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类演讲稿 > 开闭幕词 > 政府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政府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25K 次

政府经济作为整个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其各项施政方针的物质保障。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政府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政府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政府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20xx年经济工作,部署20xx年经济工作。等下,光鑫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攻坚克难,奋力拼搏,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按照县委决策部署,全县上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继续深入推进“3+2”发展战略,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基本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一)主动应对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经济增速全面放缓、自然灾害严重等诸多困难,全县各级各部门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扶持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全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6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3.4亿元、财政总收入11.1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6%、22.6%、6.1%。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3.1:39.8:37.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的成效,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10.9%。完成工业投资66亿元,海螺水泥一期、泰森科技等新上项目建成投产,渣滓溪矿业、湘安钨业、圣德锰业、成大生物等骨干企业重大技改成效明显。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6.09万平方米,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3%。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实现粮油总产28.5万吨,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9810亩、高产油茶面积6500亩,新建改造果园9150亩,养殖产业健康发展。茶产业实现逆势上扬,新建改造茶园基地2.5万亩,实现茶叶产量4.95万吨、综合产值78亿元、茶业税收1.2亿元,继续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三。“全国安化黑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筹建工作深入推进,新增1个安化黑茶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和8个湖南名牌产品。消费持续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旅游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25.8%。龙泉洞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辰山绿谷禅茶旅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订,被业界授予“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胜地”和“20xx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等称号。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28.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小康整体实现程度达到79.6%,提高7.9个百分点。

(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有效。坚持在国家、省重大部署和宏观调控中捕捉发展机遇,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先后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生态建设与保护示范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到位上级政策性资金28.01亿元,交通、电力、水利、信息、城镇、生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获得国、省大力支持。马安高速由社会投资改为政府投资,并于年底顺利开工;积极争取安官高速提前到“xx”实施。茅东公路完成扩改投入使用,S225平烟公路全面恢复正常施工,梅城至黄柏界公路扩改启动,硬化农村公路273公里。完成电网建设投资5665万元,实施3个电力主网、10个批次配网和60个行政村电网扩容改造,“两乡一场”全面实现转网供电。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6708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9座,解决10.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通讯基站329个,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81%。城乡建设统筹实施。积极开展新一轮县城、乡集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完成县城迎春路二期改造和陶澍大道绿化亮化等一大批市政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创卫网格化管理,县城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管理秩序明显改观。成功争取保障性住房小区外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农村清洁工程深入实施,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2个,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态建设持续深化,全年造林6.04万亩,培育珍稀树种4万亩,被评为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争取并启动了国家新一轮长防林、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百里画廊“一点、两带、七景”绿化工程全面完成。生态治理多管齐下,完成木子养殖小区整体搬迁和羊角塘镇养殖环境污染连片治理试点,关闭煤矿和非煤矿山17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基础工作顺利通过省环保厅现场审核,柘溪水库被纳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库区航道安全和渔业秩序整治有序开展。

(三)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迸发。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引领带动其他改革,按照省、市部署,县委、县政府重点推进9大类55项改革,一批重大改革初见成效。加大投融资改革力度,县农村信用社组建农商银行顺利完成,安化湘淮村镇银行筹建工作正式启动,省中小担安化办事处挂牌营业,梅山小额贷款公司获批筹建;建行“助保贷”、华融湘江银行小水电模式化经营、农信社“个十百千万支农惠民行动”等金融创新服务和产品有效支持产业发展。国有资产归集和融资平台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清查核实602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注册成立湖南梅山资源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城建投、交发投、创圆投融资到位资金8.16亿元。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完成6家国企改制任务,最大限度享受了改革红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暂停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40项,接收省、市下放管理项目35项。有力推进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新登记注册企业户数同比大幅增长。认真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全年新签约项目36个,其中开工26个,实际到位资金36.2亿元。成功引进国电集团芙蓉山风电、湘电新能源天子界风电、南方黑茶交易中心等投资逾亿元项目,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能量。

