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类演讲稿 > 开闭幕词 > 审计长审计工作会议讲话

审计长审计工作会议讲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8W 次

在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对我国经济发发展结构的转变,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一定的创新,都是与审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审计长审计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审计长审计工作会议讲话
审计长审计工作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xx在这几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重要讲话和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回顾总结去年工作,研究分析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xx”期间和今年的审计工作。

国务院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1月4日,温家宝专门听取了审计署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去年的审计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新的要求。指出,各级审计机关自觉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富有成效,发挥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加强对中央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促进了政令畅通,保障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推动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高度重视宏观性、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了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所有这些,都是审计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说,对于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人员辛勤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党和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审计机关要善于秉要执本,积极开拓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刚才,董大胜同志传达了的指示,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20xx年审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xx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推进自身建设,各项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较之往年,去年审计工作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整改公开力度明显加大,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认真履行职责,审计工作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

去年的审计工作更加自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性、及时性和建设性进一步增强。全国共审计和调查15.7万多个单位,通过上缴财政、减少财政拨款及归还原渠道资金等促进增收节支2099亿元,收回不合规土地8万多亩,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7070项,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3092件。

1.为促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断深化对重大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和调查。各项审计都关注了中央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重点对汶川、玉树、舟曲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二线、溪洛渡水电站、中央扩内需投资和机场等4.9万多个政府投资项目、 世博 会、亚运会等重大事项和5家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投向结构进行了跟踪审计和调查。通过审计,核减工程投资和结算额517.7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212亿元。

2.着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状况,重点关注了财政、金融、国有资产运营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调查,揭示了债务形成时间较长、总体规模较大、蕴含潜在财政风险的情况,促使有关部门强化了管理和监督;通过对全国4462家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审计和调查,促进上缴财政16.2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132亿元。

3.积极推进依法行政,逐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全国共审计领导干部3.69万名,其中省(市)部长23名、中央企业领导人员10名。从审计情况看,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执行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但也有个别领导干部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不强,决策和管理不够规范。审计共查出领导干部对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249亿元,82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465名相关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办、国办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各级审计机关注重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审计相结合,积极推进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并在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作了尝试,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4.围绕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重点民生工程和资金审计。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开展了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等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和调查,涉及专项资金总额7.4万多亿元,促进拨付和归还资金等436亿元。一些地方组成多部门参与的整改联合工作组,跟进检查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绩效状况,保证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5.更加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资源环境审计。审计署下发了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有的地方建立了资源环境审计联动机制,重点对节能减排、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土地和水污染防治等项目进行了审计和调查,如对20个省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促使有关地方淘汰落后产能342.7万吨,归还或拨付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2.26亿元,制定和完善制度9项,有23名责任人员受到处理。

6.加大对体制机制制度层面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全国提交审计报告和信息16万多篇,比上年增长4%;提出审计建议25万多条,增长12%。特别是积极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进一步增强了财政审计的时效性、宏观性和建设性,审计署制定了关于加强财政审计和投资审计的意见,不少地方将政府性资产和政府性债务等纳入预算执行审计范围,把本级预算执行与市县财政决算审计相结合,更加全面地掌握了财政运行的总体情况。

7.坚持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全国审计机关移送案件线索3092件。这些案件依然呈现“窝案”、“串案”的特点,大多发生在土地和采矿权出让、工程招投标、银行放贷、保险理赔、国有企业投资等环节,有的是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有的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借道”第三方民营企业实施违法违纪行为,有的牵涉到洗钱套现、高利放贷、骗保骗贷等严重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犯罪花样翻新、手法更为隐蔽,查处难度加大。

8.着眼于服务“走出去”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审计走向世界。在强化对政府外债、境外企业和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监督的同时,完成了对联合国14个单位的审计,推动联合国加强了预决算管理。在第20届世界审计组织大会上,中国审计署成为世界审计组织第一副主席,并获得下届大会承办权。加强审计援外工作,已在国内培训非洲、南太平洋地区最高审计机关审计长143人次,受援国占非洲的90%、南太平洋地区的80%。

(二)更加注重提高审计监督效果,督促整改和对外公开的力度明显加大。

去年,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强了对整改的督促和跟踪。从跟踪情况看,一是有关部门和地方更加重视整改,制定整改措施1.4万项,普遍将整改作为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建立健全了整改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整改和问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审计查出的应上缴财政资金已上缴1710亿元,有2541人(次)受到处理。其中:11个省区补征土地专项资金271.38亿元;17个省区追缴非税收入751.59亿元。三是更加注重构建长效机制。有关部门和地方根据审计建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7070项,比上年增长25%,有的还将整改纳入了政务和绩效考核。

各级审计机关注重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大了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共发布审计结果公告7664期,比上年增长85%;在依法公开审计计划的同时,组织媒体对重大审计项目进行跟踪报道,及时公开了审计过程和进展情况。

(三)更加注重提高依法审计水平,审计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去年,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办、国办下发了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各级审计机关深入开展“制度完善年”和“作风改进年”活动,强化了各项基础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在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和两办规定的基础上,审计署颁布了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各级审计机关清理和完善内部规章1500多项。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了干部管理、选拔任用和培训等办法,审计署组织培训班60期、培训8956人次,通过轮岗、挂职等途径交流干部69名;地方审计机关也加大了培训、交流和轮岗力度。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竞争上岗、增强透明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作风建设方面,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实”、“高”、“新”、“严”、“细”。审计署以向社会专业公司购买服务和劳务的方式,对机关后勤用工制度进行了社会化改革;不少地方审计机关推行了绩效管理或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努力提高依法审计、依法管理水平。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加强调研和对下工作指导,如审计署班子成员在署党组统一安排下,分别带队对18个驻地方特派办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针对审计工作发展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集中提出20个问题,发出致全体审计人员的一封信,在全署掀起了一次“我为审计发展建言献策”的高潮。

