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类演讲稿 > 中学生演讲稿 > 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

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4W 次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

经常看到,名教师们上大型公开课前都有一套路,不是和学生谈话、提问,就是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啊等等,为什么要这样啊?说穿了,那就是和学生套近乎,拉关系,我想他们的目的就是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紧张心理,让学生从容、自信,从而使课堂变得和谐、轻松、自然、民主。其实,可不能小看这个环节,如果引导的好,学生一下被这个老师吸引,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就喜欢上这节课了。华应龙老师是比较特别的一位名师,他的学生不想下课!这在他的很多公开课中可以看到,下课铃响了,老师示意下课,学生挥舞着小拳头高喊“抗议,抗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不仅仅是华老师的课讲的精彩,还因为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说的话管用,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喜欢他,喜欢他的数学课。

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习、积累和积淀,在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上提升自己。

如果把教育比作大海,那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好比教师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向前航行,有的教师可能会一帆风顺,而有的教师可能会遇上大风大浪,教师的成长,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作为尤为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大家都知道,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还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奶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去世,小女儿在美国。她坐船去美国看小女儿,途中遇危险,生死难料。其他人都很紧张,只有她还泰然自若。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如果没沉船,我就可以见到小女儿了,哦耶!如果沉了,我就可以见到大女儿了。哦耶!大家看到了,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说: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摧毁人生。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副牌,而牌是上帝发的,我们分到什么就是什么,别无选择,也不可更换,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应该去做的,就是如何将手中的牌优化组合,并力求把每张牌打好。就好比冯巩的相声中所说:和潘长江比个大,和陈佩思比美发,与美国总统比说中国话,发挥自己的优势。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我们不可能和最差的比,达到阿q式的心理安慰,我们应该向好的看齐,发挥个人的潜力、发掘团队的力量,去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每天进步一点点”,集小成大,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说到每天进步一点点,集小为大,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二个和尚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这二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于是这二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前,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大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水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囗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囗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的题目叫:“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对于这个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他有长远的眼光,有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每天都去做一点事。

相信在坐的每一名青年教师,我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与芦苇的区别,不是随风而倒,我们不仅要会思考,更要学会为理想而努力,没有理想就会迷失方向,其中“做”也就是行动,是最关键的。因为“做,还有50%的可能,不做,则100%不可能!”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呢?

一、首先,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

1、给学生的初次印象特别重要,所以你要重视第一节课

去年6月下旬,我带6年级2个班的数学临近毕业,本来安排我和几个班主任一起,带毕业生去上海看世博,结果领导突然通知我,让我第二批又去,现在由于工作需要,让我马上接替5年级数学最差的一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我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马上调整心态,我这样想,这个班需要我,肯定是领导信任我。早读课的时候领导找的我,吃早饭的时候我找到这个班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知道了这个班的孩子数学基础差,愿意学好,可是没信心。而且一看课程表,上午第二节就是这个班的数学课。于是,我想,第一堂课就讲知识肯定不行,首先要激发孩子们,树立他们的信心。只有一节课的准备时间,于是我这样设计,见课件。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很激动,从他们的表情我看出来了。通过一个月,月考成绩就进步很大。一年满了,这个班从最差变成了全级第二名,和第一名比只相差0.7分。当然,学习的进步仅靠一节课是不够的,(后面我还会说到一些具体的做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改变了对数学的态度。

就在前不久,班上一个特别淘气的小男孩下课突然塞给我一张纸条,还说,阳老师,你到办公室再看。见《感谢信》,而这次毕业考试这个孩子的数学考了94.5分,应该说进步很大的。

还记得5年前,我新接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的孩子聪明、活跃,数学基础不错,但综合思维欠佳。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首先给大家介绍:我是阳老师,你们新的数学老师,我能给大家带来阳光,让你们感受到温暖,从此你们变得更加智慧,信不信?一双双单纯的可爱的大眼睛疑惑的望着我,顿了下,我说,我给大家提个问题:请你们猜一猜,阳老师今年多大了?一下子学生活跃了,小手一个接一个,至今我都记得当时的情景。有的说:30了,有的说34了,我趁势问他们怎么猜到的,于是总结到了用观察、比较、推测等数学方法,其实我真正的年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并知道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于是,我引导孩子们明白学数学的作用,以及能学好数学的方法,特别是思考的重要性。一节课快完了,当时感觉孩子们意犹未尽,于是,我说,请你们马上动笔,把刚才的所见、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行吗?孩子们刷刷的写起来。

