厕所、厨房改造、步游路道、环境风貌建设、垃圾处理以及旅游项目的谋划和建设。使乡村旅游示范点能够真正对接市场、服务游客需求。二是大力创建星级农家乡村酒店。在农家乐、农户接待站基础上,引导经营户对标星级农家酒店评定标准,在硬件完善、环境营造、卫生达标、服务功能、人员素质等方面实现大的提升,打造农家乐的升级版,彰显我市乡村旅游接待品质。

(三)培育乡村旅游发展片区。把乡村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配套乡村旅游公路、营地、购物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每个县市区打造1-2个乡村旅游片区,加快引导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有效聚集。遵化、清东陵、迁西、迁安依托长城绿道、历史文化名镇、特色乡村重点打造山区型乡村旅游发展聚集区;丰润重点培育龙泉谷至潘家峪的腰带山乡村旅游片区;丰南重点打造惠丰湖西南部乡村旅游片区;曹妃甸重点发展湿地周边乡村旅游片区;滦南县、乐亭县重点培育环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建设农业休闲综合体;玉田县重点推进唐自头、郭家屯等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滦县重点在滦州古城周边、青龙山周边大力发展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聚集区;唐山湾国际旅游岛,重点打造渔家风情乡村旅游聚集区;路南、路北重点打造环都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古冶重点在金山森林公园周边聚集发展乡村旅游产品。通过片区、聚集区的建设打造,引领乡村旅游纵深发展。

(四)打造“百百千千”旅游名片。今年,国家旅游局、省旅发委围绕“旅游模范村、模范经营户、金牌农家乐、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将推出“百千万”和“百百千千”工程、创客基地等。我们要鼓励和引导村镇、社会组织、农民乃至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作创意、经营管理等乡村旅游创业就业行动,同时也要支持高等院校、旅游组织、规划单位、研究会等单位和组织为乡村旅游创建工程提供咨询服务。通过乡村旅游创业发展,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名片。

(五)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人才。强力实施“千名农家乐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工程。20xx年市旅游局将会同美丽乡村办、妇联,针对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村的农家乐业主、厨师以及有意从事农家乐创业的群众和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开展县域为主的乡村旅游从业培训。全市培训数量不少于1000人,争取上半年完成普遍培训。培训重点内容为餐饮业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特色技能、卫生管理、文明礼仪、网络营销等,培训结束后发放结业证书,建立培训档案,作为各地乡村旅游发展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近期市局将会同市美丽乡村办、市妇联做出总体安排,并配套师资力量和专项资金。请各县局及早谋划,按照方案部署进行申请、组织开展。

(六)加大乡村旅游资金投入。目前从财政资金来看,国家方面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建设基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贴息贷款等;省级、市级层面有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专项发展资金、水务局饮水安全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资金等,重点补助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培训;从融资渠道看,国家有农村土地所有权流转政策、农业发展政策性金融支持、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政策以及林业部门的林权抵押贷款。另外,唐山金融发展集团有涉农信贷担保体系、股权投资基金等。这些资金我们以往了解不多,争取不够。今后我们一定要着力研究好、利用好这些资金政策,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引导投资主体开拓投融资渠道,不断解决资金制约瓶颈,促进乡村旅游加快开发。

(七)加大市场营销力度。要在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度和传播品牌上下好功夫。一是强化媒体宣传。要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手机、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旅游,形成社会关注热点和旅游发展新亮点。二是办好节庆活动。全市各县(市)区均有自己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要进一步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扩大影响,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节庆的质量、规模和效益。三是搞好市场营销。要在指导好乡村旅游产品策划和包装的基础上,统一整合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纳入到今后的整体旅游宣传推介之中。同时,要引导旅行社等企业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市场化程度,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以宣传打名气、树品牌,以营销引客源、促销费。