过去的一年,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发展和成绩,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审计队伍的素质、结构和能力与审计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规范化建设、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以及现代审计技术的推广运用需要进一步深化;审计署在履行主管全国审计工作职责方面尚未完全到位。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刻认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

“xx”时期,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审计工作面临着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从反腐倡廉形势看,这些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但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岗位腐败案件多发,一些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屡禁不止。为此,党的xx届五中全会确立 “xx”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xx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特别强调,要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治理。所有这些,都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是审计工作应尽之责,又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清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理解审计机关肩负的使命,准确把握机遇和挑战,始终坚持“两手抓”,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xx”期间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及政策措施层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全力服务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xx”期间审计工作要努力实现四大目标,一是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深化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迈上新台阶;二是审计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提升审计层次和高度;三是符合我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审计理论、审计文化、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的研究与建设迈上新台阶,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四是审计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

“xx”期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坚持以真实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积极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不断增强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和科学性,重点完成好以下任务:一是加强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中央重大经济方针政策落实到位和目标实现;二是加强预算执行审计,促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三是加强对重点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的审计,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四是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力度,推进责任制、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五是加大对资源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六是充分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全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七是加大对腐败案件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揭露和查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八是加大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力度,推进深化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

三、切实履行审计职责,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0xx年是步入“xx”发展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站在新十年的开端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一年。各级审计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次会议提出了今年的审计项目计划,大家要认真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地方审计机关在参加审计署统一组织和授权审计项目的同时,要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做出部署和安排。在今年的工作中,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审计监督要适应这一要求,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揭示和反映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关注财政支出结构和信贷资金投向,促进各级财政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和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促进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投资、贷款和政策优惠,推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关注税费征管情况,推动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促进严格依法征税,做到应收尽收。要关注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推动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制止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问题,促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推动完善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关注预算执行效果,进一步推进绩效审计,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以及政策目标实现统筹考虑,积极探索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发表总体意见,促进提高预算分配和执行的公开透明度。要高度关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关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和创新发展面临的突出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向财政领域转移。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摸底审计,摸清规模和结构,反映问题和成因,分析风险和责任,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各级审计机关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人员、技术等方面全力保障,既要摸清已有债务底数,又要坚决防止有的地方借“xx”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形成新的浪费和风险。

(二)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跟踪审计,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当前的投资布局、方向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经济结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必须高度重视转变和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在审计工作中,要关注政府投资的规划布局和投向结构、分配依据和计划下达、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土地环保和投资效益,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要加强对中央支持新疆和西藏发展投资、三峡和高速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做好汶川、玉树、舟曲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促进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和安全等准入标准,推动及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和堵塞漏洞,为“xx”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设投资环境。要把投资项目审计与行业性、区域性审计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对政府投资的绩效审计,把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建成后的运营状况和实际效果相结合,把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促进投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推动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地要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审计,项目名单报审计署掌握和了解。

(三)强化对自主创新、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各项审计中,都要高度关注自主创新、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关注财税、金融政策对这些领域的扶持力度,关注重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切实推动经济发展转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轨道。要强化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情况的审计监督,推动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对水、矿产、土地等资源以及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保护情况的专项审计和调查,严肃揭露和查处违反土地、环境保护政策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揭示和反映水、大气和固体废物污染等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问题,促进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污染治理,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四)加强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审计监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央提出,“xx”时期开局之年,要以完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在改善民生上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审计工作要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防范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和企业改制等方面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结合民生领域改革和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对“三农”、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跟踪检查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着力揭示和反映落实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资金分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问题,监督检查保障性住房资金的投入、使用和管理情况,推动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房地产市场综合调控体系。

(五)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中央对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有很多明确规定,强调要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畅通无阻、运转协调、规范有效的民意反映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评估机制,建立健全中央惠民政策落实保障机制、权力分解和实时监控机制,建立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这既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关注的重点,也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上述要求,认真落实两办规定,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要不断提高审计效能,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等审计相结合,把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积极推进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要严格依法规范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严禁超越职责和权限进行审计和评价,准确界定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信、可靠、可用。要积极促进审计结果有效运用,并依法逐步向社会公开。地方审计机关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定贯彻两办规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队伍和制度等基础建设,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

(六)加强涉外审计和审计国际交流,促进深化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对外投资方式。为此,在继续做好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工作、加强国外贷援款项目公证审计的同时,要加强对政府外债、境外投资、对外援助资金管理和绩效情况的审计,促进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外资利用和对外投资水平。继续深化审计援外和国际交流工作,充分展示中国审计风貌,在世界审计舞台上发挥推动和引领作用。

四、探索把握规律,强化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实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必须把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温家宝在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也特别强调,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管理和队伍建设,更加严格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不断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我们要落实好、指示,努力探索和把握工作规律,狠抓审计基础建设,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一)强化管理,在审计业务上提升水平。要把管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审计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方案更加具体、实施更加规范、成果更加实用、整改更加彻底,推动各项审计任务更好更深入地落实。

一是加强计划管理。制定审计计划,要在“谋”字上下功夫,做到谋而后动。首先,要善于在大势下谋,在全局中谋,能够捕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找准关键环节,作为审计的主攻方向,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其次,要统筹兼顾,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适时确定、调整和下达审计计划,切实增强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第三,要突出重点,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下做出科学选择,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效调配和整合审计资源。第四,要加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协调和指导,既要防止贪多求大、面面俱到,也要避免生搬硬套、无所作为,确保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的要求相吻合,取得更好的审计效果和效率。