(四)致力惠民利民,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发挥社会政策托底作用,加大民生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民生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0%以上。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合并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面完成14项24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城镇就业49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60人,新建廉租房276套、公租房1742套,改造城市棚户区3089户、农村危房1900户。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原民办代课教师和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重度贫困残疾人护理补贴、老工伤人员社保等政策,提高城乡低保月人均救助标准。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落实库区移民后扶政策,移民避险搬迁解困三年试点项目基本完成。积极有效开展防汛抗灾,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3092元、6196元,分别增长9.4%、8.3%。社会事业继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取得新进步,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力度加大,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和“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法治安化建设稳步推进,“六五”普法中期工作获得全国先进。建立健全了民调机制,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机制不断完善,综治工作跻身全省先进。社区居委和村委依法自治有力推进,全面完成第九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平安安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3+2”发展战略不动摇,得益于近年来产业发展惯性的积累、项目建设优势的叠加、要素保障动能的释放,更得益于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这些宝贵的经验,要在20xx年经济工作中一以贯之,继续坚持和发扬。

二、分析形势,把握机遇,科学确定20xx年发展思路和目标

新一年的经济工作,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形势,坚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大变化,理性把握安化发展的大趋势,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第一,要深刻认识严峻性。综观宏观经济形势走向,外部环境给安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是 “四大压力”。一是稳增长压力大。去年,受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影响,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指标增速下滑。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仍然不足,国际金融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这将导致我县矿产品价格短期内难以大幅回升,矿产业难以强势扩张;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市场投资意愿下降,招商引资形势难有明显改观,将导致我县项目建设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青黄不接。从消费看,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城乡居民消费预期减弱,难以形成有效消费需求拉动。面对压力,我们要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针对我县产业、企业的实际,逐一分析研究,寻找回旋空间,谋求经济增长。二是转型升级压力大。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作重心将集中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环境治理、化解矛盾上来。而我县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单一,且发展方式粗放,大都处于低端状态。加之我县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影响生态的高能耗、低效益产业、企业要逐步退出。新常态将倒逼我们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财政收支压力大。经济不景气将导致税收增长乏力,加之近年来税收预缴包袱重、政策性减收因素多,今年财政增收将面临更大困难。而刚性支出特别是民生支出呈大幅增长之势,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这要求我们及早谋划,科学化解。四是工作方式转换压力大。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观念更新、认识到位、方法对路、工作得力。而我们部分领导和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滞后,对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知识储备不足,创新意识不强,这对我们引领新常态、战胜新挑战是一个重大考验。对形势的严峻性分析,要求我们把风险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对策和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趋利避害,化解风险。

第二,要充分把握机遇。挑战空前严峻,机遇更是前所未有,尤其是政策机遇千载难逢。从宏观层面看,新常态下,国家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将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针对“三农”,加大对农村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的投入;今年是全面完成“xx”规划的收官之年,各级将加快规划项目的落地,甚至将符合开工建设条件的中长期项目提前到“xx”实施;我县被列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策辐射范围,等等。这些政策和信息含金量重、空间很大,将这些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到位,将极大地促进我县发展。从微观层面看,我县成功获批全省第三轮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茶产业发展连续三年每年可以得到省级层面不低于6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被确定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既有利于我县扩权放活,又便于我们加强与省直主管部门的无缝对接,在各个方面争取更大份额的支持;柘溪水库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保护项目将为库区治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提供强力支撑;同时保障住房政策性资金规模大、项目多,抢抓机遇,科学合理安排,对加快我县新型城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从县域身份看,我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每年可获得一定数额的专项转移支付支持,且逐年增加;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以及比照实施西部开发政策县、大中型老库区等特殊身份,能给我县带来更多投资机会、更多项目布局、更多资金扶持。只要我们及时捕捉、把握、运用好这些政策机遇,就可以更好地借助外力加速发展。