同志们,乡村旅游已经迎来了快发展的新机遇,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春天。我们要以奋发之态、作为之责、务实之举,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促进旅游提质升级、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福祉,做出新的努力和更大的贡献。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分析当前旅游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申长友市长专门为这次会议致信,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孙乐春副秘书长宣读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有关表彰通报,希望各有关部门、单位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东营区政府、垦利县政府、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孙子文化旅游区管委会作了表态发言,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很受鼓舞;杜延明局长对今年的旅游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旅游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旅游业是成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优势,对推动转型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时尚化的生活方式。通过旅游,既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也能够使人充分体验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还可以加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甚至能潜移默化地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的一年,对全国、全省、全市旅游业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从国家层面上看,《旅游法》颁布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正式出台,旅游业迎来了市场高峰期、发展黄金期。从全省层面上看,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成旅游强省的意见》,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等领导同志对旅游工作的批示多达29次,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出旅游业在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从我市来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去年以来,申长友市长多次听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旅游重点工作,最近又对市旅发委进行了充实调整。去年,市里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行社招徕游客若干奖励政策》和《旅游景区若干奖励政策》,进一步优化了政策环境。20xx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103.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3%和20.03%,增幅居全省首位,被省旅游局授予20xx年度市级旅游工作进步奖。特别是在旅游营销方面,各县区政府和市直28个相关部门、单位分赴35个客源城市,对我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营销,全年统计“二日游”游客达到2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0倍多,成效十分显著。目前,全市A级景区数量达到27家,其中4A级3家,3A级10家;旅行社达到115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0家,位居全省同级市首位;星级饭店28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4家;旅游商品企业已达130余家,旅游商品达290多种,旅游接待水平、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对去年的全市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人民群众也是认可的,在此给予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特别是与旅游先进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策划水平低,旅游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旅游精品项目,旅游资源整合和游客参与性不足,重点景区仍处于门票经济阶段。二是旅游交通不够便捷,铁路客运、航空班次少,新的客运铁路尚未投入运营,水路客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旅游通达性受到很大局限。三是市场主体实力不强,虽然旅游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尚未真正形成一批龙头性的骨干旅游企业。四是旅游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旅游市场辐射半径小,中远程市场游客较少,主要客源大多局限在周边省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逐项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我省旅游业也正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实施,居民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市场发展将更加强劲,旅游需求也将更加旺盛,为我市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一是旅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随着居民观光、度假旅游的持续增长,旅游市场散客化程度不断加深,进而引发旅游市场结构的深度调整,旅游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旅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二是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当前,旅游业越来越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领域,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开始投资旅游业。随着我市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打造提升、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乡村旅游和城区旅游的提档升级等,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将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推向社会。三是居民旅游消费持续增长。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城乡居民的出游率不断提高,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成为旅游热点,“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四是发展氛围愈加浓厚。从省里到市里,党委政府对旅游工作越来越重视,都将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转、调、创”的重要抓手,推进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层出不穷,步伐越来越快,环境越来越好,可以说推进新一轮发展的高潮已经到来。面对这些有利形势和发展机遇,面对这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态势,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开创全市旅游工作新局面

20xx年,全市旅游工作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积极实施“大产业、大旅游”战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创新体制机制,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强化营销推介,提升品牌形象,努力实现全市旅游业科学跨越发展。

(一)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打造精品上实现新突破。大项目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建好一个旅游大项目,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引领一个集群,助推一方经济。一要加快项目规划建设。对今年确定的重点旅游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措施,开辟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想方设法为项目的规划建设搞好服务、破解难题,加快项目推进速度,促进项目早建成、早见效。要加快温泉旅游发展步伐,研究制订我市《关于加快温泉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规划建设一批温泉度假旅游产品,真正将“温泉之城”的城市品牌叫实、叫响。二要提升项目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重点景区的文化挖掘和特色打造,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旅游品牌,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要突出黄河入海、新生湿地、珍奇鸟类等特色,精心打造河海交汇、湿地观鸟等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力争3年左右时间创建成功。孙子文化旅游区,要突出孙子文化特色,加快孙子文化园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世界唯一性孙子文化旅游目的地。龙悦湖旅游度假区,要充分发挥龙岛、水面、地热等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实施水上运动、湖岛观光、温泉养生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国内知名自驾游汽车营地,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三要搞好项目招商引资。要按照“政府出资源,统一规划;企业出资金,独立建设、经营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人、社会及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投资经营。要紧抓全省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利时机,加紧做好项目规划、立项等工作,争取使我市尽可能多的项目纳入到全省文化旅游项目库中。今年,省里将组织召开全省大型旅游项目招商洽谈会,各有关部门、单位特别是市旅游局要及早做好招商准备工作,向国内外文化旅游投资商宣传好、推介好我市的重点旅游项目,争取利用招商洽谈会为我市旅游项目建设引来资金支持。

