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类演讲稿 > 会议发言 >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6W 次

时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作好经济工作,必须认真总结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改进经济工作的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年经济工作,安排××年发展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xx”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的领导下,按照“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强力实施“+”工程,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较好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

总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增长左右,与年初预期略有差距,但这是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实现的,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取得的,二、三产业共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受自然灾害影响,全年粮棉油总产降幅较大,但农业结构继续优化,瓜果蔬菜和畜牧养殖增效显著;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全年劳务输出万人,比去年净增万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最大亮点,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工业用电量增长以上,增幅均居全省前列;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加大,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家。财政收入完成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金融机构存贷规模双增,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增长,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启动“+”工程,努力克服项目审批、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在建和新开工超千万元以上项目个,比去年增加个。汇源电厂#机组、砀山果蔬罐头、鲁皖成品油管道宿州段等一批项目建成。华电宿州电厂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界沟煤矿、锦丰食品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亿元,建设里程公里。宿州电厂二期、丰原粮食化工、泗永和睢明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东向发展开局良好。把融入徐州经济圈作为东向发展的突破口,把实施“跟跑”策略作为提升县区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与徐州市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形成了两市高层定期互访、市直部门对口交流、各县区对应“跟跑”的良好局面。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坚持不懈地开展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成功举办了温台项目推介会、上海对台招商说明会,预计全年到位内资亿元,增长。外资外贸工作同步推进,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家,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增长;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增长。招商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宿州经济开发区铁路以西区域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新开工项目个,建成投产个,到位资金亿元。县级开发区在规范中加快发展,埇桥、砀山开发区和工业区开始启动。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城市规划得到加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沱河景观规划、“”型新区控制性详规相继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年初确定和年中新增的项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外环路主路面全线贯通,银河一路、银河二路、张仙庙路南段、汴河西路、宿怀路、胜利中路和东昌路改造全面竣工,雪枫广场、运粮河景区正式开放。政务新区建设初具雏形,行政中心即将交付使用。城区小街小巷五年整治计划进展顺利,累计改造街巷条。城市综合开发势头强劲,续建和新开工房地产面积万平方米。经营城市力度加大,市区实现土地净收益亿元,新增国家开行路网贷款亿元,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和谐宿州建设扎实开展。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计民生,更加关注社会进步,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得到加强。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稳居全省前列,萧县一中、泗县一中升格为省级示范高中。疾病防控体系和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一批文艺创作在国家和省举办的赛事中获奖,泗州戏、萧县书画、灵璧钟馗画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警支队新区项目即将开工。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遭遇自然灾害情况下略有增长。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低保人均月补差提高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信访及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

××年是实施“xx”规划的起步之年,加快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国际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宏观环境总体宽松;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支持沿边地区率先突破;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各类要素正加速转移,这些都为我们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发展战略更加清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全市生产总值五年连跨两个百亿元台阶,标志着整体经济已迈上持续较快增长的平台,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时期。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变量因素也相对增多。由于一些行业产能加速释放,国内经济增长将面临着供给过剩的压力;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土地和信贷政策紧缩效应仍将延续。特别是我们自身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给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规避市场风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速度偏低,基础不稳;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升,中小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商业银行存贷差持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突出。同时,一些部门和机构还存在着谋划发展缺乏远虑、落实工作不深不细,甚至是监管缺位、服务错位等问题。总之,面对明年的环境和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激发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基于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工程,扎实开展全民创业,着力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以上,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以内。确定这样的目标,主要考虑到我市经济结构矛盾没有根本性改变,一产增长变数较大,但总体上符合全市“xx”期间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也符合我市应对区域发展竞争、奋力推进宿州崛起的迫切需要,既积极又留有余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能快则快的原则,力争在起步之年就把经济发展推上一个较高的平台。

围绕上述目标,××年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经济工作。

一、深化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东向发展是我市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的最现实途径。当前,我市东向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具体思路已经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共识程度和积极性也空前提高,明年关键是要在深化推进上下功夫,在争取实效上求突破。

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思想解放。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思想解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一以贯之的坚定性、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要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理念,坚决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封闭保守观念,坚决摒弃无所作为、不富也安的欠发达心态,坚决冲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敢闯敢干,勇争一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解放思想与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善于创造性工作,切实增强理解上级政策的能力,提高结合实际贯彻上级政策的水平,既要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又能干成别人干不成的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鼓励争先、包容失误的正确导向和良好氛围。

在更宽领域上融入徐州经济圈。坚持以观念融入为先导、产业接轨为核心、企业合作为主体,全面落实两市合作框架协议。加大产业协作力度,密切与徐州大企业的联系,积极承接徐州结构调整中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拓展经贸流通的合作领域,积极与徐州联办名优农产品、工业品展销会和项目推介会。加快交通网络对接,做好睢明高速公路前期准备,推动交界道路改造升级,为顺畅融入创造条件。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合作协议要求,进一步细化操作方案,抓紧落实协议中的合作事项。各县区要进一步明确赶超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跑”计划。

以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强化目标考核,健全利用外资重大项目跟踪协调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日常化、规范化。进一步突出招商重点区域,巩固温台招商成果,抓好项目线索跟踪,加大协议项目落实,同时积极开拓苏南和其他地域,在固定网点招商上求突破。进一步突出优势招商,大力引进煤电能源、加工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关联度大的产业链项目,在优势资源和产业招商上求突破。进一步突出主体招商,调动各类企业对外合资合作积极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在以商引商上求突破。精心办好第二届中国灵璧石文化节,搭建宣传宿州、集聚人气的舞台。

集中力量建设各类开发区。宿州经济开发区要切实抓好建设、管理、服务三个环节,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完成铁路以西路网及其配套建设,加快新划入区域的规划和建设整合。加快入区项目建设,确保新开工家,建成投产家,到位资金亿元。各县开发区要坚持建设与招商并重,加快项目进园步伐,提高产业集聚度。埇桥和砀山开发区要尽快建设,力争明年有突破性进展。

二、着力提升“+”工程,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工程是宿州奋力崛起的重要抓手。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切实增强抓项目促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遗余力、扎实有效地实施项目支撑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把项目进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加强重大项目调度,全面加快工作节奏,努力形成争取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推进一批的重点项目工作机制。要继续抓好华电宿州电厂一期、信诚化工扩建、希望集团万千饲料、沱河、奎濉河综合治理等在建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千方百计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确保丰原粮食化工、博洋纺织、龙王庙煤矿、泗永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早日启动,如期开工;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宿淮铁路、宿州电厂二期、林浆纸一体化、淮水北调、皖北粮食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扎实做好项目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机制,积极抢抓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和投资重点领域,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生态建设等领域,规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省级以上规划盘子。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所有重大项目都要明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层层抓好督查落实。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全程服务制度,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凡需上报省级以上核准的项目,要积极衔接,争取支持;凡涉及市里审核、会签的,要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协调,搞好服务,努力提高项目立项成功率、开工率和建成投产率。加大对各级干部项目工作的培训,教育引导干部潜心钻研项目知识,熟悉项目建设程序,拓宽项目建设思路,提高抓项目、建项目、管项目的水平,建设一支熟悉项目、会抓项目、能抓大项目的干部队伍。