二是严格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依法审计,认真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等法律规范,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做到审计程序合法,问题定性处理合法。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明确各环节质量管理的分工和责任,做到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追究有源。要加强现场审计质量控制,严格落实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加强现场审计的实时动态监管,完善大项目统一管理方式。审计机关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及时沟通情况,督促加强现场管理。要全面推行审理制,细化审理操作规范,坚持审理程序与审理内容相结合、审理过程与审理结果相结合,做到各环节应该解决并可以解决的问题绝不留到下一环节。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漏洞及时弥补,发现情况及时反映,确保审计结果百分之百准确,体现出水平、经得起检验。

三是抓好成果管理。要在提高成果质量上狠下功夫,切实解决审计成果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就事论事多、分析挖掘少,反映个性问题多、综合共性情况少的“三多三少”问题。第一,内容要再贴近。要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客观准确地反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反映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反映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反映涉及体制机制的问题,增强审计成果的宏观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质量要再提高。要加强深层次分析,不仅能把问题找准说透,还能深入剖析产生原因,提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把审计实施和政策研究、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从宏观、全局的角度汇总近几年来的审计情况、综合各项目的审计成果,强化研究、形成观点,多出精品和高端产品。要建立健全成果质量责任制,定期分析成果质量,及时点评通报。第三,时效要再增强。要抢前抓早、快速反应、便捷运转,及时反映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为有关方面提供第一手真实可靠的信息。

(二)改进方式,在审计能力上寻求突破。提高审计能力,必须内外兼修、法技并重,在转变思想观念、运用先进手段、探索科学方法、改进业务指导方式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推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一是改进思维方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方式。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培养战略思维,努力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好“免疫系统”功能;要培养辩证思维,善于透过现象辨本质,透过微观见宏观,透过苗头看趋势,实事求是地做出分析和判断;要培养开放思维,善于兼收并蓄、换位思考、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各方面有益经验,认真分析采纳各方面合理意见,努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培养创新思维,善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和提炼新观点,敢于突破旧意识的束缚和桎梏,想别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在继承中发展、巩固中提高。

二是改进审计组织方式。要进一步加强审计资源、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的整合,根据项目特点,积极探索和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审计组织方式。对常规审计项目,探索将专项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结合起来,避免多次进点、重复审计;对重特大投资或突发事项的审计,探索采取整合分工、上下联动、重点攻关的方式,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在整合审计资源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审计成果的运用和审计督促整改的效果,多考虑如何组织审计,才能使审计成果得到更好运用、使整改取得更好效果,更加注重在审计过程中及时指出问题,及时促进纠正问题,及时促进规范管理,努力收到“审计一项、规范一块、促进一片”的实效,切实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三是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坚持用数字化带动信息化,用信息化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增强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纠弊、打击犯罪、规范管理的能力。积极推进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跟踪审计,探索“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利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计算机仿真预测,揭示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和模拟审计实验室,创造条件培养更多的信息化工作骨干,认真总结和提炼数字化审计实践中的案例、经验和方法,加强前沿性课题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成果。

四是改进对下指导方式。各级审计机关要在总结这些年对下指导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在做好对审计工作方针、政策、思路和重点的总体规划和指导的同时,强化对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业务培训和队伍建设、科研和宣传等方面的对口支持、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对口分类指导责任机制,增强对下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推动全国审计工作协调发展。

(三)夯实根基,在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开展以“审计大练兵、全面提素质”为主题的素质提升年活动,以治“庸懒散”、“娇骄暮”为重点,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努力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专业化审计队伍。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着力解决好选人用人导向和公信度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品行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的干部培养选用机制,做到科学规范、好中选优。选用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部,干事创业、勇于创新的干部,践行宗旨、脚踏实地的干部,严于律己、群众公认的干部,充分调动广大审计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竞争和公开选拔干部力度,加强轮岗和挂职交流,优化干部队伍的来源和经历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探索建立干部退出机制,使不称职、不胜任和不适宜本岗位的干部及时得到调整。上级审计机关要积极协助地方党委,加强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解决好干部队伍能力素质问题。要深入推进学习型审计机关建设,努力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政治理论、审计业务、法律、经济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把实践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第一跑道,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实战能力。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尽快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培训资源和培训成果的管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突出时代性,体现实用性,注重运用多媒体网络培训、案例教学和模拟审计实验室等,不断优化培训方式。要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的意见,加大审计理论研究的力度和深度,紧密结合国家“xx”规划和审计工作重点,拿出一批高水平的审计科研成果,为审计实践服务。

三是落实“实、高、新、严、细”的要求,着力解决好队伍作风建设问题。要加强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重点的审计文化建设,切实把“实”、“高”、“新”、“严”、“细”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形成向先进人物看齐、不看待遇看贡献、不比职务比业务的良好风气。要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严格自律、自省、自警,牢记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廉政纪律是绝不可触摸的“高压线”,堂堂正正、干干净净、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维护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把治理“庸懒散”、“娇骄暮”作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娇砺意志、以治骄育广才、以治暮振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全心投入,尽职尽责,努力取得一流工作业绩。

(四)严格制度,在内部管理上有新作为。进一步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逐步实现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

一是切实加强预算和成本管理。要牢固树立预算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严格执行预算,杜绝铺张浪费,重大开支坚持民主决策,提高透明度,切实做到账目全、资产实、家底清、标准严、责任明。要进一步强化审计成本控制,坚持科学理财、规范理,努力做到申请计划有概算、正式进点有预算、审计过程有核算、项目结束有决算、成果绩效有评估,提高审计工作绩效。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内部审计,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大对下级审计机关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