(二)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在提升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搞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是增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提升旅游品质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旅游法》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城市不仅要为居民服务,也要为游客服务”的理念,大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整合旅游要素的供给和服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一要规划建设市旅游集散中心。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要加快建设市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政府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信息咨询、产品展示、导游服务、旅游投诉等服务,建设东营乃至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二要加强旅游环境配套。要通过对重要街区的改造、整治和提升,完善游憩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住建、交通、体育、教育、商务等部门在安排建设项目时,要兼顾旅游功能,适当增加设施游憩功能,满足游客休闲需要。三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要完善旅游标识引导系统,加快更新、新设旅游交通指示牌,形成旅游指示环线。通往景区主要交通干道上的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配套,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盘考虑。目前,龙悦湖旅游度假区、天宁寺文化旅游区、揽翠湖旅游度假区、黄河三角洲动物园等景区已经开通了旅游专线车,下一步,要适时开通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旅游专线车,以满足游客需求。四要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大力推进环渤海高速铁路、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的前期协调争取工作,积极支持济东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等项目建设,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要积极协调争取,适时增开空中航线,增加直飞城市,促进旅游包机业务的开展;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广利港建设,充分利用东营港至旅顺客货滚装运输航线,打通东营至东北地区海上便捷通道,建设立体交通网络。

(三)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产业融合上实现新突破。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的特色旅游,是促进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有效形式。当前,乡村旅游正面临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紧贴旅游消费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重突出地方特色,加快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建设。一要扩大规模。要加快扩大我市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实施“双十双百”工程。重点支持10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乡村旅游示范区以及100家以农家乐、渔家乐为主的农户和100家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对列入“双十双百”工程的镇、村、企业和农户,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力争通过2-3年努力,打造一批规格高、品牌响的乡村旅游精品。二要完善设施。要加快乡村旅游主要景区交通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乡村旅游景区建设集中停车场所,满足旅游大巴、自驾车通行和停车要求。要实施“改厨改厕”工程,完善供水、排污、环卫等基础设施。要注重公共绿化和田园景观建设,美化乡村旅游环境。三要出台政策。市旅游局正在牵头制订我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步,要加快进度,争取尽快出台,以更好地规范、指导我市乡村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宣传推广等工作,通过扶持奖励政策和各种保障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四)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的主体。要按照旅游业六要素配套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旅游企业创新发展。一要发展壮大旅游龙头企业。要鼓励引导旅游龙头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延长产业链来组建大企业集团,培育以旅游为核心,兼及会展、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业务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企业集团。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机遇,加快工业企业集团转型发展,引导其投资旅游领域,打造兼有旅游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二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要完善相关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通过兼并、收购、品牌许可等形式,参与到我市旅游开发中来,带动旅游业发展。三要鼓励中小型旅游企业多元化发展。要积极推进旅游企业差异化发展,鼓励中小型旅游企业向文化、餐饮、生态等相关产业延伸,拓展旅游企业发展空间。要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积极推出游客互动性、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多元化旅游模式。

(五)着力加强宣传营销,在拓展市场上实现新突破。要抓好旅游宣传营销,广泛利用媒体资源,拓宽营销渠道,全方位开展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扩大东营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要继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要积极参与全省“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活动,通过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大力推介我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全力打造“黄河入海?龙腾东营”旅游品牌。二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产品营销。要继续做好“二日游”旅游营销工作,科学策划营销方案,精心包装推介,确保全年过夜游客持续快速增长。要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依托大型旅游企业的分支机构,发布旅游信息,营销旅游产品。在设立东营市(台北)旅游营销站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分批次在重点客源城市设立东营旅游营销站,扩宽旅游营销渠道,广泛宣传,招徕游客。三要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方式。要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相结合,充分利用园博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搞好旅游产品的展示和推介,进一步集聚和提升东营旅游人气。要加强信息化营销,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微博等新媒体,搭建宣传营销新平台,挖掘潜在消费市场,拓展销售新领域。

三、加强领导,密切协作,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实现旅游业科学跨越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妥善协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要充分发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协调联动,切实解决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市旅游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思考,认真履行行业指导、组织协调、市场管理、行政执法等职责,统筹全市旅游业发展。交通、住建、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强化“大旅游”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