三、强力实施工业突破,加速壮大工业群体

加速工业增长是实现“xx”发展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全市上下要牢固确立工业强市理念,突出工业经济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工业发展的内生机制,不断改善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切实增强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

全面启动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工业增加值三年翻一番目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推进为支撑,以产品产业升级为手段,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提升市直工业,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县区工业,围绕特色经济,狠抓一批农业产业化、劳动密集型和加工配套型项目,增强县域工业实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主攻煤电能源、加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三大百亿元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产业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聚集区,确保工业快速增长,为三年倍增奠定基础。市工业委要尽快制定在全市开展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相关考核办法。

扶优扶强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是实现工业三年倍增的主力军。要按照“内生一批、引进一批、嫁接重组一批”的思路,力争每年都有一批企业进入规模行列。要强化骨干企业支撑作用,鼓励皖北煤电、中煤三建等驻市大企业发挥优势,扩张规模鼓励现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创新等方式,加快资本集中。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培育壮大一批成长型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努力形成支持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当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推动者,把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用活、用足,在全市形成重视工业、关心工业、服务工业的浓厚氛围。要切实加强工业运行的综合协调,抓好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高度关注企业效益下滑问题,对重点企业和亏损大户,要因企施策,尽快促进效益回升。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沟通协调,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搭建银企“双向选择”的平台,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对市场前景广阔的工业项目,要优先安排报批用地计划。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两支队伍建设,为工业三年倍增提供人才支撑。

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辐射和承载能力

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是我市“xx”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要切实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把握城市化发展方向,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加快构筑区域增长极,扩大城市的集聚带动效应。

突出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浍水西路、南坪路、金海大道北段、银河三路、胜利西路、南外环连接线、高开路、淮海南路、西昌中路、宿怀南路等项续建任务,抓紧开工西昌南路、张仙庙北路、纺织中路、西北新区支路网、三八路北部和西昌北路延伸段以及浍水路和汴河东路改造等项重点工程,完善铁路以西宿城主干路网,启动道东主干道路建设。落实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分步实施沱河景观带建设,加大老城区拆墙透绿和见缝插绿,完成新建主次干道绿化配套。抓好城市出入口和雪枫公园、市府广场等关键节点建设改造。继续加快小街小巷治理,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快县城建设,扩大县城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吸纳人口、带动发展的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经营和管理水平。优化配置城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逐步推进老城区机关单位整体搬迁,实现老城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市政设施的市场功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城市公交、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完成宿州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加快城区污水管网铺设,提高垃圾、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提高城市详规覆盖率,确保城市建设管理健康有序。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对集中城管行政处罚权。坚持重点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继续抓好交通秩序、出店经营等专项治理,尽快改变城市脏乱差面貌,提升城市文明创建水平。

五、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明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务求取得阶段性成效。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围绕“”强龙工程,集中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帮扶力度,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家以上,并有~家进入国家级行列,不断提高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联度。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吸引省外、境外投资者来我市建立农业基地和加工企业,开发生态农业,同时结合全民创业,大力发展一批养殖和加工项目,拓展我市农业的发展空间。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续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扩大农产品流通。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和服务引导,确保全年外出务工达到万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生产,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和创建一批名牌农产品,打安全牌、走生态路,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推进规模养殖,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严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努力扩大畜牧养殖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突出抓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加快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机械化水平。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各地要抓住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支农项目和资金,同时引导和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投入机制。要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实施奎濉河治理,争取启动湖洼地治理项目。继续抓好县乡道路通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村沼气、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数字化气象雷达等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以服务“三农”为核心的农村工作新机制,进一步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启动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切实加强镇村规划和设计,大力整治“空心村”,逐步推进农民住宅集中布局,促进农村面貌整体改观。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抓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造就更多的新型农民。

六、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激发内生经济活力

人民群众是创业的主体,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力。加速宿州工业化进程,实现奋力崛起目标,必须在承接外来生产要素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内生发展能力,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光荣、发展有功的浓厚氛围。

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继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推进已改制企业二次重组,力争一批企业在引入外来生产要素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准入门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所有已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充分发掘创业资源,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领办各类企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凤还巢”回乡创业。依托水果、木材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板块,着力培育民营企业集群。制定出台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进一步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舆论引导、服务推动,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各类服务业发展,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商业企业,提升宿城商业档次,扩大商圈影响力。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繁荣农村市场。抓好皇藏峪等重点景区的引资开发,促进楚汉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与徐州旅游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依托灵璧石、钟馗画和萧县民间书画,整理、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培育专业文化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赋予“双项活动”新的内涵,着力创造服务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和鼓励创业的舆论环境。继续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阻工、强装强卸、违章建设等行为,严肃查处以公路“三乱”为重点的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推动发展环境持续好转。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银企合作平台,努力缓解资金瓶颈制约。

发展是硬道理,和谐是总目标。完成明年经济发展任务,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宿州。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落实好国家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等政策,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稳步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建成国债公共卫生项目,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快市立医院门诊楼建设。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启动“五五”普法工作。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宿州”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各类群体事件发生。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和安全生产,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落实是提高政府执行能力的关键。完成明年经济发展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切实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狠抓落实、推动落实、确保落实上。各级各部门在抓落实过程中,既要抓好开局工作,又要切实提高谋划发展全局的能力,集中力量抓住“xx”期间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多干一些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大事、实事,以重点促全局。“两节”即将来临,各级、各部门要对节日期间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市场供应等进行周密安排积极开展好各种形式的慰问和送温暖活动,重视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确保全市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

做好明年工作,对于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完成“xx”发展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在市委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凝聚全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宿州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两个跃升、一个崛起”的新篇章!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经济工作,表彰全市四项重点和十项突破工作先进单位,安排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下面,根据市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今年经济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持续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十项突破,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实现了“xx”规划的良好开局。初步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2 %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 亿元,增长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 亿元,增长17 .8 %;外贸出口完成16100 万美元,增长56 .5 %;全市财政总收入110 亿元,增长31 .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 亿元,增长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0 元,分别增长13 .5 %、16 %。

(一)加强运行调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在煤电油运供需紧张、金融资金紧缩的情况下,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全力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工作,确保了工业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使工业产值逐月攀升,从年初的7 .9 %的增长,上升到11 月份27 %的增幅。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低开、稳走、向高、向好”的运行态势,质量效益同步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60 亿元,增长20 %左右。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 %以上,是全省税收占比达到80 %以上的三个省辖市之一。认真实施《商丘市20xx 年产业优化升级专项工作方案》及10 个专项行动计划,突出抓好196 个重点项目,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环保和节能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抗旱应急灌溉工程,确保了农业生产连续丰收。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各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培育新的消费领域,文化旅游、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成为群众消费热点,信息、金融、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以豫东物流园区为主体的物流体系日益完善,服务产业、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板块。