其中2个孩子的日记我带过来了,大家可以看一下。而我也就这一节课写了教学随笔,和一个学生的日记一起被发表在广外《晨星作文》上。而班上孩子们的数学日记存放在我的博客里。学生和家长可以随时浏览。

2、善待孩子的错误,等待他的成长

我这里说的错误是指孩子的不足,缺点,也包括作业中的错误,而我对他们的包容,等待,赏识,确实让很多孩子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多了一些闪光点。

第一个孩子,是我们一个同事的儿子,数学成绩中等,每次考试就在80来分。他妈妈班主任,我一到这个班,他妈妈就说,阳老师,只要你把我儿子的数学补起来,我一定好好请你,还怎么怎么的。我当时就笑了,我说,只要你请我,那好说。分析了这个孩子的情况,我就想试一下我一直想用而没用过的办法。上课的时候,这个孩子习惯还好,听讲也专心,我时不时让他回答一下简单的问题,顺势表扬他。第一次的作业,全班40多个人,全对的就有一半,可是他,竟然错了三道。要知道,我有个习惯,每次的课堂作业,我会让学生独立做,而每次全对的我会在全班读名字表扬,并在作业星级榜上加星一颗。该怎么办?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先教他把错改了,然后试探的问他,想不想作业是全对的,好在全班表扬你?他低下了头,我明白,孩子很自责,我就说,阳老师知道你是很棒的,你能把题做全对的,只是今天检查的不仔细,是吗?孩子点了点头。我说,这样行不行,我给你三次机会,你到老师这改错,是我们的秘密,可别告诉别人,我在课堂上依然表扬你,怎么样?孩子的眼睛一下亮起来,真的啊?真的,我这样做了,我发现,表扬他之后,课堂上他更认真了,作业也能做完后反复检查,第二次、第三次错的分别是2道、1道,我依然这样,在办公室进行我们的秘密。第4次,第5次,他的作业真的全对了,他自己高兴,我也很开心的。偶尔还是会有小错,但是我相信他。因为他的自信越来越强,能主动和同学讨论问题,甚至和数学科代表一起研究我出的思考题而不想去吃饭。还经常和其他几个机灵鬼到我办公室主动帮我拿小黑板,抱作业本,要不就是问:阳老师,好久给我们加节数学课?而我总是说:你们表现好了,我就奖励你们一节。这孩子的月考成绩由原来的80多分升到90、92、94、96...100分,还争着当小老师,给全班讲题。这个孩子现在在我们学校上初二了,如果在校园遇到我,远远的一个拥抱就来了。

还有一个孩子,也是这个班的,性格叛逆,数学基础差点,每次70来分,关键是懒惰,不喜欢听课,更不想做作业,还偶尔和邻座的不是说话,就是闹点别扭。为了这个孩子,我可没少费脑筋。我先是和他家长取得了联系。对待这个孩子,就不是简单的弥补数学知识了。而是解决他的态度、认识和正确做事情的持久性的问题。我和他谈话,散步,找到他的优点,改正他的不足,哪怕一丁点进步,我都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右下角的表扬栏里。看到他一次次的进步,特别是回家做家庭作业的态度,他家长经常打电话过来说感谢我。可是这个孩子也会反复,还是偶尔不完成作业,还是偶尔和同桌发生口角,还是把字写的像豆芽,还是不想好好听课和好好做笔记...有的时候我也会泄气,但是我清楚的知道,他在6.1班,是我的孩子,我不能放弃,更没权利放弃。一个声音在告诫我:等待!对,等待,我就这样坚持,一年后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进步,2年后他的态度、持久性有了长进,对待同学上能做到大度,还能主动帮助同学了,3年后他6年级毕业了,变化更大了,毕业成绩考了91分,他自己画了一幅画送给了我。(他一直喜欢画画的)我把他的变化写了一篇教育案例《等待每一朵花开》放在了我的博客,同时也被学校的招生报采用。