二要落实政策扶持。省市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在土地、财政、税费、融资等方面对旅游业的支持政策明确,含金量高,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自觉结合工作实际,推动政策落地。在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中,要采取“一事一议”方法,切实解决涉及的土地、税收、财政奖励等方面的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把好的政策实实在在地变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要加大监管力度。要按照《旅游法》要求,逐步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旅游投诉机制和旅游市场监管机制。要积极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加大暗访和旅游综合执法力度,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依法严惩不法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切实加强旅游行业自律,确保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消费环境不断优化。要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评估、旅游应急处置、旅游保险等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要强化督查考核。去年,市委、市政府已将旅游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科学发展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督查督办、责任追究等制度,对今年旅游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考核。对旅游业发展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旅游企业及个人,市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达不到工作标准或要求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寄予厚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我市旅游业升级发展、为东营新一轮科学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下步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努力推动全市实现旅游业新的突破。刚才,市旅游局通报了近几年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五个县市结合各自实际作了重点发言,讲得都很好,思路明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大家要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旅游业诗认的“朝阳产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非常大,同时又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全市“”时期谋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上来,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二是可以引领服务业发展。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109个细分行业,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对服务业的带动力强,而且能够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就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对区域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三是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旅游业是一个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产出效益高的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这在当前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四是发展旅游业能够优化发展环境。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地方的发达程度、文明水准和整体风貌。发展旅游业,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能够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能够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形成。

当前,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有外在的形势、政策等机遇,又有内在的量的积累。可以说是,机遇难逢,基础良好,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从全国看,旅游业面临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战略定位,标志着发展旅游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成为推进科学发展新的选择。各省市纷纷抢抓机遇,加大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截至年底,全国已有27个省市区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有20个省市区已经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另外,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开始产生;突破20xx美元时,大众旅游消费开始形成;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去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

从全省看,我省已经进入建设旅游强省的加速期。全省完成旅游总收入第一个千亿元的跨越用了20xx年的时间,第二个千亿元的跨越用了三年时间,第三个千亿元的跨越仅用了、年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在全国的位次年超过上海,年超过北京,由第6位跃升到第4位。这表明全省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政策层面上,省里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省委九届十次全会明确指出,“服务业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必须加快发展、先行一步,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这为我们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我市来看,加快发展旅游业恰逢其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营销措施、完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全市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期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次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6.7%、27.2%,一直居全省前列;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从年的3.7%提高到年的8.02%。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旅游业从全省第9位跃居前5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圆满完成了“三年突破”的目标。同时,我们通过成功举办风筝会、鲁台会、菜博会等各种节会,大力宣传推介我市的旅游资源,不但放大了我们的资源优势,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旅游业下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看到优势,更要看到劣势。优势方面,地域面积较大,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潜质,同时建成了蔬菜博览园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景区点;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处在半岛城市群的中间经济隆起带上,与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劣势方面,主要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品质、规模与泰安、济宁、等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开发利用不够;缺乏高品质的人为打造的旅游产品,特别是没有打造出像泰安的方特游乐场和封禅大典、烟台的南山景区、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等能够吸引人、留住人的景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宣传的力度不够,等等。这些劣势和差距,正是我市旅游业下步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潜力所在。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在思想上有所触动,静下心来,研究如何结合各自实际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只要我们思想认识到位,真正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好各类旅游资源,进一步做好开发、宣传、推介等工作,就一定能把我们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突出重点,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新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打造旅游龙头企业集团;规范行业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营销推介,积极开拓客源市场,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将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版块,努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上要有新突破。旅游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靠大项目作支撑。我市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旅游开发的力度不够大,旅游项目“有群山无主峰”,缺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龙头旅游景区。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方式,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大项目,打造精品景点,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项目。要抓好旅游业招商引资工作,敢于拿出我们最好的资源,吸引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我市旅游业发展。要根据我市的旅游资源禀赋,结合《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着力抓好北部、西部、南部“三大旅游聚集区”的建设,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北部,要以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为中心,整合观光带、生态博览园、村及体育中心等周边旅游元素,规划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聚集区。西部,要以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为中心,整合风景区、景区等南部山区旅游资源,规划打造古州文化旅游聚集区。南部,要以诸城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为中心,整合景区、板栗园、山景区、公园等资源,规划打造世界级的恐龙主题旅游聚集区。通过三大旅游聚集区的建设,统筹有效资源抱团发展,拉长延伸产业链,打造旅游的“龙头”。只要这三大旅游聚集区真正抓出了成效,全市旅游业重点工程少、无“主峰”的现状就一定会大有改观。对这三个旅游聚集区的建设,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市旅游局负责业务指导、综合协调调度,要组成专门的班子靠上抓,把三个聚集区打造成全市旅游发展的“高峰”,实现争创5A级景区的突破。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全球视野,聘请世界一流的专业机构进行策划和规划,精心设计,精细施工,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确保把三个聚集区打造成标志性景观和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以此为龙头,把全市相关旅游景区点串联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其他县市区、开发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确立自己的重点旅游项目。要对重点旅游项目进行立项分解,倒排工期,市旅游局要加强调度、检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全市旅游专项考核中,要加大对旅游项目特别是新上项目的比重,调动各地推动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二)城市旅游品牌塑造要有新突破。经过多年的打造,“世界风筝都”已成为最响亮的名片,但风筝与旅游结合的文章还做得不够,单纯就“风筝”本身而言,远不能成为旅游吸引物。也就是说,至今没有形成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旅游品牌。近几年,我市打造的“逍遥”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还达不到脍炙人口、叫人一听就忘不了的地步。随着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该品牌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旅游品牌进行重新策划设计。市旅游局要牵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提炼更能体现特色的城市旅游形象品牌,打造“联合舰队”,通过品牌塑造把全市旅游资源有机整合成一体,发挥整体效益。各县市区要根据各自特点,研究如何打造本地的“主舰”,特别是市区要在“主峰”打造上尽快破题。要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体系。特别要加大“捆绑营销”的力度,市旅游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都要积极参加,通过联合宣传促销,打响整体旅游品牌。要坚持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形成政府推动城市形象宣传、企业开展旅游产品促销、全社会共同宣传的格局,使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向往。要突出高端媒体的宣传,在中央电视台、卫视等主流媒体以及报刊、网络等全面开展城市旅游品牌宣传。要策划设计“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特色旅游线路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要研究整合我市的各类宣传资源,统一对外宣传推介,形成合力。要研究我市现有的节会资源与旅游的结合问题,通过节会平台把旅游的牌子打得更响,把节会办得更精彩、更有活力。