(二)抓住工作重点,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把四项重点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83 个,完成投资600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11 亿元,产业集聚区企业实现利润8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35 亿元以上,就业人员累计达30 万人以上。全市有4 个县(区)入围省首批重点培育的产业集聚区名单。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市256 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19 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11 .6 %,增长24 .3 %。神火集团1 ?60 万千瓦电厂、河南煤化集团T700 碳纤维、浙江华美河南冰熊制冷公司冷柜生产、柘城海乐电子、夏邑彩虹纺织、大洋纱线、河南泰丰小鸟电动车、开发区友年制衣等135 个项目竣工投产,进一步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继续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主攻长三角,紧盯闽浙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 万~1亿元项目201 个,投资总额286 .84 亿元;引进1 ~3 亿元工业项目55 个,投资总额115 .72亿元;引进3 ~5 亿元工业项目11 个,投资总额55 .2 亿元,引进5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 个,投资总额71 .08 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73 .23 亿元,完成省定目标的113 .5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 .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 .1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 .1 个百分点。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淮海经济区、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大京九经济协作带的战略合作,加强与央企及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豫商大会,万宝集团、华美电器、罗莱家纺、安踏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商丘。新型城镇化初见成效,商丘新区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启动,6 平方公里的核心起步区规划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已经开工。779 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163 个各类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已经开工建设。全市城镇人口达到337 .7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 .2 %,比上年增加2 .4 个百分点,其中中心城区面积105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4 万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20 .52亿元,提前2 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商周高速二期建成通车,连霍高速商丘段改扩建工程、济祁高速公路永城段、S210 线豫鲁交界至S324 线段二级公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G310 “二升一”工程、沱浍河航运工程开工建设,商丘机场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发展现代农业,“三农”工作扎实有效。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年粮食总产继续保持在120 亿斤以上。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荣获20xx 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了国家级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和100 个现代农业种植小区建设,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15 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0 个,面积248 万亩。强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市肉类总产量62万吨,禽蛋产量36 万吨,奶类产量33 万吨,分别增长3 .3 %、4 .6 %、8 .5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各项指标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对全市市级以上237 家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676 家,加入农户15 万余户,带动农户60 余万户。农业基础稳步加强,进行了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 .2 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9 万亩。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农村村内水泥路194 公里,新建文化广场0 .9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污水治理项目15 个,解决了60 .36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四)继续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开展了市直部门所属企业的脱钩改制工作。实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立了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巩固了公安警务机制改革成果,降低了发案率,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三项机制”,开展农用地和村庄整治,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改革,增加了土地存量,全市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13442.5 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指标5500 亩,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8 .5 万人,其中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4 万人。抓好投融资平台建设,争取到位资金11 .5 亿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五)加大民生投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集中财力办好省定十项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实事,全市用于民生支出121 .8 亿元,落实各项惠农资金12 .7 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和改扩建131所幼儿园、11 所中小学校,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 .97 %和99 .8 %;商丘科技学校升格为商丘工学院,华豫学院升格为商丘学院,高等院校达到6 所;职教强县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已有4 个县成功创建职教强县。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第二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4 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 .4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 万人,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建乡镇文化站167 个、农村书屋3471 家,建成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 家,文化产业特色乡村5 个,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参加第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和河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扩建村卫生室1119 所,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30 元,参合率为9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新(扩)建敬老院9 所,开工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3 .5 万套,开工率达100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增率为4 .5 ‰。

(六)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用抓项目的办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形成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深入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行政效能和公务员素质明显提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商丘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指数不断增加。“清网行动”七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获公安部贺电表彰。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稳定工作,健全大调解机制,疏通群众上访渠道,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全市新发信访案件总量持续下降,重大敏感时期、重大活动期间没有发生来自商丘的干扰,连续两年实现赴京集访零登记。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全市安全形势平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消防、防震减灾等应对各种自然和社会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创新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机制,大力发展民族宗教事业,加快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发展,巩固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总的来看,在今年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市各方面工作成绩显著,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不懈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今年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商丘实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体会到,之所以能有当前好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在更高的起点上明确了战略定位,激发了发展热情。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商丘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为凝聚全市干部群众智慧和力量,我们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的战略定位,明确了“两高一低一提升”的奋斗目标,为商丘的改革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全市上下围绕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二是全力实施“四项重点”和“十项突破”,既保证了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又带动了全局工作的整体开展。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策并举”,我们结合商丘实际,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苗头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四项重点”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十项突破”作为带动全局的关键之举,分别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坚持月督查、季考评、年表彰,取得经济持续发展、基础夯实筑牢、投资不断增加、民生持续改善的明显成效。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缓解了发展瓶颈约束,增强了动力活力。注重通过改革创新来破解发展瓶颈。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狠抓职业技能培训,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制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商丘集群集聚,不仅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显著增强了发展动力和活力。四是扎实推进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始终把发展作为首要责任、首要任务、首要工作,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突出运作,务实重干,持续探索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坚持在持续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求提升,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狠抓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开展了以“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三提”活动,解放了思想,提振了精神,转变了作风,规范了从政行为,强化了服务意识,优化了发展环境,建立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推动商丘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五是全市上下团结协作,合力攻坚,树立了务实商丘的良好形象,形成了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无论是四项重点、十项突破,还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些重大活动,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都能以大局为重,自觉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坚持既定思路不动摇,保持工作激情不懈怠,狠抓工作重点不放松,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过硬的本领、更加优良的作风,坚定信心、投身发展,自我加压、积极作为,相互支持、协同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奋战,形成了抓落实、求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了务实商丘的形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生产要素约束趋紧。土地年度计划指标紧张,挂钩周转指标少,产业集聚区用地缺口较大。信贷资金投放放缓,资金面总体趋于紧张,社会融资规模增幅下降,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发展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人才、资源、环境等约束加剧。二是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城乡发展不协调,资源型、高耗能产业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较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 %以上的煤、电、铝三大支柱产业中,电解铝、煤化工产业因高加工度不够尚未摆脱困境,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是开放创新能力偏弱。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创新科研人才较少,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全省18个省辖市已建有11 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而我市还没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仅有6 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还不到3 %。四是民生保障有待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事业欠账较多,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对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明年是实施“xx”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对落实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上看,明年我市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复杂严峻。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随着欧美债务危机持续酝酿,各国利益取向分歧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必然会给我市经济带来消极影响。从国内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国家在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的关系上将面临更多挑战。企业因融资、用工成本上升,电力、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等因素影响,经营环境更加困难,经济健康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更多。从省内看,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潮中,各地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围绕市场、资金、资源、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市争先晋位的压力明显加大。从自身看,尽管商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多数人均指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周边发达城市,实现“两高一低一提升”的发展目标面临着严峻形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扩大内需还有很大潜力,明年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市面临着很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为我们开展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倾斜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对水利建设空前重视,我市将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一方面,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有利于我们发挥电力充足、资源丰富等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我市经济外向度不高,国际消费市场低迷对我市经济实际影响不大。三是粮食主产核心区建设的机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明确提出要配套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土地整理等建设项目,对于我们加快农业基础、农业科技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意义重大。四是自身蓄备了加快发展的潜力。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商丘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尤其是能源、食品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和制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全省和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规划面积198 平方公里的商丘新区已获省委、省政府批复,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载体和跨越发展的平台,商丘加快发展的空间将更为广阔。特别是省委卢展工书记对商丘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有所率先、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有所成效”的明确要求,全市上下深受鼓舞,推进科学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谋划科学发展的热情更加高涨,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加快科学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为商丘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明年我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省九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四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围绕“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和“两高一低一提升”的战略目标,“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坚持“三化协调、粮为基础”,坚持“三新推进、双轮驱动”,持续深化四项重点工作,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着力扩大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明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2 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增长21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 %、1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5 ‰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 %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三、明年经济工作重点