3、走进学生,做他们的好朋友

例如有一次,我到5、3班上课,发现学生集体比较疲惫,精神不振,怎么办?这样想着上课的铃声也响起来了,我果断地让孩子们站起来,说;“同学门,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首歌,好吗?你们要用你们最美的声音和最美丽的姿态,能做到吗?”学生一听唱歌,马上来了精神,站的整整齐齐,和我一起拍着手,唱起我亲自为他们编的班歌:“我们5、3班,团结有朝气,…”仅几分钟时间,学生兴奋起来,结果这节课的学习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5、1班的孩子爱看书,特别是 《故事会》,他们是走路在看,下课也在看,坐在教室里看,靠在大厅也在看,甚至上厕所书也不离手…本来看书是好事情,可是我觉得他们太着迷了,经常是上课铃响了才匆忙冲进厕所,而下课太用功看书,没出去走走,休息下,到上数学课就会疲倦的,怎么做才好呢?是简单的训斥,没收书吗?我想这样学生会心里不舒服,会适得其反的。我何不爱着学生的爱呢?于是,我走到孩子们中间,告诉他们,老师也喜欢看《故事会》,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看啊?孩子们可高兴了,呼啦一下过来围着我:“老师,你也喜欢看我们喜欢的书,那看我的吧?”“看我的…?”我顺势给他们讲,老师当年如他们那么大时,想看书,可是书太少,而现在你们条件好了,在什么时间看书合适呢?下课时间有限,看书久了有什么坏处呢?终于,孩子们和我形成了共识,多在午饭后,晚饭后,或者课外活动时间看书,我也经常陪他们看,还偶尔借他们的书,让学生感觉我和他们在一起,爱着他们的爱,数学课上他们也就表现得更积极了。

4、偶尔来点幽默,和学生一起轻松学习

回想赵本山、范伟的小品中有一句经典对白,范伟:“大忽悠,你不讲究呀,你不按套路出牌呀。”

“不按套路出牌”有时更精彩。在相声作品中,很多的包袱都是“出人意料”的,是“不按套路出牌”的,这样更能吸引观众。

数学课是需要安静思考的,可是如果偶尔来点幽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地震后复课期间,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问:“分子相当于什么?”一生说“分母”,我说:“早饭相当于午饭吗?”学生笑,我们的数学科代表补充:“衣服相当于裤子吗?”学生大笑。因为好久没学习了,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没关系,我们在笑声中纠正了错误,并轻松地复习了相关的知识。

又如,我们遇到了填空题: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个苹果,总是有学生错写成5/4个。分析时,我说,我们是把苹果平均分给谁?我们能把5个小朋友平均分给4个苹果吗?孩子们乐了,我们在快乐的时光中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的解法。也许,有时候的这些说法并不是很恰当,但是我觉得,这些偶尔的幽默却能给学生带来学习时的愉悦,这就够了。

二,让学生喜欢你教的数学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条件地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干国祥语:“做你所教学科虔诚的传教士”。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其魅力何在?首先,我们要自己喜欢、热爱数学,喜欢自己的事业,才能让学生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是一个有内涵的人,必须是一个不断吸收新知识且有较强学习力的人,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一个教师如果具有了底蕴,也就做到了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教师一定要比学生懂的多,虽然《师说》中说过,术业有专攻,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也不必不如师,但是当老师博学总是件好事,老师博学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欢。总不能今天学生拿一道题,你说,不会,明天再问你一个知识,你说不知道,这样你就会失去学生,同时也失去了自我。比如历史教师袁腾飞,讲历史讲上了百家讲坛,是因为他不仅有知识,是一个通才和杂家,而且他有教育的机智,所以他才能把枯燥的历史讲出了无限精彩,讲出了超常的名气。所以可以这样说,一个平庸的老师带着一门学科走向一群学生,一个优秀的老师带着一群学生走向一门学科。

常言道:好教师靠一堂课成就自己,好医生靠一把刀成就自己,好演员靠一台戏成就自己。那么要成就一堂好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常规里的教学六认真首先就要求要备好课和上好课。而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1、解读课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风向标,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教学的纲要和法典。而课标的学习不能老抱着一个老本子,要随时关注新的修改稿。各位老师在备课前,要认真解读和分析课标对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和本年度、本学期学生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除了自学之外,教研组和备课组也可以组织老师集中学习,可以一起交流,谈谈对课标学习的理解和收获,也可以在备课本的前面写下课标的具体要求,以方便随时翻阅。