二是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在不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前提下,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推动公共资金的来源、分配、管理、使用、审计等情况都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下。各级审计机关要结合实际,把握好公开的范围、流程、时间和内容,努力实现审计工作的全面和全方位公开。要注重分析网络民意和舆情动态,加强审计宣传工作和门户网站建设,使网站在党务政务公开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切实提高执行力。锲而不舍地抓好各项任务措施和制度规范的推进实施,在提高执行力上见到实效。要健全报告机制,实行重大事项及时报告、专项信息实时反馈和日常工作定期报告制度,保证上情下情畅通。要健全督办机制,专人督促和定期通报领导交办事项、重要议定事项和审计项目计划等落实情况,促进提高工作效率。要健全考核机制,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期与日常考核相结合、集体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当前业绩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并加强考核评议结果的运用,使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和管用。

同志们,新起点赋予新的使命和任务,新征程承载新的发展和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审计长审计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以来审计工作,研究“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思路,部署20xx年审计工作。下面我讲4个问题。

一、过去五年审计工作稳步发展,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xx”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审计工作稳步发展。党中央作出了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决策部署;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这些都为审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五年来,我们始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以对党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谋划和推进审计工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审计服务发展、改革、法治、反腐,审计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审计队伍建设,审计理论和制度建设都迈上了新的台阶,“xx”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们对国家审计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新认识。我们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审计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提炼,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发展历程、审计理论、审计制度等方面研究,深刻认识到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摸清真实情况、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并推动及时有效解决,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这些理念和认识,引领和保障我国审计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五年来,审计服务大局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开展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不断深化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境、经济责任和涉外审计,全国共审计近70万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7万多亿元,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2万多件,推动健全完善制度规定2.7万多项,审计监督在维护中央权威、促进政令畅通、推动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年来,审计方式方法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全国审计“一盘棋”,集中力量、上下联动,统一组织政府债务、社会保障资金、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财政存量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全国性审计,创新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组织方式,推行跟踪审计。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完成“金审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包括一套平台(SOA服务架构平台)、两个中心(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和交换中心)、三大系统(AO、OA和联网审计系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加大数据分析力度,审计监督效能实现大幅提升。

五年来,审计法治化建设迈向新阶段。我们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把牢审计质量“生命线”。严格规范审计行为,认真执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国家审计准则和专业指南体系,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沿着审计计划、现场实施、复核审理、报告处理、结果公告全过程,构建起环环相扣的审计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计职责权限法定、审计程序法定、审计方式法定、审计标准法定、审计保障法定。

五年来,审计队伍素质能力得到新提升。我们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审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纪律和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实、高、新、严、细”的作风进一步落实。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审计干部培养,建设审计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审计干部教育学院,推动高校设立审计专业硕士学位,开展优秀审计博士论文评选,设立审计署博士后工作站,高层次审计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

五年来,中国审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新形象。我们认真履行联合国审计委员职责,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等进行了220次审计,涉及900亿美元资金、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联合国通过绩效审计立法和实施多项改革。成功竞选世界审计组织主席,承办第21届世界审计组织大会,发布《北京宣言》,获得世界审计组织章程修订主导权。成功竞选国际标准化组织“审计数据采集”项目委员会主席,并获得“审计数据采集”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完善中美、中俄审计会商机制,组织14期国际审计培训班,为超过90%的非洲国家和超过80%的南太平洋地区国家以及周边多数国家培训高级审计官员300多人次。

20xx年是“xx”收官之年。全国审计机关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为“xx”审计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坚持以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为主线,积极主动履职尽责。1至11月,全国审计近10万个单位,为国家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800多亿元,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100多项,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600多件。一是持续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我们把稳增长、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除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外,其他各项审计都关注政策落实情况,按期报告和公告审计结果,促进新开工和完工项目1700多个,推动了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政策落地和追责问责,促进了政令畅通。二是不断深化财政审计。我们组织预算执行、决算草案、财政存量资金、转移支付、税收征管等多项审计,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绩效情况、“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等管理使用情况,促进厉行节约和财政资金高效使用。三是着力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隐患。我们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债务、重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资本市场风险管控和跨境资金流动、证券市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等情况,发现并移送了一批涉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线索,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四是强化民生审计。我们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社保、扶贫等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持续开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促进追回和归还资金等100多亿元,整改违规分配使用住房等1.7万多套。五是加强资源环境审计。我们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部署,研究制定审计试点方案,积极推进试点。组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等专项审计,推动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六是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国共审计领导干部2万多人。通过审计,查出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2500多亿元,101名被审计领导干部和220名其他人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七是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全国审计机关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600多件,并选派人员参加巡视、专案及专项调查工作,协助查处了一批重特大腐败案件。八是注重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我们密切关注改革措施的推进和协调配合情况,关注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提出解决突出问题和推动长远发展的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全国提交审计报告11万多篇,提出审计建议19.9万多条,促进建立健全制度2100多项。

(二)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制度为重点,积极推进审计改革创新。20xx年是探索审计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一是研究完善审计制度的措施和路径。按照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对完善审计制度作出了部署。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内部规章制度清理力度,审计署对建署以来制定的近500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形成了6大类40多万字的内部规章制度体系。二是完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问责机制。全国人大会首次听取整改情况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各地也积极推进此项工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将整改情况纳入督查督办事项,严肃追责问责。三是探索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分领域审计电子数据定期报送机制,不断扩大数据采集范围,加强数据多维分析,有效提高了审计的精准度和效能。四是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和信息公开机制。全国发布审计结果公告5300多篇。立足讲好中国审计故事,构建有重点、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计宣传工作机制,设立审计自媒体工作站和审计政务微信,审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不断增强。