明年经济工作要统筹兼顾,突出抓好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对于传统农区来说,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有利于节约利用和盘活土地资源,有利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围绕“一核两翼组团发展、四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认真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好各项目标任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布局集中、要素集聚、功能集合、资源集约的原则,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以人为本,群众受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合力运作,求实求效”的要求,认真解决规划怎么搞、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出、利益怎么保、工作怎么抓等问题。突出规划先行,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规划,20xx年3 月底完成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点规划,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详规。加大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2 亿元,其中市财政20xx 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 亿元以上,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建设进度,明年新开工建设100 个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完成产业集聚区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其它新型农村社区年底前完成30 %以上的规划建设任务。二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先行起步、重点突破,集团开发、区域推进,创新机制、着重成效”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商丘新区规划建设,上半年完成商丘新区总体规划,并启动重点开发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抓好6 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尽快启动起步区的商住中心、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生态居住区的规划建设,抓好睢阳大道、宋城路、中州路3 条主干道和与之相配套的6 条次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支撑起步区建设的路网框架。加快商虞一体化进程,以道路互联互通为重点,实现规划、功能一体化。以“四城”联创为载体,以内河水系治理、道路升级改造、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围绕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特色魅力城市,抓紧实施城市道路、市容环卫、公交、供水、排水、燃气、集中供热、城市照明等专项规划,加快中心城市组装步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抓好中心城区经济发展,调整城区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新材料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城区经济,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三是加快县域城区建设。充分考虑区位、资源、人文、产业等特点,科学定位县城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县城规划建设,精心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现代内涵和人文品位的城镇空间。加大旧城、城中村开发改造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试点,以点带面,加快进度,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城区。四是加快中心镇区建设。坚持把重点城镇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强中心镇与专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衔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就近就业转移,培育特色乡镇。 (二)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力量谋工业、抓工业、兴工业,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兴工业基地,实现由“工业立市”到“工业兴市”的战略转变。一是抓调整、促升级。按照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方向,加快制定完善铝及铝精深加工等10 个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实施20xx年产业优化升级10 个专项行动计划,促进产业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水平持续提升。改造提升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食品加工业大力发展面制品、奶制品、肉类加工及速冻食品等,进一步深化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战略合作,举办“20xx中国商丘食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加快推进科迪集团年产80 万吨液态奶生产线一期40万吨工程、亿龙食品工业园等重点食品工业项目,提升“高、精、深”加工能力,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转变;纺织服装业加快推进中国手套城、安踏产业园、睢阳区象山服装工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形成涵盖生产基地、纺纱、织布、印染、面料、服装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机械制造业着力发展专用汽车、电动车、挂车、摩托车、汽车零部件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应天电气科技园、通达年产1.5 万辆专用车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河南机电装备(电动车)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煤化工、铝及铝精深加工、制冷等优势产业。煤化工业重点发展煤制乙二醇产业链和下游深加工产品,加快推进永煤集团龙宇煤化工40 万吨醋酸、河南永金化工公司20 万吨乙二醇等项目建设进度;铝及铝精深加工业以中高端铝加工项目的合资合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发铝型材、铝板带箔、车身用铝合金板材、高档汽车轮毂等高端精深加工产品;制冷产业加快推进万宝民权制冷工业园、香雪海电器制冷二期等项目,逐步完善制冷配件、制冷研发、制冷检测、冷链物流等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设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河南煤化集团碳纤维二期、中联玻璃年产500 万平方米Low -E 钢化中空玻璃、国药集团上海现代哈森国家基本药物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高性能纤维产品和复合材料、金刚石微粉及其制品等超硬材料产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环保设备制造、动力电池等产品,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发展基地。二是抓龙头、促带动。筛选确定60 户规模效益强企业和60 户高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项目建设、生产要素保障、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促其做大做强,力争20xx年,全市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00 家左右,超10 亿元的企业30 家左右。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成长,着力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型骨干中小企业。三是抓布局、促集约。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商丘中心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鼓励现有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升级,引导本市企业在中心城区投资。积极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虞城科迪食品制造业基地、商丘经济开发区机电装备(电动车)产业基地两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再上新台阶,积极打造“新型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制冷及冷链物流工业基地”、“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四是抓创新、促融合。加快行业和区域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研发设计、信息咨询、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功能,加快建设“河南省制冷专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碳纤维研究院”等研发中心,提升解决制约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努力使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料采购、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力争实现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进企业典型信息化应用。五是抓服务、促保障。进一步完善市四大家领导和市直部门负责人联系服务百户重点企业制度、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制度等,完善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企业服务体系,确保企业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加快工业发展中的润滑剂作用,大力发展信息、物流、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加强工业领域综合协调和运行要素保障工作,健全煤电油气运保障体系。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建设,重点打造有色、煤炭、化工、农业和再生资源等领域循环产业链,认真落实循环经济财税、价格、投融资政策,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改进企业生产工艺,促进清洁生产。

(三)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作为发挥工业主导作用的重要抓手,按照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的要求,着力在破解短板、破解制约、提高集聚、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努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再上新台阶,走出一条传统农区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子。一是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围绕产业集聚区确定的主导产业,明确招商对象,促进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一批超50亿元、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统筹推动同类和关联项目按照主导产业集中布局建设,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力争20xx年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7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 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9 万人。建立和完善入驻集聚区项目会商制度,按照主导产业统筹项目布局,严格控制符合条件的新建项目在集聚区外分散布局,促进集群发展。二是促进服务功能完善。加快集聚区内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服务生产和生活的金融、物流、住房、技能培训、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理顺项目备案、核准、环评以及申报资金等有关程序,该下放县级或者产业集聚区的,及时下放。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在产业集聚区设置派出机构,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三是搞好示范集聚区创建。对列为省重点培育产业集聚区范围的4 个产业集聚区,分别对照各专业标准,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争取早日通过省直有关部门的认定。未列入省重点培育范围的产业集聚区,认真研究和学习各示范产业集聚区专业标准,明确创建目标和规划,制定创建工作保障措施,争取早日列入省重点培育产业集聚区范围。四是注重产城融合发展。在完善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做好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确保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实现无缝对接。整合城市现有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推动城镇现有设施与集聚区衔接共享,实现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化。

(四)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坚持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下功夫。一是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组织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切实做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推广、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强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科学技术,培育推广优良品种,扩大优质小麦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20 亿斤左右,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新的贡献。二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特色、优质畜产品比重。大力发展林果、蔬菜、花卉等高效农业。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鼓励土地向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种养大户集中。围绕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牧养殖及肉奶加工、食用菌、林果及加工、林板浆纸一体化、棉纺等产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谋划、争取、实施一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干支渠系配套完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机井通电、泵站等工程建设,重点做好三义寨引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任庄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扎实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公路、沼气等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支持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惠农政策,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积极开展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保险业务,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根据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和动态,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发展立体种植、规模养殖和深度加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力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实施农民创业工程,发展涉农二、三产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增值收益,探索迁入城市定居的进城务工人员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允许其通过市场自愿转让获得财产性收入。