第三,要善于发掘优势。近年来,我县致力打基础、强产业、破瓶颈、聚能量,孕育了一批新优势,客观上为迎接挑战做了准备。基础设施方面。今年马安高速将全面开工建设,二广高速逐步复工,且安邵段将建成通车,不仅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基建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将打通我县连接南部开放经济带的高速通道,逐步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安化。产业发展方面。华莱生物冷市二期、中茶安化茶厂改建等项目建成投产,第三届中国•安化黑茶文化节隆重举办,安化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00周年,茶产业又将迎来产销丰收年、市场拓展年、品牌升级年。海螺水泥二期有望立项获批建设;高明钨钴废料加工产业随着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可望全面复苏;湘安钨业完成技改并将向外扩张,矿产业孕育着新的生机。辰山绿谷禅茶旅一体化开发、安化(柘溪)艺术创意园等项目的落地建设,以及茶马古道、梅山文化园景区的扩建升级,旅游业将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大生物扩建、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合作项目的落地,中医药产业园和食品加工产业园呼之欲出,将发育成为我县新的主导产业。要素保障方面。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的组建,融资担保体系和保险、证券机构的健全完善,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国、省土地调规以及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开展,可借此机会预留发展空间。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基础条件,我们必须进一步整合优势、扩张优势,发挥优势、乘势而上。

第四,要切实提振信心。信心激发斗志和潜能,信心凝聚智慧和力量。我们要自觉把信心建立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科学把握上,建立在对自身发展优势的努力挖掘上,建立在对广大干部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充分发挥上,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工作信心,切实提高投资者、企业家和消费者的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变压力为动力,变优势为胜势。

根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立足安化实际,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以及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着力打基础、扩总量、抓改革、练内功、促创新、惠民生,深入实施“3+2”发展战略,致力绿色崛起,突出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十三五”规划编制、高速公路建设、第三届中国•安化黑茶文化节举办、县城总规修编和创卫攻坚、国家公园争取、法治安化建设等工作重点,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小康实现程度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这是我们的底线目标。市委、市政府给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两个确保”,一是要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要确保各项指标20xx年在20xx年的基础上有增长,这是要努力争取的工作目标。全县上下要围绕工作目标,统一思想,制订计划,拿出措施,真抓实干,让安化发展能够更快一些,人民得到的实惠更多一点。

三、扬长补短,挖潜培新,在稳增长的同时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20xx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点是稳增长,一切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轴转动,具体要在“扬长、补短、挖潜、培新”上下功夫。

“扬长” 就是要按照优势优先原则,进一步培育、扩大优势。相对我县而言,良好的生态是最大的优势。要进一步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彰显生态特色,发挥生态效益。一要强化底线思维。生态资源是我县最宝贵的财富,要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条必须守住的底线,坚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特别是在项目推进上要做到“四个坚决不上”,即:对自然山水有重大破坏的项目坚决不上,对生态功能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坚决不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不上,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不上。今年要以满足生产建设基本需求、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破坏为原则,对石煤开采、采砂采石场重新规划布局,对其它采矿项目继续实行零审批,完成3家煤矿、5家非煤矿山关闭任务。二要强化生态建设。抢抓政策机遇,进一步发挥六步溪自然保护区、柘溪森林公园、雪峰湖湿地公园、雪峰湖地质公园等国家级园区和全球最大的冰碛岩资源优势,积极向上申报国家公园,推动生态优势资源捆绑开发利用。加快生态项目建设,高标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继续抓好百里画廊、石漠化治理和长防林工程建设,确保完成造林6万亩,建设秀美村庄72个。优化和调整地质脆弱地区林种结构,大力发展乡土珍稀林种、苗木花卉产业和林下种养经济,办好1-2个林下经济示范点,培育3-5家规模林业企业,推动林业转型升级。强化林地管理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继续执行商品林采伐限额每年减少10%的规定,强力整治木竹非法加工企业。加快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探索林场经营新机制。三要强化环境治理。认真贯彻实施新环保法,严惩企业“三废”超标排放行为,严控“三高一低”新上项目,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努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积极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确保建成两型乡镇2个、两型学校3所、两型村庄1个。严厉整治非法采矿行为,严格执行河道采砂许可管理制度,坚持抓好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修复生态环境。认真落实国家水质较好湖泊年度治理任务,抓好库区网箱和拦网养鱼退出计划实施,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将网箱总量控制在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并建立起生态养殖模式。启动洄水淤积治理,建立库区水面保洁长效机制,使柘溪水库真正成为雪峰山的明珠、安化人民的聚宝盆。完善国家生态功能区重点县分类考核绩效评价体系,增强指标监测能力,确保现场考核顺利过关。四要启动生态农业强县建设。生态资源要转化为有形资产,真正为安化人民造福,一靠旅游,二靠生态产品的开发和输出。我们要利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舌尖上安全的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对县域内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实行严厉管制,力争用3-5年时间,把有毒、有残留的农业投入品彻底阻挡在县域之外。同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实施分级分类产品认证制度,最终打造生态、有机农产品“安化”品牌,使农产品有效升值,为打造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创造良好条件。今年重点要完成县食品加工产业园的选址和规划,并启动“三通一平”建设。启动湖南长泉生物5万吨乳酸及生物质发电、羊角塘金龙山茶油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扶持山山食品、水井巷等特色食品企业扩规提质,包装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项目,着力培育一批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和特色知名品牌。