例如课标在基本理念方面,“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修改稿已经这样叙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程目标方面,以前强调的是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修改后加了2个,一个是基本思想,一个是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四基。以前强调2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改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方面,第一学段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两步),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和“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放到第二学段;

在第二学段删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增加“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

2、解读教材

(1)、每个教师对教材体系要熟悉,也就是不要只关注自己所教的那一册和那个年段,要熟悉1到12册的内容和编排顺序。要了解每课知识的前卫知识和后续知识。对教材的丰厚理解,体现在把教材由厚读薄,这个过程,要理出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主干知识,再把书由薄读厚,这个过程中,要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思想,读出自己的感悟,要注意教材的特点,新旧教材的变化,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考点和疑点等。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版本要求不一样,放的年段也不一样。例如《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内容人教版安排在6年级上册,而苏教版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安排在五年级下册,而北师大版却安排在5年级的上册...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因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学校规格高,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学习的版本就各不一样,家长又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当家长把他的孩子带到你面前,向你介绍他所学的版本时候,你已经胸有成竹了,就可以泰然处之,一点都不必惊慌,学生和家长还会在第一时间对你另眼相待。

例如四年级在学习了《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后,让学生计算36×25=?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再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9×(4×25)、36×25=2×25×18、36×25=6×25×6或者36×25=36×5×5等;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或差),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30+6)×25=30×25+6×25或者36×25=(40-4)×25=40×25-4×25;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把36缩小到原来的4倍,把25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不变,于是36×25=(36÷4)×(25×4)。

学生得到这么多的简便算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哪一种方法最好?后进行总结点拨:你们探索的每一种方法都很好,但我们大家要根据计算的实际,选择适当的,你最容易懂的简便算法进行计算。鼓励学生勤于探索算法的最优化。让他们从小感受“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又如学习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就可以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先提供长短不同的若干小棒,提问“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出结论;进而再问“为什么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而有的不行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先猜测,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实验、探讨与交流;接着可以运用具体的事例,如判断“三条线段分别长3厘米、6厘米、2厘米,3+6>2,所以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是否正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含义,找到判断的简便方法是: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相加就可以了。

说到这儿,就想起来我刚毕业第一次教六年级《圆柱的认识》,我反复读书,反复读教案,说真的,坦率一点,当时离开教案好像不太能备出好课。我把难点落在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书上说,沿着高剪开,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教案上补充,当底面周长等于高时,会得到一个正方形。得到长方形的圆柱模型好找,(我娘家是开商店的,有这种圆柱形的商品,上面的商标纸刚好能用于演示),可是要得到正方形的实物还真不好找,于是我找来矿泉水瓶,剪去瓶颈上面部分,用一张正方形纸去围,再做上2个圆粘贴上,一个成功的教具做成了,可是我还不满足,目光盯着模型,想,沿高剪是直着剪啊,能斜着剪吗?我试了2次,成,还可以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啊,呵呵,别提我有多高兴了。第二天上课,有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听课,还好,一切按照我的设计顺利进行,学生操作自己带来的实物,进行展示,交流,总结,我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图还可以得到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情况。我暗自得意,感觉自己还不错,就在快下课的时候,一只小手举起来,我心想,可别给我添乱啊,果然,这个孩子胆怯的说:“老师,我不沿高剪,也不是有规则的斜着剪,而是左右乱剪,会是怎样呢。”如果是今天,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应该很简单,可是当时,我真的没有什么教学机智可言,一下懵了,在支支吾吾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课的结尾虽然有瑕疵,但是没想到,听我的课领导一再表扬我,说我对教材理解透彻,是真正的吃透了教材,也许有了他们的鼓励和指导,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一直孜孜不倦,努力追求。

(2)重组教材,补充知识点。

我们在上新课的时候,发现例题偏难或是顺序不合适,就可以调整顺序,重组教材,例如6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我们觉得第一个例题不适合学生第一课时用,我们就重新编写例题,举出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并适当降低难度,这样学生易于接受,然后再学书上的例题,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又如6年级上册14页例5的第3个算式,(1/2+1/3)*1/5○1/2*1/5+1/3*1/5,虽然左右两边答案相等,看起来也非常符合乘法分配律,但是我们觉得运用运算定律的目的就是使计算简便的,于是我上课的时候修改为:(1/2+1/3)*18○1/2*18+1/3*18,在验证后,让学生觉得运用乘法分配律是一种需要,而不显得那么牵强。