(五)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努力提高重点项目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比重,提高重点工业项目在重点项目中的比重,力争工业项目投资占整个重点项目投资比重的70 %以上,用重点项目的发展促进主导产业集聚。20xx年,全市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拟安排227 个,总投资1414 .5 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15 .89 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34 个,续建项目79 个,前期工作项目14 个。一是积极谋划储备。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产业转移及国家支持“三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薄弱环节的重大机遇,积极谋划储备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捕捉项目信息,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策划、筛选、评估、分析等各项前期工作,搞好项目策划包装,提高项目的编报水平。论证完善项目,建设动态化项目库,选准产业,形成分工合理、布局有序、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集聚区,为项目的引进构筑良好平台。二是加快建设进度。按照“有限资源保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在建设资金、建设用地、环境准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要素供给。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自上而下、层层包干的责任体系,落实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等责任,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施工和生产的有效推进。20xx年,全市将确保商丘机场、神火集团2 ?350MW 热电联产机组等开工建设,抓好永煤集团顺和煤矿、连霍高速扩宽改造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中石油商丘千万吨炼油厂、国电民权二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增强服务保障。继续实施项目谋划、联审联批、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和考核奖惩“五项机制”,搞好协调服务,促成项目早落地、早审批、早开工、早建成。优化建设环境,严禁对重点项目乱检查、乱评比、乱收费、乱摊派,严厉打击阻工闹事、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偷盗破坏等阻挠施工的不法行为。对涉及重点项目的许可事项和资金拨付等工作,做到主动服务、加快办理,形成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同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六)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资源、劳务等优势,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突出联动式承接、跨越式承接、补链式承接、可持续承接,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一是提高开放意识。把扩大开放作为基本市策,作为“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有效抓手,作为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振兴商丘的根本途径,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要突出整体作战,着力构建党政齐抓、部门协作、各级联动、要素倾斜、全社会参与的“举市开放”体制,形成开放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树立国际眼光、战略思维,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来研究推动扩大开放,增强提升对外开放工作领导水平,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重要客商,要高度关注,亲自过问,加强指导,重点支持。要树立对外开放“一盘棋”思想,结合实际、立足本职,着眼大局、服务整体。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各自实际和定位,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找准重点,争取主动,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突出主导产业招商。大力推进煤及煤化工、铝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及五金工量具、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佛山铝精深加工产业转移,泉州、漳州、杭州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转移,绍兴、宁波、石狮的纺织服装业加工产业转移,上海、昆山、东莞的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转移,建设全国重要的煤及煤化工基地、煤电铝加工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基地。抓好延链和补链招商。以产业链整合提升为重点,逐行业论证梳理,绘制产业链图谱,针对薄弱环节和产业链缺失开展招商,补齐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环节,完善配套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力争在铝深加工、家电制冷、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信息制造、新材料、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延链、补链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推进产业集聚招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承接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链式和集群式产业转移,加快建设民权制冷产业园、豫东物流产业园等12 个专业园区,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对外开放示范集聚区,推进商丘经济开发区申建国家级开发区。要密切与已落地企业的联系,注重已引进企业的增效扩股,推进在更大规模和更广范围的战略合作,形成二次招商效果。三是打造招商引资平台。认真组织参与第七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洽会、中博会和豫港澳、豫台、豫沪、豫浙、豫京津洽谈会等经贸洽谈活动,组织好我市自主举办的“5 +2 ”经济合作活动等重点招商活动,加大项目推介力度,积极拓展与世界500 强、国内500 强战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其产业布局、投资趋向的跟踪研究,选择有投资意向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重点联系、重点推介、重点跟踪,主动对接,力争再引进一批世界500 强企业、国内500 强企业和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四是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倾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无干扰”的开放发展环境,培育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建立招商引资受理、办理和处理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衔接机制,设立联审联批和代理服务中心、投诉权益保护中心,构建招商引资全程服务平台。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增强审批透明度。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无偿代理制,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尽快制定外来客商投诉权益保护条例,对重大投诉案件实行直报制和领导包案制。建设诚信政府,慎重承诺,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营造亲商、安商氛围,维护商丘良好开放形象。高度重视外商投资密集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让每一位投资者安心、顺心、放心、满怀信心地创业发展。五是健全激励机制。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对重点活动、重大项目,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亲自参加,亲自参与洽谈和督查落实。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实行四大家领导巡回检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制度,招商引资“月统计、月备案、月督查、月通报”制度。实行奖惩制度。在引进一个3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基础上,引进5 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分别奖励5 万元;一年内没有引进固定资产投资3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县(市、区),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不得评为先进;连续两年未完成的,党政一把手一人离岗招商,市管干部暂停提拔使用。

(七)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依托,建设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金融和旅游业,积极发展信息、文化、中介、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建设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一是持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商周高速二期工程、连霍高速商丘段改扩建工程、济祁高速永城段的年度投资计划和节点目标,建设好G310 “二升一”工程,抓好沱浍河航运工程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商丘机场项目,加快培育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并依此打造中原经济区物流枢纽。二是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建设进度,重点做好亿丰国际商业博览城、国家现代农产品流通试点、白云物流仓储等项目,逐步谋划纺织服装批发市场、超硬材料专业市场、制冷产品和设备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制定实施城区市场建设规划,加快物流专业市场建设,改造升级商丘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繁荣光彩大市场、中意建材等专业市场。规范发展小商品批发市场,完善消防、安全等防范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拓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期货经纪等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规范担保业,为“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四是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做好无线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的“三网”融合,推动网络信息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业态,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五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豫东平原文化旅游”的定位,大力发展商丘文化游、生态游、红色游、城市游、乡村游和特色游,提升商丘古城、芒砀山、黄河故道等精品景区品位。

(八)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围绕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体制机制。一是突出破解瓶颈制约。要认真落实土地保障“三项机制”,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清理盘活力度,集中开展批而未用土地清理整顿,依法对闲置土地进行处理。要在项目审批层面上控制好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达不到投资强度标准的一律不予供地,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要破解资金制约难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做强做实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投融资平台建设,大力支持科迪集团、中分仪器等企业上市融资步伐,积极开展土地资本运作,加快城投债发行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要充分发挥商丘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作用,结合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用工需求,创新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一对一培训,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力度,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快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创建平安商丘,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创业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中心等创新载体,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开展科技攻关,解决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鼓励自主创业。进一步培育各类创业主体,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建立扶持创业的金融、信息、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加大风险投资、创业援助、贷款担保力度。培养和引进创业人才,培养懂政策、有技能、善经营的创业队伍。坚持平等保护物权,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让一切创业者勇于创业、安心创业。五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市直单位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力争20xx年年底前完成市直部门所属企业脱钩改制任务。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支持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以建立和完善财政预算公开制度为重点,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和层次。