(三)坚持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核心,从严管理审计队伍。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管党治党意识,把管党治党作为最大的政绩、第一位的工作抓实抓好。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我们组织学习党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健全审计机关各级党组织及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体系,修订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巡视、廉政风险防控等规定。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审计一线党组织功能,设立特派办分党组,将特派办机关党的关系划转署机关党委统一管理。二是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们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深入查、着力改,坚持自上而下查问题、以下看上寻根源,深入查找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不严不实问题,认真落实整改,以严和实的作风搞好专题教育。三是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教育和管理。我们坚持从严管理审计队伍,强化监督,严格执纪问责。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激励和培养培训制度,审计署培训全国审计人员5400多人次;积极创造机会、搭建平台,采取不同层级审计机关干部交流挂职、全国性审计项目混合编组、有计划交流轮岗等方式进行实战培训,促进审计干部全面锻炼、进步和成长。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国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署党组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审计人员及家属表示诚挚的问候!

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创新精神谋划好“十三五”审计工作

创新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事业发展的灵魂和主题。“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在战胜诸多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积极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加充分地发挥审计作用,根本在于创新。审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创新作为更好履职的动力源泉。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创新审计理念,要把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既要坚持依法依规加强审计监督,坚持问题导向,查深查实查透;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地客观看待问题,注重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把最终落脚点放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上、放在推动改革发展上。创新审计理念,还要把握“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的目标任务,既要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审计全覆盖,也要深刻认识到,全覆盖不仅是对审计职责范围的要求,更是审计理念思路的创新;不仅要实现审计对象的全覆盖,更要讲求审计作用的全覆盖。这些都是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常态,也是审计人员更好履职尽责的前提和保障。审计承担新变革新任务,必须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坚强引领。《框架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国家审计的新定位,为改革创新审计制度指明了方向,也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严峻考验。改革创新审计制度是保障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重要举措,更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审计人的神圣责任和崇高使命。改革创新的前景是光明的,是令人期待的,但推动改革创新的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阻力和风险,会“涉险滩”、“闯难关”。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地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谨慎,有久久为功的耐心和毅力,蹄疾步稳、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任务落地生根;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实现审计理念思路的与时俱进、审计制度机制的与时俱进、审计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审计应对新困难新挑战,必须把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当前,审计工作中一些老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形势发展,又出现一些新困难新挑战,科学审计理念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审计队伍素质、组织管理模式和技术方法等还不适应发展需要,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差距;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滞后,对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全国审计工作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整体合力,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建设需要加强。破解这些难题,必须依靠创新,让创新成为审计干部头脑中的第一信号、成为审计工作中的一种习惯,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总之,创新是贯穿“十三五”审计工作的主旋律,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创新意识,焕发创新激情,激发创新活力,过去问题不回避,现实困难迎着上,尖锐矛盾不后推,夯实基础向前奔,推动审计工作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使审计监督作用发挥更加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不断完善。

(一)要增强独立性,创新审计管理体制。依法独立是有效监督的保障。“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围绕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这个核心,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的统筹和管理。一方面要完善机制,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推进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优化审计机关内部架构,推动健全履行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规范行为,加强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自觉接受各方面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同时不断完善国家审计准则和指南体系,明确各项审计应遵循的具体标准和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审计。

(二)要立足全覆盖,创新审计工作机制。全覆盖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就必须创新审计工作机制,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要加强计划统筹,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确定不同审计对象的审计频次和组织管理模式,科学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和年度计划。要加强资源整合,对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进行全面审计,形成完整的监督链条。要坚持重点突破,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确保审深审透,实现以点促面。要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各级审计机关、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

(三)要突出职业化,创新审计人员管理制度。职业化是建设高素质审计队伍、全面提升审计能力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建立符合审计职业特点、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审计职业化管理制度。总体上讲,就是要明确准入标准,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把好“入口”关;合理确定职务层级,建立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和职务晋升机制,把好“进阶”关;持续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把好“提质”关;坚持权责一致,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和职业保障机制,把好“管理”关。审计职业化建设既是大势所趋,又非常复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要进一步精心谋划和科学设计。

(四)要着眼一体化,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实行一体化的综合审计,是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我们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审计工作发展需要,把审计监督嵌入经济社会运行发展全过程,在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上实现“七个一体化”和“六大转变”。“七个一体化”,就是在审计内容和范围上,形成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民生审计一体化,境内与境外审计一体化;在审计资源整合上,形成审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项目方案、组织实施一体化,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数据分析一体化,审计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一体化;在审计作用发挥上,形成查处问题与促进发展、分析原因与推进改革、促进整改与推动问责一体化,惩治腐败与促进廉政、揭示风险与维护安全、促进公平正义与推进民主法治一体化。“六大转变”,就是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由局部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由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审计相结合转变、由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微观审计向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转变。这些措施的落实,将从根本上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五)要运用大数据,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加快实施“金审三期”工程,拓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形成独特的“国家审计云”。实现这些目标,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全国同步“建起来”,建成数字化审计指挥平台、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审计综合作业平台、模拟仿真实验室和综合服务支撑系统,构建国家和省级审计数据系统。二是推动上下内外“联起来”,推进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网络互联、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信息共享,推进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联网审计,靠科技实现全覆盖。三是推动及时有效“用起来”,不仅要广泛运用数字化审计方式,归集数据、分析数据、查找疑点、综合提炼,为现场审计“升级”、“导航”,大幅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还要从宏观层面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提高研判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感知经济社会运行风险、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能力。