(三)旅游资源的整合上要有新突破。我市各类景区资源较为分散,分属不同的县市区和不同的部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难以发挥整体效益,没有形成“拳头”,对外的整体竞争力不强。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如景区管理机构多为事业单位,缺乏市场激励机制,发展活力明显不足。在中心城区,要研究推进成立国有旅游集团公司问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着手考虑组建市级国有旅游开发集团公司,把分散在各区域、各层次的景区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对相关景区资源进行股份制改造,统筹运营,捆绑营销,打造龙头旅游企业,为开展资本运作奠定基础。市直部门及有关区所属的城区旅游资源可先行开展试点,探索经验。集团公司内部要依法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权、责、利关系,既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旅游集成作用,释放旅游生产力。国家层面的事业单位改革已开始启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尽快研究景区管理机构改革的问题,先进行调研,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

(四)城市功能配套完善上要有新突破。坚持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城市建设推动旅游发展。旅游对城市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往往也是旅游业最繁荣的城市,如被誉为“万都之都”的纽约、“优雅之都”的巴黎、“旅游之都”的新加坡、“动感之都”的香港等等,其城市的人文、历史和声誉、地位,直接造就了旅游业的繁华景象。而且优美的城市本身就是大景观,不少人外出旅游就是奔着城市而来。这方面,大连市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搞旅游,靠的就是漂亮的市容市貌、完善的城市载体功能,通过城市建设推动旅游发展。因此,一定要把旅游和城市建设结合好,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旅游大景点来进行整体打造,把城市变成旅游目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要统筹旅游业发展需求,体现旅游功能,增加旅游项目,把城市建成最大的开放型景区,以城市建设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提升城市品位。要围绕强化公共保障,优化城市道路网络与公交线路网络,规划建设直达景区的快速公交线路,同时加强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建立租车交通公司。要尽快完善火车站交通“零换乘”体系。随着全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特别是京沪高铁的全面开通,为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6月9日,省政府召开了“迎接高铁时代、加快旅游业发展”座谈会,要求各地以此为契机,抓紧实施高铁站交通“零换乘”工程,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全面开展好高铁旅游。规划、交通、火车站等部门单位要按照《市火车站周边地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的要求,尽快实现站区交通“零换乘”,方便游客出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是必备条件。要尽快启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建设具有强大集散功能的旅游中心,开通呈放射状、点对点分布的旅游专线,强化旅游信息、交易、展示、咨询、监督等服务功能,搭建吸引、组织、方便游客出行的服务平台。同时,在奎文商业聚集区、汽车客运总站等人流聚集场所设立分中心或站点,形成“一心多点”的旅游集散格局。