(3)在小学中高段,数学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拓展,不能只满足书本的知识,也不能让学生只会做数学题,而是对学生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如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例如到了6年级,也要联系以前的九义教材的一些知识点,例如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就得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加以补充,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来提升学生的考试力。

说到这儿,想到5月份的一个晚自习,第一节刚下课,一个叫谢洪福的学生拿给我一道题{xy=209,x-y=8。他说,这是我出去考试的一道题,我做不出来,家里的人也都不会。大家一看就明白,二元一次的,一计算,就会变成一元二次的,还真的难为孩子了。我对他说,这虽然是中学的题,但是我们用小学的知识能解决的,你信吗?当我和他一起分析并找到答案时,他不仅是开心,还对老师充满钦佩之情,当然我也没忘记夸奖他爱研究,爱学习。

3、解读学生

有效备课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我的学生在哪里,准备把他带到哪里,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他带到那里),并且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和具体环节,力求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实现在这三个方面的预设目标。

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老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

(1)、备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发展,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  

(2)、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3)、备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学习乐趣

想起5月28日下午,四川省教委组织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在广元的广师礼堂进行示范课教学和讲座。记得第一节课是借我们学校的三年级一班学生上课,和其他专家一样,江苏海安县实验小学的副校长许卫兵老师,和学生谈话拉近距离之后,他的大屏幕上就打出了小数的认识的课题,问学生,你们见过小数吗?生:见过。再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小数吗?生齐刷刷的回答:知道!师夸:啊?你们这么厉害啊。一部分生:我们学过了!全场听课老师的心一下就紧了,许老师愣了一下,马上低头找出课件《分数的意义》,很快进入了正常的教学,整个课堂特别的精彩。而且不太注意的人好像根本看不出什么来。我很感叹,专家就是不一样,有备份,而且一直那么从容,要知道,我们台下的老师坐无虚席啊。所以我觉得,每一次的教学,是为学生而来,不是为自己的表演而来,每一次的学习,只要用心,总会有不同的收获。

4、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上课

备出了一堂好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常言说,行家一张嘴,便知有没有。

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因为课堂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地方。”

数学学习应该是快乐、和谐和充实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的,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空气和阳光”,让学生的心灵快乐成长,让学生的情感禁区流淌,让学生的智慧自然生成。

例如学习了黄金数,告诉学生,哪里有0.618,哪里就闪烁着美的光辉,知道妈妈为什么穿高跟鞋吗?就是为了体现黄金比例啊,学生一下就乐了。

又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脍炙人口的儿歌《数青蛙》在课堂上响起,这是一堂语文课吗?不,这是一堂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只青蛙...两只青蛙...三只青蛙...”的时候,当学生正在为逐渐增加的数感到思考越来越费力的时候,老师话题一转,说:“同学们想想,可以用一个什么来代替越来越庞大的数呢?”于是,班上热闹了,学生开始争先恐后的发言。最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编”了一首新的儿歌---“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自然而然地引进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 此时,老师恰如其分的表扬学生:“现在你们感到自豪吧一首读不完的儿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结果一句话就可以读完了。”

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华应龙老师,他就喜欢“刷新”,赋予课堂新的生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在坐的老师们好多都上过,而且也听过不少这节内容的公开课,课一开始,不是分苹果、梨子,就是分月饼等等。

华老师想:怎样才能较以往有新的突破呢?能不能改变一下呢?于是,他从测量导入新课。

师: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听个有关大头儿子的故事吧。

旁白:天热了,小头爸爸到商场买凉席。到了卖凉席的柜台,他遇到了麻烦......于是给他的大头儿子打电话。

小头爸爸:儿子,我忘了量床的长了,你找把尺子量一量床的长。

大头儿子:噢。

旁白:大头儿子在家里找来找去,就是没找到尺子,怎么办呢?(停了5秒)突然,他想出了好主意。

大头儿子问:爸爸,你今天打领带了吗?

