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德类演讲稿 > 心得体会 > 《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

《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2W 次
《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
《儿子的作业》与《女儿的作业》的启示
  ——《困惑及其超越--解读创新教育》的心得体会祥谦中心小学
  林美琴新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行,这次改革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所有教师都在学习新课程的理念,都尝试着从多方面进行改革。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今日有幸阅读了《困惑及其超越》这本书,其中一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文章写着中美两国不同的基础教育,文章的一个片断是《儿子的作业》,一个移民美国的中国孩子,老师要他写一篇《中国的昨天和今日》,这小孩从图书馆借来了许多书,不几天打印出了一本20多页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文章。不久,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结果又让这位在美国教育中变得无拘无束的小孩把文章写出来了,到了六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的作业是一串“二次大战”的问题。再看另一片段《女儿的作业》,在中国每临考试,回家作业,大多是卷子,卷子很长,女儿称其为“哈达卷”。有一次,女儿卷子错了很多,有两题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齐心协力”,老师判错。另一条“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教师也判错。我看了不知错在哪,女儿说是“同心协力”和“惟妙惟肖”。对比中美的基础教育,我们可发现颇有启发的现象:同样是中国的孩子,他们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业,却截然不同,一种作业设计目的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面对陌生领域怎样寻找答案。一种作业设计目的让孩子记住更多的知识,把孩子的思维框在一个小框子里,不能有丝毫越轨。可想而知,这两种作业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形成是迥然不同的,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根据创新教育观,针对我们学生实际情况,我对学生的作业设计有了更深的体会。
  1、减轻机械记忆的作业负担。以往为了应试教育,学生花太多时间背教参的唯一答案,丝毫不能差错,学生遵循老师的教导,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而最终能力提高并不显著。他们面对稍有变化的题目,便不知所措。那些标准答案压制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记忆能力仅仅是基础,思维能力才是智力的核力和关键,尤其是创新思维。
  2、减轻硬性统一的作业数量负担,配置可选择性的作业负担。在我国,作业提倡题海战术,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让学生整段整段地抄课文,一遍又一遍地抄些生字,把学生变成了抄书的机器,不管差生优生,作业总是“一刀切”,缺少选择性,过多、机械性的作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差生,更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使差生更畏惧学习,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了。
  3、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配置学生的生活负担。我国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在生活上从不让孩子分担一点生活上的负担,学习上却从不考虑子女的承受心理,他们认为让你好好学,考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以致不少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太大,走上了不归之路。而适当增加子女的生活负担,让他们动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着与人交往,把自己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这样不仅会使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独立与自由,还能使他们减少自己娇气,强健自己的体魄,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教育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大背景下,更要求我们必须更有效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学习结构,走自主创新性的学习道路。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