(九)以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为目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保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强大合力。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相结合,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扶持创业发展。实施小老板创业计划,以创业促就业。推进全民技能振兴计划,大规模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就业层次和能力,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更好的劳动力资源保障。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加快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提高整体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通过建设保障房,帮助困难群众以低成本改善住房条件,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大政府投入,还要通过贷款支持、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多元筹措建设资金。对保障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单列,确保用地需要,开展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的试点。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多渠道筹集保障房源,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使不同收入群体和谐共居。新开工2 .4 万套、基本建成1 .5 万套保障房,同步建设和完善必要的水、电、路、气等市政配套与相关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方便。四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结合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积极做好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新建商丘中专数控技术实训楼,开工建设商丘幼师新校区,规范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快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市一中、行知学校D 、C 级危房,抓好商丘医专新校区、市一高新校区建设。五是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市、县急救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医疗急救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标准。六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挖掘商丘文化底蕴,提高商文化、火文化、根文化、汉梁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认真办好20xx年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六大专业文化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大文化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继续完善乡镇文化站、农村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繁荣文化创作,狠抓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护措施,确保各级文物古迹得到较好保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开发和保护,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级、省级名录。继续做好大运河和古城的保护申遗工作。七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搞好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市场监管,搞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十)以转变领导方式为保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明年经济发展的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持续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在建立“三治三提”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建立为民服务机制,建立提高效能机制,建立提升形象机制,使“三治三提”活动的成果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让大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努力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坚持执政为民。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利益观和权力观,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进而集中民智,凝聚民心,调动民力,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二是坚持务实发展。要强化务实发展意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谋务实之策,说务实之话,办务实之事,求务实之效。立足于学,立足于做,立足于实,立足于效,想好再说,说了就做,做要做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将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真正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落实到一个个责任主体上,对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锲而不舍,对部署了的工作要加强督查、一抓到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和法律,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不断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制度和行政执法受理立案、告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越位”,纠正“错位”,填补“缺位”。四是坚持廉洁奉公。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带头执行《廉政准则》,明晰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以平和之心对名利,以淡泊之心对地位,以知足之心对利益,以敬畏之心对权力,始终把廉洁从政、廉洁自律作为人生境界和行为准则,时刻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同志们,科学发展的形势催人奋进,建设商丘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务实进取,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努力成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根据市委会研究的意见,下面我就20xx年经济工作和20xx年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20xx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特点

20xx年是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打好“五大攻坚战”,确保实现“五个翻番”的工作目标,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凝心聚力抓发展,金石开封谋跨越,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90亿元,增长12.8%,增幅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全市粮食总产259万吨,增长1.33%,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9亿元,增长2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2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4亿元,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5亿元,增长2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增长29.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3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5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在“xx”开局之年成功迈入“千亿GDP”新阶段。

(二)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培育初见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8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91家,实现利润增长34%。十大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预计8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亿元,增长42.4%,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纺织等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双30”企业加快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5%以上。特别是随着新区奇瑞汽车(河南)制造基地、杞县龙宇化工聚甲醛、开封县晋开集团百万吨总氨、兰考县河南百昱新型平板显示电容式触摸屏、尉氏县福甬纺织、通许县电动车产业园等一批投资几十亿元的重大项目落地投产,骨干企业培育初见成效,预计20xx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20家,其中晋开集团综合收入超过40亿元。

(三)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过近几年努力,五县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呈加速趋势。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来看,20xx年全省平均增速为23.1%,五县平均增速为34.5%,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1.4个百分点,增速最高的兰考县超过60%,增幅居全省第1位。尤为可喜的是,目前五县加快经济发展的劲头很足,势头很好,各县自加压力,你追我赶,相互竞争,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深入实施招商引资“1128”工程,切实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央企等高端企业合作,积极组织参加“20xx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洽谈会”、第29届菊花花会等重大经贸活动,20xx年全市新签亿元以上项目159个,总投资1027.5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2个,总投资7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78%;外贸出口22185万美元,增长18%;引进省外资金230亿元,增长30%,是历年来引资总额最多、进出口规模最大、开放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

(五)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开封塑料厂、开封丝织印染厂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开化集团、中州机械厂、缝纫机总厂、针织厂等企业破产清算工作基本结束。社会事业改革稳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展顺利,93个乡镇卫生院、市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有村级卫生室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如期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警务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深入推进土地整治、集约用地和管理机制创新,全年报批土地3万余亩,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六)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落实资金36亿元,圆满完成十五项民生工程。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96元和6317元,分别增长16.8%和17.2%。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6713套,为1.7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6178万元。投入6500万元,更新城市公交车254辆,新开辟调整公交线路16条。开展依法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工作,取缔非法客运三轮车8600多辆,城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扎实推进平安开封建设,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虽然近年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由于基数小,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我市GDP总量一直处于全省第13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22个月居全省第1位,但总量排名仍居全省第15位。二是主导产业还不突出。我市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够大,特别是工业实力总体较弱,二产比重低于全省14.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少且不强,目前仅一家企业综合收入超40亿元,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省百强企业名单。三是县域经济仍然薄弱。20xx年全省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为5.5亿元,20xx年我市最高的县为3.9亿元,20xx年最高的县近5亿元,没有一个县达到全省平均数。四是收入支出压力增大。收入方面,明年全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加上国家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我市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难度进一步增大。支出方面,明年我市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财政支出十分紧张。五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当前,我市正处在实现快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工业综合能耗高位运行,20xx年全市节能降耗指标不降反升,完成“xx”时期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15%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20xx年是实施“xx”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开封快速崛起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不久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判断了当前国际国内以及全省的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了20xx年的经济工作,为我们把握发展大势、进行科学决策指明了方向。总体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开封风生水起的黄金发展期。一是国家宏观政策环境趋向宽松。中央强调, 20xx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防止经济大幅下滑,避免物价涨幅反弹。财政政策实施结构性减税,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国家宏观政策环境总体不会再紧,对于我们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产业转移持续加快。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继续深刻调整,制造业及相关技术加快向新兴市场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国际大集团、沿海地区高端企业合作,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十分有利。三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开封定位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和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定位之高前所未有,进一步强化了开封在全省的战略核心地位,也为开封发展扩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而且其综合效应正在显现。四是郑汴一体化发展成为全省共识。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是开封最直接、最重要的发展机遇。省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促进郑州、开封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提出“要积极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交通一体,尽快实现郑开通信、金融同城”。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等省领导密集到开封调研郑汴一体化发展,对加快我市与郑州融合发展、推进开封新区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望。五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迎来难得历史机遇。党的xx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出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迎来难得历史机遇。同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奋斗,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各级各部门要坚定必胜信心,抢抓机遇,务实发展,乘势而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以实现开封快速崛起为目标,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打好“五大攻坚战”,积极作为,持续求快,务实发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20xx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五个着力”,打好“五大攻坚战”。“一个目标”就是持续求快,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持续求快”作为明年我市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与中央“稳中求进”和省委“持续求进”一脉相承,符合开封发展的实际。开封目前的发展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发展的决心不能变,发展的目标不能低,发展的速度不能慢,慢了就会丧失发展机遇,慢了就会落在别人后面,慢了什么事也干不成,慢了也无法保持稳定。“持续求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是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开封快速崛起的需要,更是惠及民生的需要。“五个着力”就是着力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大攻坚战”就是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打好工业强市、开封新区五年成规模、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

三、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环节,坚持“五个着力”