“补短”就是要致力补齐短板,破解发展瓶颈,夯实发展基础。一要织好交通、水利、电力、信息 “四张网”。将今年确定为我县“高速公路建设年”,全力开展高速公路建设大会战。创造条件,支持马安高速全面开工建设,二广高速恢复施工、安邵段年内建成通车;配合抓紧完成安官高速前期工作,力争与马安高速同步建成通车。扎实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完成S225平烟公路除平口资江二桥以外的全部主体工程、S224梅城至黄柏界公路扩改工程、二广高速梅城互通至S224连接线建设,基本完成安化大桥主体建设,完成东梅公路方案优化并正式开工,完成东平公路前期工作,争取作为“十三五”首批开工项目。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全面完成乡镇至行政村通畅工程。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除险加固小Ⅱ型水库58座,治理中小河流5段24.6公里,完成“五小”水利工程和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加快推进资水治理防洪封闭圈项目建设,努力争取并抓好地质灾害治理与搬迁避让项目实施。电力项目重点抓好江南凉水井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芙蓉山风电配套110千伏线路建设,加大村网改造力度,力争廖家坪水库近区用电村年内实现转网供电、柘溪至马路10千伏复线年内建成。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扩大4G业务覆盖面,加快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建设,整合政策资源,全面统筹规划,分步建成智慧政务、教育、医疗、社保、产业、城市指挥与安全、社区等系统,并实现与各级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全县信息化水平。年内完成全县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编制、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抓好教育信息化“三通二平台”应用工作,升级改造行政审批系统,完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真正让我县信息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启动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恢复重建农村广播系统。二要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抓紧完成新一轮县城总规修编,完成所有乡镇总规和控制性详规编制,优化城镇体系和城镇发展布局。上半年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使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县今后几年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力推进县城创卫,全面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强化专项治理和示范街创建,基本完成省级卫生县城创建主体任务。把省级卫生镇创建作为城镇管理的重要抓手,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建制镇创建任务,今年所有建制镇必须实行镇区街道保洁市场化运作。坚持适度开发原则,制定房地产中长期开发规划,引导企业理性投资,健康有序推进城镇开发。全面推进“两供两治”、“两房两棚”及其小区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行PPP等新的投资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抓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契机,支持梅城、平口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重镇,加快羊角塘、奎溪、高明、清塘铺、乐安、大福等市际边界城镇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商贸重镇、特色产业强镇、旅游名镇。全面放开县城、建制镇落户限制,完善配套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发展、购房置业,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抓好国土资源、城乡建设、房地产市场“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坚持露头就打,切实规范城乡管理秩序。三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抓紧编制完善城乡一体化、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编制农村客运短途班线公交化改造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打好基础。继续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改善村庄卫生状况。鼓励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每个乡镇年内至少办好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实施精准扶贫和定点扶贫,抓住省委领导联点扶贫、省扶贫办和省农信社开展金融扶贫的机遇,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积极倡导和鼓励社会扶贫,提升扶贫开发水平。认真抓好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完成移民避险搬迁解困项目扫尾工作,推动库区同步协调发展。