(六)要把握规律性,创新审计理论。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十三五”时期,我们要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为目标,不断总结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创新和深化审计理论研究。要加强对国家战略、公共政策、宏观经济形势及审计监督对象和事项的研究,为更好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加强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国家审计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审计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提炼,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理论或制度规范,为审计实践提供指引。要加强审计决策咨询新型智库建设,健全不同层级科研机构间、科研机构与政策研究机构间的协作机制,围绕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推出一批有用、管用、好用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和指导审计实践。

以上是对“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的初步设想。根据这些考虑,形成了“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讨论稿。这是第一次从全国审计工作发展层面作出的规划,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思考,提出意见建议。

三、高起点开局起步,奋发有为完成20xx年各项工作任务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按照的指示,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将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反映重大风险隐患,注重揭示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着力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改善宏观调控和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促进保障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

关于20xx年的工作任务,审计署制定了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提出了地方审计机关要抓好的10项重点工作,已经印发给大家讨论。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两个方面:

(一)关于完善审计制度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20xx年是《框架意见》明确的各项改革措施在实践中推进的第一年,至关重要。我们要精心谋划、积极探索,坚实起步、行稳致远。

一要提高认识。推进审计制度改革,是为了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改革的根本。通过完善审计制度,形成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这是改革的目标。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两个基本点,绝不能片面理解为机构升格、编制增加、待遇提高,那样就背离了改革的方向。要紧紧围绕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来确定目标、设计制度、制定措施,绝不能断章取义、选择性落实。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增加编制,但绝不允许突击提干、突击进人、突击花钱,切实做到思想不散、纪律不松、秩序不乱、工作不断、资产不流失。

二要深度谋划。《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针对性强,每一项任务、每一项政策都要研究具体办法、方案,落实什么、谁来落实、什么时候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十分明确。中央文件下发后,署里做了认真梳理,逐条提出了落实措施,相关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地方要搞好配合。特别是职业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深入研究,积极向署里提出意见建议,为推进这项改革出谋划策。

三要突出重点。《框架意见》确定的8项任务涉及方方面面,要突出重点、抓纲带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要抓住审计全覆盖、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职业化建设这3个重点,这3件大事抓好了,其他5件事就能够同时带动起来。其中,全覆盖要突出重点资金、重点事项、重点领域,做好中长期审计项目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人财物管理改革要突出“人”这个重点和根本,管人的问题落实了,才能保障审计的独立性;职业化建设要突出“能力”和“责任”,无论是分类管理、职务层次,还是人员选任、职业保障,各项措施都必须有利于审计能力的提高、工作责任的落实。

四要把握节奏。8项任务包括很多具体措施和要求,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不同,要坚持整体谋划、分类设计、分步实施,除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需要7个省市探索、职业化建设需要审计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外,其他工作各级审计机关要马上行动、逐一落实。有些事情不能等,如摸清审计对象底数、制定审计全覆盖计划、实行重大事项报告、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干预审计行为登记报告、退出无关的议事协调机构等,要马上落实;有些事情不能靠,需要其他部门参与的,要抓紧提出初步意见,尽快与有关方面对接,防止走弯路;有些事情不能拖,特别是人财物管理改革,7个试点省市要立即行动起来,在落实中央精神的前提下,精心谋划、大胆尝试,因地制宜、差异探索,确保早动手、早见效、早总结、早推广。

五要于法有据。《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中很多措施都是开创性的,需要在试点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要启动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完善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体系,也要积极推动地方审计法规的修订完善。同时,还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对一些规章制度中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各级审计机关都要认真梳理、主动沟通,促其修订或废止。

(二)关于20xx年的审计任务安排。安排部署20xx年审计任务,既要考虑“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要紧扣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既要突出年度审计重点,也要保证“十三五”期间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要。审计中,要切实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依法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凡是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凡是重大违纪违法的,凡是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的,凡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凡是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的,要坚决揭露查处,大力推动整改问责。

——坚持鼓励创新。对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举措,凡是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化解产能过剩的,凡是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质增效的,凡是有利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凡是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的,凡是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要坚决促进总结完善,大力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范。

——坚持推动改革。对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凡是制约和阻碍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凡是制约和阻碍结构性改革推进的,凡是制约和阻碍创业创新、激发活力的,凡是制约和阻碍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的,凡是制约和阻碍转型升级、提高绩效的,要坚决揭示反映,大力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

审计中,要切实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推进政策落实。我们要围绕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部署,持续跟踪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抓住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5个方面,重点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落实,以及创业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领域政策措施的贯彻情况和效果。要注重总结跟踪审计经验,防止四面出击、浅尝辄止,每季度确定一个主攻方向、聚焦一个重点方面,把问题查清、责任定准,切实发挥审计作用。

二是大力推进公共资金高效使用。我们要牢牢树立绩效审计理念,把公共资金使用与项目推进、事业发展、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结合起来,不仅要监督检查预决算管理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落实情况,更要关注财政支出绩效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促进整合专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绩效。

三是大力推进风险防范。我们要牢牢盯住风险易发高发的领域和环节,重点关注政府债务、银行信贷、企业投资负债、资本市场运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要坚持境内境外审计一体化,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的审计,揭示国有资产流失或“坐失”、经营效益下降或不真实等问题及其原因,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做强主业,维护境内外国有资产安全。

四是大力推进民生保障。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把握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加强对扶贫、“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更加关注相关领域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关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服务的公平合理分配,促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发挥效益。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救助资金进行审计,继续开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各地要做好准备。