实现开封快速崛起,必须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向,努力在关键环节上求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更加宽广的空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着力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开封要积极主动。市发展改革委要密切跟踪,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出台,调动各方面资源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各有关部门都要主动对接,强力运作,加快推进电信同城、金融同城、交通同城、产业同城、生态同城和资源共享,推动郑汴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一要加快推进电信同城。要认真做好开封电话号码升位和两市统一区号、并网等相关工作。二要加快推进金融同城。积极推进郑州开封资金清算同城化,突出抓好票据融资同城化,加快两地资金周转速度,实现两地居民在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办理金融业务享受同城待遇。建立银行高科技电子结算系统,实现跨区域贷款和金融联网。三要加快推进交通同城。要扎实推进郑汴物流通道、连霍高速开封段扩宽、郑民高速、郑开城际铁路、郑徐客运专线等道路建设,启动310国道开封境汪屯至中牟界等新建改建工程,争取尉氏县至郑州航空物流港区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两市之间交通体系。积极推进郑汴公交同城。四要加快推进产业同城。进一步增强两市在产业链、产品链、科技链方面的衔接与交流,着力推进两市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功能协调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奇瑞汽车、海马汽车、东风日产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富士康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航空港区为龙头的物流港区产业等重大项目的对接。五要加快推进生态同城。尽快启动郑汴新区水系建设详规,加快沿黄休闲生态旅游区开发。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对接和资源共享。

(二)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是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开封快速崛起的关键力量,要把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作为今后我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一要强化培育意识。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没有主导产业,没有一批骨干企业,就不可能形成竞争力,也不可能做大做强。这些年我市工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培育了一批大企业,形成了十大产业集群。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培育意识,明确主攻方向,选择最具优势的行业,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招大引强,强化要素保障,争取在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方面尽快取得新成效。二要培育龙头企业。实践证明,像晋开集团、奇瑞汽车、龙宇化工这些行业龙头,对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培育主导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鼓励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引进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入驻。三要提升创新能力。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坚工程,大幅度提高我市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争创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省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基地。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国家名牌和驰名商标。四要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要把“重点抓项目、全力保增长”作为明年一切工作的主导方针,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强力实施 “3536”工程,组织实施300个以上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推进工业、文化旅游、民生3大类60个重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引领大发展。

(三)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多,主要是资金制约明显、土地指标严重短缺、资源环境容量有限、招商引资竞争激烈、房屋征收依然较难。各县区、各部门要围绕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千方百计破解发展瓶颈。一要着力破解资金难题。资金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最大的难题,明年的资金压力依然较大。要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趋向宽松的机遇,积极向上级沟通联系,争取更多资金投向开封。要深入推进与各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争取信贷指标和项目调增额度。要积极推进银企对接合作,大力推行BT、BOT融资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要认真抓好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二要着力破解发展用地瓶颈。初步统计,明年全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4.6万亩,省下达我市建设用地仅7000亩,保障发展用地与保护耕地资源“两难”局面没有改变。要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计划指标重点保障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用地。要加快土地规划评估修编,争取纳入省土地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编试点。要结合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及非农产业发展用地。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中用于县域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要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大幅度提高单位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稳妥推进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三要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瓶颈。近年来,我市环境形势仍然严峻,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生活污染继续上升,大气、河流污染仍较重。特别是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呈现不降反升的态势。要着力破解资源环境容量瓶颈,坚决遏制全市能耗不降反升态势,切实加强减排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空间。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实施黄汴河治污工程、雨污分流和污泥处理,加大惠济河、贾鲁河等重点河流治理力度。四要着力破解招商引资瓶颈。面对国际及沿海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及全省其它市县各显神通,比环境、抢客商、争项目,态势逼人。我市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要实现开封快速崛起,进一步扩大开放,搞好招商引资,才是最快捷、最易见效的途径。当前我市一些县区招商引资办法不多、方式落后、效果不佳,一直没有引进像样的重大项目。要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当务之急,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奖励机制,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紧迫感,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实施党政一把手招商引资工程,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突出抓好与国内外500强、央企、上市公司、台资企业的对接引进工作,力争与国内外500强、央企、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实现新突破,再掀对外开放新高潮。五要着力破解房屋征收瓶颈。我市老城区面积大、危旧房多、居住条件差、危旧房改造任务十分繁重。要把老城区改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实施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按照《加强老城区改造的实施意见》、《开封市城中村改造五年行动计划》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意见》,坚持政府主导、区为主体的原则,整片、整块、整体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危旧房征收,力争老城区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四)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当前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发展环境已成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第一竞争力,哪里的基础设施完善、投资贸易便利,资本就往哪里流动,哪里的政府能提供更多良好服务,资本就往哪里聚集。我市要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就必须以开放环境优化的新突破,培育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服务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两转两提”,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集中整顿行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要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深入实施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项目代理制和涉企收费一费制等制度。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领导“一对一”跟踪协调服务,帮助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要大力营造尊商、亲商、安商良好氛围。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将“12312”商务举报投诉电话受理范围扩展到外商投诉咨询服务领域,针对投资者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答,及时回复,特别是对重大投诉案件要实行直报制和领导包案制,下大力气解决好,努力营造尊商、安商、亲商的开放氛围,让外来投资者安心、舒心、放心发展,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招商效应”。要着力打造诚信政府,重承诺,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没把握的事情坚决不说,做不到的事情坚决不许诺,维护好开封良好的对外形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适应群众新期盼,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坚持每年办好“十五项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相结合,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和就业帮扶,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的创业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再就业2.5万人。切实加强社会保障。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明年年底前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要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和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土地指标,制定和完善并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保证工程质量和分配公平,确保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123套、廉租住房2771套、公共租赁住房4453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3924套,着力缓解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加强教育改革发展。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150所。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支持河南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加快发展,配合做好河南大学百年校庆活动。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继续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和农民受益水平。要加快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扎实推进市中心医院和市妇儿医院建设,加快市精神病医院迁建工作。继续在乡镇卫生院开展“四好一满意”活动。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支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四、齐心协力,举全市之力打好“五大攻坚战”

市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攻坚战”已经深入人心,关键是要推动落实。要加大工作力度,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围绕 “五大攻坚战”,分别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确保明年取得明显成效。

(一)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工业是强市之本,是促进开封快速崛起的坚强支撑。市十次党代会把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放在“五大攻坚战”之首,确立了工业在开封快速崛起中的重要地位。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一要全面实施“81333”工程。“81333”即“强力推进8个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10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30家重点骨干企业,择优扶持30家高成长型企业,着力加快30个新上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81333”工程是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的总抓手,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精心谋划,务求实效。二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按照“四集一转”总体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集聚机制、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吸引特色优势产业、各种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集聚区汇聚,着力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载体和平台。三要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全面落实十大产业集群“xx”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大产业集群的意见》,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化工、新材料、食品、纺织服装、光伏、木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力争十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300亿元,增长18%。四要大力培育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企业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带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要不断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以调整结构、科技创新、战略重组、企业上市、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大重点工业企业扶持力度,提升“双30”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力争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23家,超20亿元企业达到6家。要加快平原非标、禾丰牧业等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五要狠抓工业项目建设。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下大力气,扎实推进,确保取得成效,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要全力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北大科技园河南园区、晋开集团百万吨总氨、中平能化光气产业园、河南煤化重装集团大型空分及化工设备制造、盛世中原家居产业园等30个重大工业项目实施,确保工业投资完成227亿元,不断为工业经济发展积蓄后劲和能量。