“挖潜”就是要充分挖掘现有产业潜力,坚持创新驱动,强化集群发展,爬好转型升级的坡,过好结构调整的坎。一是做强做响茶业品牌。全力备战今年秋季第三届中国•安化黑茶文化节,推动安化茶产业提质升级。目前,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节会执委会,基本确定办节思路和活动方案,开展了前期宣传。现在距节会正式举办不到7个月的时间,下阶段工作任务还很重,一定要抓紧时间筹备。执委会要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突出特色、放大效应”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方案、抓好统筹、细化任务、责任到人;陶澍文化广场、安化大剧院、中国黑茶博物馆、黄沙坪古茶市、黑茶大市场等节会活动主要场所建设责任单位必须立下军令状,倒排工期,全力以赴,确保在节前两个月完工并试运行;经合、工信、茶业、旅游、农业等部门单位以及重点企业要精心搞好项目包装,科学制定推介方案,做好项目、订单集中签约准备;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确保节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围绕实现年内新建改造茶园2.5万亩、茶叶产量5.6万吨、综合产值100亿元、税收1.5亿元的工作目标,继续着力抓好茶园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建设,加快组建安化黑茶产业联盟,促进产业协作和资源整合。支持白沙溪、华莱生物、中茶安化茶厂等骨干企业在饮用便捷化、功能多样化等方面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基本完成规模茶企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改造,对所有茶叶企业生产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完善安化黑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功能,强化“安化黑茶”地标、证明商标授权使用管理,确保“全国安化黑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成功。顺应安化红茶市场快速扩张和绿茶占有份额较大的良好态势,支持抓好品牌整合、推介和精深加工,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做深做稳矿业经济。提升产业层次,以锑、钨、锰、钴等传统冶炼产业为重点,支持渣滓溪矿业、湘安钨业、圣德锰业、金源新材料等矿企瞄准产业高端,制定全面改造提升计划,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下力气,提高企业生产效能和市场竞争力。调动一切资源,抓住一切可能,全力争取海螺水泥二期年内上马。强化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强化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真心帮扶企业,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社保等问题,从而逐步释放矿企多年积蓄的潜能,力争今年矿产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利税增长10%以上。三是做实做活旅游产业。树立发展大旅游理念,围绕民居建设民俗化、项目建设景致化、村庄建设景点化、城镇建设景区化的“四化”目标,抓好顶层设计和布局建设。抢抓“大梅山文化旅游协作区”、“武陵山旅游联盟”建设机遇,加强旅游项目专项策划和专业招商,集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集群。重点抓好茶马古道国家5A级景区和梅山文化园4A级景区创建,辰山绿谷禅茶旅一体化开发和安化(柘溪)艺术创意园项目的落地建设,建立完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力争全年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突破1亿元,接待旅游人数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切实抓好生态、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重点挖掘梅山文化、茶文化,突出蚩尤、陶澍及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文化研究和成果运用,积极参与万里茶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以文化为催化剂,推动茶旅文一体化发展。四是做大做好园区经济。认真落实省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要求,确保园区完成4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安化黑茶产业园要加快“三通一平”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项目落地进度,今年要确保华莱万隆一期建成投产,完成3家以上已签约企业主体工程建设,实现园区基本成型的目标;梅城工业园要抓住二广高速安邵段年内通车的机遇,积极对接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提高标准化厂房使用率;高明工业园要加快三期工程开发建设,确保完成钨钴企业关闭整合入园任务,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各乡镇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符合国土空间利用规划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办乡镇工业小区;没有条件的,依托县级园区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寄养”、“培植”项目,税收按比例分成,实现互利共赢。