小头爸爸:打领带?噢,真是个聪明的大头,快量吧。

旁白:大头儿子拿来一根爸爸的领带。他用领带一量,嘿!巧啦,床正好是2个领带长。

大头儿子:爸爸,床是2个领带长。

小头爸爸:儿子真有办法!我知道了。唉,儿子,再量一下沙发的长度吧。

旁白:大头儿子再用这根领带去量沙发,可是沙发没有一个领带长。怎么办呢?大头儿子把领带对折量。唉,沙发又比对折的领带长。大头儿子再想办法,他将领带对折再对折,一量,巧了,沙发正好有3个这么长,大头儿子真高兴,可是他也碰到难题了。

大头儿子(自言自语):我怎么跟爸爸说沙发有多少个领带长呢?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大头儿子解决难题吗?你有办法表示出这样4份中的3份吗?

(学生在纸上创作,教师巡视,指名展示)

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这也正是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要求。

举这个例子,不是要老师一定照着他这样去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但是他却带给我们启发和思考,智慧,不是简单的知识累加,而是需要独立思考,去探究和创造。在课堂上,教师的激情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老师的智慧可以生学生的智慧。

三、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享受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指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人人享受成功,人人学有所得,人人有进步。

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就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性的正确评价,让学生有继续奋进的动力、愿望和信心。

1、一般情况下,我每新接到一个班,我会指导数学科代表设计三张写有全班名字的表格,名字分别为“xx班数学表现星”“xx班数学作业星”“xx班数学智慧星”,把它们贴在教室的数学角。

“xx班数学表现星”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的表现,例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学困生按时交了作业的,根据情况小组长汇报科代表可以加星,老师也可以随时加星,例如表现特别的,名字写在了黑板右下角的表扬栏里的。

“xx班数学作业星”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而加,我给学生设计的课堂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商量,不讨论,这个作业我全部自己批改,全对的加星一颗。还有周末作业,每周科代表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家庭作业收到我的办公桌上,根据作业的优劣决定加星的颗数,这时候要适当照顾学困生,如书写工整,错题比前一周少,都可以奖励的。不然有的学困生一学期都得不到作业星的,家庭作业全对而又书写好的,我会让科代表整整齐齐的把试卷贴在教室后墙上,这些学生会感觉特别荣耀,连续三周的又加星一颗。无论谁走进我们的教室,都会感觉眼前一亮,数学的氛围特别浓厚。

“xx班数学智慧星”主要是针对优生,我在小黑板上每天出思考题一道,或者一周三道。学生有专门的数学笔记本,除了做重要的笔记,就是来抄做思考题。前5名自己做出来的拿到我这,每题加星2颗,鼓励会做的当小老师,不会的有同学讲懂的做了也算,只要在我评讲思考题之前,都可以由课代表或者我加星一颗。有好多同学喜欢数学,喜欢研究,连饭都不想去吃,我还亲自去催。

这三张表一般是周评和月评,由科代表和小组长管理和评价,我亲自设计了喜报,其实也就是一张小奖状,学生很在乎这个,家长看到这个也就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

2、课堂作业本的评价

把课堂作业单独列出来,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1)每次的第一堂课的第一次作业,首先提醒学生把封面上的班级、姓名、学号写清楚,写工整,写漂亮,如果是一年级小孩子,还一个一个亲自指导,个别的还得代写,告诉学生,作业本的封面就是他的脸面;接着一定是耐心的讲清作业本的书写格式,翻开第一页对折,让学生注意折痕,折痕的左右都得空一个字的位置不写,做作业的时候大番号,小番号写清楚,每个小题做完了,空一行再往下写,这样看起来会更加清楚、流畅。再就是一定要求学生,别乱涂,弄成黑疤,别乱画大方框,大斜线,但是学生不出错不可能,怎么办?我的要求就是错了打个小“x”,在下边接着写,一点不会影响美观。往往有这样的孩子,你不让我弄黑疤,我用改正液,结果弄成了白疤,还有现在流行的粘胶布,技术不好的弄成空洞了,本子都烂了,还不影响美观吗?