(二)打好开封新区五年成规模攻坚战。开封新区是实现开封快速崛起的载体和希望。要围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成规模”的总体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产业布局。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作,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0亿元。加快中心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狠抓三期、四期基础设施及铁南工业区基础设施BT项目建设。加强黑岗口调蓄水库及桥梁、森林公园及沿路、沿河、沿湖景观带建设,搞好金明广场提升改造,建成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积极推进职教园区、开封高中西校区、开封市中心医院、解放军第155医院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新区吸纳能力。千方百计加快迁村并居工程。二要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服务措施,落实跟踪机制,加快总投资50亿元的银基数字科技研发、总投资36.3亿元的王府砦迁村并居、总投资31.5亿元的河南煤化集团研发中心等第一批、第二批6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200亿元。发挥综合优势,紧盯国内外500强,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确保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力争引进一批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三要培育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力争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6%,达到130亿元以上。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发展,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推进国家级空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空分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业、商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区域性金融、商贸流通和科教研发中心。

(三)打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坚持走打造特色城市之路,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加大文化旅游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一要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强有力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要深入实施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坚持以国际标准建设城市,突出宋文化特色,切实抓好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内涵发掘,努力打造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题公园。要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城墙保护五期、宋都水系、鼓楼复建、繁塔·禹王台景区开发、延庆观扩建、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大宋科技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加强景区建设,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快清明上河园上市步伐。要结合老城区开发改造,加快3 #地块阳光湖周边景观整治、棚户区改造及水系二期周边地块开发,全面启动8#地块包公湖周边整治工程,优化景区周边环境。加强老城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市出入口景观带建设和火车站及周边改造开发。二要着力构建国际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按照国际标准,加快构建旅游服务体系,抓好开封市旅游集散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要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一切旅游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娱乐、休闲、酒店等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加强文化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人才保证。三要加大文化旅游推介力度。要在文化旅游营销上下工夫,加快建立国际性的旅游营销体系。认真组织筹备第30届菊花花会、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20xx清明文化节、第22届中国厨师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名气。加大文化旅游推介力度,确保全市旅游接待量增长1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以上。要整合文化资源,继续抓好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等著名文化品牌建设。四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必须按国际惯例管理城市。要进一步充实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内容,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质量。要加强城市交通整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巩固依法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工作成果,提升出租车行业服务水平。要突出抓好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加大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力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努力建设精致秀美的宜居城市。

(四)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城镇化发展问题,是 “xx”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坚持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支撑,以中心镇为重要支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重要依托,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构建“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社区”的城镇化格局。一要加快中心城市发展。20xx年9月,省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城市组团式发展放在了更高位置。就我市讲,就是要以优化中心城市布局、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目标,稳步推进以“两核六组团”为主体的城市组团式发展。“两核”就是老城区和开封新区;“六组团”就是运粮河组团和五县组团。市城乡规划局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省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制定实施方案,抓紧编制各项规划。在强力推进开封新区建设的同时,要把老城区改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着力提升老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形成我市中心城区新老两个核心组团。各县要坚持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县城,突出县域特色,强化产业支撑,拉大县城框架。要启动建设机场北路改造及延伸工程,加快推进开封县与市区对接。二要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好县域村镇布局规划,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产业强镇,把生产发展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要位置,立足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密切结合起来。三要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城乡发展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既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要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规划编制,高标准完成802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要确保用地,在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建立城乡统一的集约用地机制,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要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市县区资金,在加快已启动35个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再启动2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确保20xx年建成一批、入住一批,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五)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三化”协调发展,农业是基础。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要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丰产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全年粮食总产52亿斤。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定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切实抓好赵口、柳园口、三义寨三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贾鲁河、运粮河等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不断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做好“油改电”工程,着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治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二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粮食、棉花、花生、瓜菜4个百万亩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力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全力打造我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重点扶持天丰面粉、杞县大用、福甬纺织、中原皓月、雏鹰农牧等龙头企业,尽快培育3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实现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农业企业集群发展,创建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三要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5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30个;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完成40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5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计划,全年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万人。

五、切实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做好20xx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善谋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中应对风险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对全市来讲,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谋划发展,紧紧围绕“五个定位”、“五大攻坚战”、“五个翻番”,实现开封快速崛起,来谋划整体工作。对县区来讲,要在开封快速崛起的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各自优势、谋划好本县区的发展。对各部门来讲,要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和狭隘的部门利益,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合力攻坚,打好总体仗。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只有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的宏观政策,找准与本县区本部门工作的结合点,才能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增强预见性,把握主动权。

二要会抓大事。“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有些领导干部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忙于各种场面上的应酬活动,看似忙忙碌碌,实际效果不佳。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从一般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不必要的应酬,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大事、抓主要矛盾,把主要精力放在每年解决几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上,放在每年引进几个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上,放在每年办成几项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上。

三要主动运作。最近,中央和省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了很多实实在在、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省政府在郑汴一体化发展方面也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靠我们主动运作、科学运作、有效运作。要主动加强同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布局。近年来,我市同一些省直部门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要认真推动落实。同时,要争取与更多省直部门开展战略合作,使开封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上得到上级更多的支持。

四要务实重干。完成明年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要靠务实重干。光说不动、光讲不干、抓而不实、抓而不紧,只能使工作虚漂,决策棚架,目标落空,贻误战机,影响发展。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在提高执行力上狠下工夫,将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真正落实到破解一个个发展难题上,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落实到一个个责任主体上。对定下来的事要雷厉风行、锲而不舍,对部署了的工作要加强督查、一抓到底。特别是对一些大事、要事、难事、急事、棘手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像依法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那样,深入实际,扑下身子,直面困难,敢于担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五要清正廉洁。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明年财政增收节支的压力很大,要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三公”支出和一般性支出,挤出更多的财力用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关键环节上。春节将至,要切实加强节日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本着节俭的原则安排好节日期间的各项活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制止各种浪费和违规违纪行为。

六、统筹安排好当前工作

现在距春节仅有20多天的时间,年末岁首工作千头万绪。全国、省、市“两会”将相继召开。在这期间,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工作,统筹安排好明年工作,确保全市人民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春节。

一要谋划好明年的发展。明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将更为复杂,谋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对于继续保持经济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至关重要。各县区、各部门要把中央、省委重大决策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各自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及早着手,认真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要关注粮食生产,抓好春季生产管理,确保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要突出项目这个抓手,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实到项目上,从年初开始统筹安排,夯实前期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特别是各种会议,要尽早安排,能春节前开的就春节前开,一季度前各项业务会议要全部开完,以留出更多的时间抓工作、促落实。

二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双节”马上就到。各级各部门要心系百姓冷暖,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访贫问苦、节日慰问、帮扶救助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对象、城市孤老幼儿等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执法检查,确保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要扎实做好市场平稳运行工作,精心组织货源,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确保节日期间市场价格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

三要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加强以食品、药品卫生安全为重点的市场监管,集中开展节日期间市场专项执法检查,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仓储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烟花爆竹行为。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监督管理,确保“春运”安全。要认真分析当前信访工作形势,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止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县区、各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工作,积极运作,务实发展,咬住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抓落实,为实现开封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