五是大力推进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各项审计中都要关注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情况,还要加大资源环境相关专项审计力度。审计署将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进行审计,在8个地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并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

六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要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要根据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权力清单制度,突出审计重点,实事求是地界定责任、作出评价。要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是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要加强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和腐败案件发生规律的剖析,坚持查源头、查原因、查责任、查后果,推动建立完善制度,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八是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审计中要始终关注体制机制性问题,根据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及时跟踪检查有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修订完善情况,促进及时建立健全与新政策新要求相适应的新办法、新规则;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政策落实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推动及时清理完善;对改革推进中出现的政策措施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及时反映、提出建议,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四、强化自我管理和约束,夯实审计事业发展根基

打铁还要自身硬。审计机关作为监督部门,监督别人就要用更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为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实保障。

(一)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审计铁军。怎么抓队伍建设?就是要坚持信仰就是灵魂、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纪律决定一切,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20xx年,我们要扎实搞好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章、学习准则条例等党规,做合格共产党员的“三学一做”主题教育,各级审计机关要早做安排部署。这里我着重强调几点。一要建设信念坚定、忠诚可靠的审计队伍,做到政治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深入学习党的以来的中央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理论上明白、思想上清醒、灵魂上干净,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自觉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忠诚于审计事业,做到“四个服从”,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政治坚定的审计人。二要建设结构合理、能力过硬的审计队伍,做到业务精。审计人员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敢于和善于审计,既能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又善于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完善。要强化自我提高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管理、科技等知识,厚积履职尽责的知识储备。要强化培养培训,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大交流和轮岗力度,促进全面发展、快速成长成才。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着眼事业发展、注重品德实绩、尊重成长规律,做到组织不选“黑马”、领导不藏私心、干部不抄近道,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迅速培养起来、合理使用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梯次合理的干部队伍。三要建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审计队伍,做到作风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能抓紧、不能懈怠。要形成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持续不断地查找修身做人、用权律己、干事创业方面的不严不实问题,经常洗洗脸、照镜子、正衣冠,持续抓好整改。要坚守“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有铁肩膀、钢腰杆,顶压力、抗干扰、敢亮剑,要有“戴着乌纱想事、揣着乌纱干活”的品格,做到依法审计、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勇于担当。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工作暂时落后的地区、单位,要加油、加力、加速,迎头赶上。四要建设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审计队伍,做到纪律严。我们要深入学习准则、条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强化底线思维,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心中有畏、心中有止、行为有度、干净干事、清白做人。

(二)强化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制度建设是强化自身约束、促进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效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今后一个时期,审计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加强制度建设更具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加强对已有制度的清理修订,使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另一方面,要及时将改革的要求和落实措施转化为清晰、明确的制度规定,确保审计工作于法有据、有章可循。前面我讲到,审计署通过制度清理,形成了20xx年版的《审计署制度》,今后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精神的事项,均要形成具体条款,以“修正案”的形式补充下发,按照“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原则不断修订完善。这样既保证了制度的稳定性和系统性,又有利于增强制度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各级审计机关也要进一步加大制度清理整合力度,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一要“齐”,做到全面覆盖。要把制度建设覆盖到审计机关的管党、用人、治审、促廉等各个方面,既要符合上级精神、又要广泛听取干部职工意见,既要有正面约束、又要有问责条款,确保制度的广泛性和完整性。二要“精”,做到管用好用。要坚持问题导向,每项制度都针对某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用制度的形式规范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还要请法律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提高审计制度建设的程序化和科学化水平。三要“严”,做到不打折扣。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领导干部要习惯用制度管业务、带队伍,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绝不能破规矩;审计人员要习惯按制度办事情、干事业,做到心中有制度、行动遵制度、工作用制度,绝不能废规矩。

(三)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党和人民高度信任我们,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我多次讲,审计机关不是净土,审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没有天然免疫力,必须健全监督机制,保障审计监督权依法规范运行。一要坚决落实管党治党要求,加强党内监督。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审计机关各级党组和党组织书记要亲自部署重要工作、过问重大问题、协调重点环节、督办重要案件,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二要强化内部控制,加强自我监督。建立审计职业岗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层级落实责任。上级审计机关要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的监督,加强和改进巡视、考核、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每年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选拔任用、依法履职、审计业务质量、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保密管理等专项或综合检查,督促下级审计机关严格依法审计、依法履职。三要坚持阳光法则,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我们要自觉接受党委、人大、政府的监督,定期报告工作。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巡视、专项检查等外部监督,积极推动建立对审计机关的外部审计制度。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完善特约审计员制度。四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维护法纪严肃性。要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围绕“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要建立责任分解、检查监督、责任追究、结果运用的完整链条,凡是违纪违法违规的,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严肃追责,绝不姑息迁就;凡是被问责的组织和个人,都要与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等挂钩,增强问责的严肃性。各级审计机关要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门户”清理好,对不作为、慢作为以及违纪违法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强化统筹管理,发挥整体合力。要按照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框架意见》的要求,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增强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整体性。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领导,目前署里正在研究制定省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管理办法,试点地区的省级审计机关要协助省级党委管好干部,非试点地区也要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要增强组织观念,审计项目计划要报上级审计机关备案或批准,重大审计结果、重大问题线索、重大事项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二要加强资源统筹。上级审计机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统筹组织审计力量,开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在这方面,各级审计机关要摒弃狭隘的地盘意识,切实树立全国审计“一盘棋”理念。三要加强检查考核。上级审计机关要协助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考核;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履职尽责情况的考核。署里正在研究制定对地方审计机关的考核办法,各地也要积极探索。