(2)课堂作业本用笔的思考

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新接的六年级班了,发现学生做作业还在用铅笔。我问:为什么?孩子们说,错了好改啊。想想也有道理。可是,深入的思考后,我认为,这样做的后果是弊大于利。其一,孩子不认真读题,审题,思想松散,导致做题方法错误,因为错了可以改,其二,不认真书写,因为反正用橡皮擦的频率高,不清楚的可以修改,其三,不认真计算,铅笔的颜色本来模糊,再心里不重视,答案错了也可以改。其四,在反复用橡皮擦的过程中,时间也消耗掉了,到最后就没时间改了。检查和改错是对学生的一个习惯培养,是对作业的一种补充订正。如果作业全把希望寄托在改错上,就成本末倒置了。

于是我建议,其三我的班就是这样的规定:1、2年级的作业本用铅笔,从3年级开始,必须用钢笔或者中性笔做作业,培养学生,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做到下笔就力求准确。

(1)批阅作业本

现在的新课程下,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师都和我一样,早已经不用红红的“x"来 评判学生的作业了,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和符号评价了。这个低、中、高段的备课组长分段统一就行。例如低段可以用小红旗、小星星来代表等级,特别优秀的也可以加个大拇指或者笑脸娃娃,小孩子很喜欢这个。中高段可以用字母abc来表示等级,不过建议慎用c等,少用b等,其实也可以在a上区别出三个等级的。这样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的,话说回来,笔在你的手上,提高一个等级只会让孩子更有自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高段的作业后的评语,有着无穷大的作用。例如一女孩子题全对了,书写却不美观,你写上“恭喜你,题全做对了,要是你的字和你一样美丽就更好了!”,另一害羞的孩子,题一般,但是课堂上却发了三次言,你写上:“你今天好棒,课堂上回答的问题全对了,还超过了你同桌的发言次数了!”等等,这样和学生用心的交流,他们会期待作业本。

3、月考的评价

我们一般每月有个测试,成绩下来后我会根据分数的多少奖励作业星的,例如98--100加三颗,95--97加2颗,90--94加一颗,其他分数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进步来加。另外根据成绩的优秀和进步情况发喜报,尤其是进步的方面,有的学困生考的不及格,只要比上次有进步,都可能得到喜报,但是有的孩子本身基础好,也可能考了92都还没得到喜报,而这些得到喜报的孩子我都会提前一天晚上在超市用自己的钱为孩子们买礼品,如真知棒,巧克力,大白兔奶糖,喜之郎果冻等,虽然是很小的礼物,但是学生却很盼望和珍惜。

这样的评价,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却能让一个教室的各种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步的开心,于是我知道了,“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

四、一定要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因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数学老师就为孩子们要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要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

想想世界上的语言、文字、宗教、党派都有地狱之分,但世上只有一种数学,数学定理又能万世流传。所以说数学最具有文化特征一点都不过分。历史充分证明:落后的数学文化会拖拉数学的进步,而先进的数学文化就会推动数学的发展。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数学文化,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数学时尚,例如《九章算术》就是当时管理国家而需要丈量田亩、征税、粮食分配比例等的官方文书。它是一部非常杰出的数学专著,对我国数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古西腊时代的数学是比较严密的推理,牛顿时代就是演算,而20世界下半叶对数学应用就有了重大发展了。数学文化还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本身是一个文学的问题,陈大康先生运用现代数学的方法统计出每一回虚字出现的频率为47个,然后把它作句类分析,结果划出一条线来,这条线的上方是前80回,下方是后40回,这显然是两个人所作。真的很神奇,中文里能研究《红楼梦》,数学里面也可以研究《红楼梦》,这就是不同的数学时尚,也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从演绎逻辑的角度看,儒家文化与数学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如果只看到数学的逻辑层面是不够 的,它还有创造的一面,世界强国必然是数学强国。所以,我们数学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好胜心,更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有一次我们学校应聘数学老师,有一位读了四年数学本科的大学生,题做的好,却觉得高中数学可以不学,因为和大学没联系(这个学生认为),中外数学名家仅知道苏步青(还是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这种现象真的值得我们去思考。

数学文化和数学素养的,做了一下几件事情:

1、讲数学家的故事 2、写数学日记 3、猜测或者编写数学谜语 4、办数学小报

记不清从哪里看到这个故事,说爱迪生用了99种材料来做灯丝,结果他失败了99次。第100次,他用了钨丝,这一次,他成功了。爱迪生却说自己成功了整整100次,前面的99次,他成功地发现了那99种材料都是不能用来做灯丝的。这个小小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不是因为主人公是爱迪生,也不是惊叹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是爱迪生孜孜以求的生命态度,,是爱迪生看待成功与失败的胸襟与高度。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就算失败,也要继续,因为心中有一个朴实的信念: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要以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我们的数学教学。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诗句与大家共勉: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把此句解释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把此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把此句解释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路就在我们的脚下,请记住: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于远航的人海里有路。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