(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要有新突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内在的联系。要深入挖掘景区景点的文化,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关于文化、旅游统筹发展问题,我市已经成立了文化、旅游统筹发展领导小组,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下步要在工作制度和机制上搞好研究,真正使文化、旅游的融合落到实处。要重点围绕吸引人、留住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文明的演出、娱乐和健身活动,丰富游客的夜生活;积极鼓励小型演出、健康娱乐活动进酒店、进景区,与观光游览融为一体,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要加快旅游商品的开发。我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形成了年画、仿古铜、风筝、红木嵌银等传统工艺品牌,很值得挖掘、开发;但目前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甚至有些濒临失传,在产业化生产、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有很大欠缺。市旅游局要在旅游商品的规划、开发及管理创新上多下功夫。

三、强化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把旅游业摆上重要位置,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强化组织领导,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全市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组织协调,认真研究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驾驭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工作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全市旅游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要形成发展合力。旅游业涉及面广,只有齐抓共管、紧密配合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旅游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研究,认真履行行业指导、组织协调、市场管理、行政执法等职责,全面组织实施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文化、卫生、安监、农林水、环保、市政、园林等相关部门,都要强化“大旅游”意识,树立“一盘棋”理念,主动配合做好有关工作,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旅游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市营造重旅游、抓旅游、兴旅游的浓厚氛围。

三要加快人才培养。当前,我市旅游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各级要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引进、培养一批中高级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促进我市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四要全面落实政策。为加快旅游业发展,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也在财政投入、项目用地、信贷税费、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要认真研究外地发展旅游业的好政策、好办法,不断完善我们的政策措施,调动方方面面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国务院确定从今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是与亿万群众息息相关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工作和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旅游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明健康的广泛认同,体现了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旅游休闲的新期待,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大众化、全民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力大、资源消耗低,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低碳产业、绿色产业和民生产业。多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在发展旅游业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打造了“走遍四海,还是”的旅游品牌和“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的城市品牌,创建了国内唯一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不断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当前,国际国内旅游业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支柱产业,旅游日成为全民的节日,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定位为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旅游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

要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海、岛、滩、湾、林、温泉等资源优势和文化基础条件,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以刘公岛为龙头,以福文化为主题,着力推进旅游业由传统低端向现代高端转变,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由单纯重景观建设向重旅游文化精品建设转变,由点式开发向串珠成链、资源整合转变,努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拉长旅游产业链条。要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好运角、双岛湾、九龙湾、文登香水海、大乳山等旅游精品景区建设,积极开发一批温泉、海水热疗、游艇、垂钓、高尔夫、滑雪、滨海小城镇等高端旅游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要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和工农业的融合发展,策划开发一批休闲农业、渔家乐、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等产品,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形成覆盖各个行业的大旅游格局,让游客到留得下、玩得开、吃得好、带着走。

要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结合今年中国旅游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题,扎实开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行动,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结合,努力用文化统领旅游、支撑旅游、包装旅游,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实现旅游开发有文化,旅游经营有人文特质,旅游商品有文化创意,旅游餐饮有文化特色。充分利用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艺演出和节庆活动。积极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体育场馆等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宣传旅游“寓学于游、寓教于游、寓乐于游”的功能,构建旅游与文化共融共兴的格局。

要不断优化旅游整体环境。按照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要求,精心组织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公益惠民活动,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关心旅游、支持旅游,把旅游日办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宣传日、推广日和发展日,使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旅游业发展的成果,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开心、快乐和健康。要把发展旅游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宜居城市建设,加快旅游交通、停车场所、游客服务中心、城市旅游厕所、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等城市旅游要素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全市环境卫生状况,大幅度提升城市旅游功能。要突出便民利民惠民的主题,开放城市公园、文化馆、博物院、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优化旅游消费环境,真正让老百姓受益。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客为先、以游客满意为目标,在各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等窗口单位大力推行规范服务、诚信服务、优质服务,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意识,努力构建“依法、公平、诚信、优质、和谐”的旅游环境,充分展现人民热情好客、文明待客的良好形象,让来威游客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

要大力倡导文明健康旅游方式。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精心实施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文明旅游月”活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低碳旅游、安全出游、爱护环境、理性消费,充分发挥旅游在传承中华文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和幸福指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旅游日”是全社会共同的节日,发展旅游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抓住“中国旅游日”启动的机遇,同心协力,共谋发展,为把建设成为最富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做出积极贡献!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