同志们,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五大发展理念,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奋力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审计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审计长审计工作会议讲话(三):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党的提出,要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xx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多次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审计工作特别是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多次要求,审计要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经济发展“安全员”、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按照中央精神和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要求,昨天中央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发展。一会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领导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和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各级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国资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逐步推开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机构也开展了对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基础上,有效推动了明确责任,进而落实责任,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制约权力运行、完善国家治理、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xx年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领导干部22万多人次,其中:省部级160多人次、地厅级4600多人次、县处级5万多人次、乡科级17万多人次,逐步建立起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

(一)围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着力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促进依法行政和政令畅通。审计中,着重监督检查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制度执行情况,促进了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20xx年以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1 000多亿元。这些问题的揭露和处理,推动了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有效防止了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领导干部行为失范。

(二)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部署,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努力实现对各层级、各类别主要领导干部有关经济权力监督的全覆盖,积极发挥反腐败利剑作用。20xx年以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有2580多人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

(三)围绕推动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重点检查评价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为干部考核、任免、问责和管理监督提供参考。20xx年以来,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等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对履行经济责任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责任的890多名领导干部,给予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以及撤职等其他处分;对绝大多数被审计领导干部,通过反馈结果、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促进增强了依法履职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很多地方还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决策、人事任免、案件处理的重要环节,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任用相结合的机制。

(四)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维护经济安全,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促进完善制度、深化改革。20xx年以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向各级党委、政府提交报告和信息32万多篇,提出审计建议51万多条,促进健全完善制度2万多项,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各级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的积极探索和广大审计干部的顽强拼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与社会公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全国看,这项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基层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认识上、组织上、计划上和实施上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上述问题现实而又紧迫,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着力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适应新任务、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反腐、改革、发展,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为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着眼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在审计过程中,要按照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围绕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要求,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务院“约法三章”和廉洁从政相关要求作为重要审计内容,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重大失职渎职行为、重大决策失当和损失浪费、重大管理漏洞以及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事项。尤其是在当前,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目标,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本地实际,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各项任务要求,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职尽责。对突破原有制度或规定,但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中央政策措施落实的创新举措,要予以支持,促进规范和完善,推动消除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

(二)要着眼客观公正的要求,不断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深入分析各类领导干部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差异,健全完善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要重点关注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及决策等活动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突出任期内举借债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重要事项,关注领导干部应承担直接责任的问题。要注重客观性,以事实为依据,全面分析审计查证的各种情况,避免以偏概全,尤其是不能用单个事实或几项指标去评价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使审计评价的依据“用得准”、结论“立得住”,对同一类别、同一层级领导干部的评价要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要注重历史性,既不能以现在的规定制度去查处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用过时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做到不脱离特定条件,不孤立地看待问题、评价责任。要注重全面性,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分析和评价功过是非,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不能一味简单地套用现成的标准和规定,要认真研究、辩证分析,慎重稳妥地反映和处理。

(三)要着眼推动责任落实,不断深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边界和责任界定的探索实践。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他审计的重要特征,也是难点和关键所在。由于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经济职责界限不清,导致审计范围过宽或过窄,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看得见、抓不实,更难落实到人的情况,只要没有个人利益关联,基本不承担实质性责任,追责无主体、问责无对象。对此,要按照中央关于强化领导干部问责和责任追究的要求,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等改革的深入推进,加强对领导干部职责分工、相关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等的探索研究,增强依法依规、准确客观界定责任的能力。

(四)要着眼有效实际管用,不断增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报告上。目前,各方面对审计报告的需求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报送各级党委、政府的审计报告怎么写,给纪检监察机关的报告怎么写,给组织人事部门的报告怎么写,都需要研究。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审计报告要适应各方面需求,特别是干部监管和考核的需求,有数字和事实、有成效和问题、有历史和现状,让人看得懂、用得上,避免千人一面、责任不清等问题,做到功过是非明确,定性科学,问题准确,责任清楚,为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提供可信、可用、可靠的审计结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提供参考。

(五)要着眼长远发展,切实抓好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我们的政策理论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很大挑战。要加强队伍培训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较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骨干力量;要善于从一般识全局、从个别见共性、从苗头看趋势,提出标本兼治的审计建议,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要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作风,以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干部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经济责任审计职责。

三、加强配合、完善机制,努力开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局面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开展难度较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支持,需要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配合。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以更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地做好有关工作,推动完善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

(一)要主动作为,积极承担责任和义务。审计机关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成员之一,要在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领导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要依法依规加快组建。各级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要强化沟通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健全工作机制,有序高效运转。要加大对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推动力度,采取通报情况、座谈、培训、质量检查等方式,及时掌握情况,分类别、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建立报告制度,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定期将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报送同级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要创新实践,努力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按照中央关于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计划上,要统筹考虑审计力量和干部监督管理需要,科学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力求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方式上,要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提高审计效能;实施中,要推广先进的系统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强对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能力。

(三)要力求实效,积极推动审计结果及时运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处理、督促整改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将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问题,及时移送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优势,深入分析和研究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建议。要积极推动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巡视等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监督效果。

(四)要依法审计,不断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为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同时,着力建立健全、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细化和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证。要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积极主动支持和配合审计。

(五)要总结提炼,深入开展调查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是来自基层的实践创举,也要靠基层的丰富实践来不断完善、总结、提高,要加强调查、研究,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归纳、提炼、升华和推广。要在深化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基础和应用理论等研究,逐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管理监督、廉政建设和国家治理等层面的定位,逐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的关系,逐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和责任界定等标准,逐步明确如何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为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同志们,两办《规定》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为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一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依法履职尽责,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最后,我代表审计署向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审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