“培新”就是要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善于“无中生有”,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借鉴茶产业发展思路和做法发展中药材产业,引导中药材产业由盲目自发转变为规范有序发展。要迅速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机制,明晰牵头单位和责任主体,成立产业发展协会,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制订发布常产品种规范化种植(养殖)标准操作规程,重点培育推广杜仲、厚朴、百合、玉竹、木瓜等10个左右标志性品牌药材。大力培育林下药材经济,扶持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纳入全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着力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重点引进培育集种植收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龙头企业,支持县中药饮片厂扩建升级、成大生物做大做强,争取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尽快落地。积极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对接,年内启动安化中医药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中药材集散中心,组建产、学、研、贸一体化中药材产业联盟,把安化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湘中药库”。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归属和折股量化。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林地)流转服务和交易平台作用,引导土地经营权、资产股权规范有序流向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股份合作。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财政扶持、项目安排、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上半年县政府将召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座谈会,明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予以表彰奖励。今年要重点创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力争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三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顺应消费新趋势,着力培育新兴业态。推动“指尖消费”,出台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建设或加入电子商务平台,使电子商务成为我县新的商业业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标准化配送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建设东坪、梅城、平口物流园区,引导道路货物运输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面发展。加快推进安化标准化卷烟物流中转站建设,支持南方黑茶交易中心在园区建设集仓储物流、黑茶交易、质量认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大众消费“,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萸江农贸大市场建设进度,确保县城南区农贸综合大市场投入运营。抓好羽毛球等体育产业和汽车4S店建设,不断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四、切实改善民生,加强依法治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要高度重视民生事业,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鼓励全民创新创业,促进就业。落实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依法保障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医保城乡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进五险合一征缴,努力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透明、运行规范。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抓好城乡低保“阳光行动”和动态管理,有效减少因灾因病致贫现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抓好乡镇敬老院和农村五保之家建设。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三是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启动县职业中专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医院扩改、搬迁建设进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积极发展民营医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偏远贫困乡村医卫和教师队伍建设。抓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扎实抓好文化惠民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做好人口抽样调查,建成县综合档案馆。

四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法治安化建设,大力开展全民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建立群众诉求依法有序表达、及时就地解决的机制,依法终结信访事项。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做好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工作。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等机制,做好第九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创建两个以上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重点专项整治,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公众安全。

五是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要在认真总结以往为民办实事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展内容、提高标准、完善措施,从组织领导、责任分解、进度安排、督查落实等方面着力,确保省、市、县三级为民办实事各项目标任务年底不打欠条,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每年都有新变化,每年都能享受到新红利。

五、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要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引擎驱动作用。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强化项目带动,着力扩大投资。一是科学谋划项目。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精心组织,谋划未来发展。全面分析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发展战略、思路和对策,及时完成“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抓住国家、省对重大项目进行集中布局调整的机遇,科学建立“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并努力争取将重大政策和工程、项目挤进上级规划。党中央已经做出了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十三五”将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个高峰期。我们要利用这一契机,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彻底解决交通、电力等制约安化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要抓好规划协调,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并力争“三规合一”。在项目的策划与包装上,要有风险投资意识,要舍得花钱借助外脑,策划、包装一批有吸引力和良好效益的精品项目,为立项争资、招商引资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努力争取项目。要坚持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两条腿”走路,加强政策研究和引资争资,把国家政策用好用活用足。针对今年是“xx”与“十三五”衔接之年的特点,盘点“xx”规划期间的项目,并努力争取到位;抓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县、循环经济示范县、低碳经济示范县等国家重大政策、项目的跟进,确保挤进笼子,并早日落地。力争全年到位政策性投资34亿元以上,今年将对立项争资工作进行定期调度。要创新工作举措,下更大力气开展招商引资。以钨钴深加工、茶产业、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和旅游业为重点,加大项目对接洽谈力度。力争在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上取得突破,力争全年引进重大投资项目15个以上,引进资金35亿元以上。三是全力建好项目。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选定20个重点项目,强力推进。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企业和定期调度制度,全程 “保姆式” 跟进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与矛盾。建立倒逼机制,严格时间节点控制,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出台全县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建立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形成“奖惩并举、绩效挂钩”的激励导向,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用有限的资金建成更多的项目。县督查局将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实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问效,确保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管,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每个项目都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二是要切实强化生产要素的联动支持作用。要千方百计破解要素瓶颈,切实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资金方面:要发挥金融信贷主体作用,积极培育金融主体,确保梅山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按期挂牌营业。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大力推广“助保贷”、“互惠贷”、“小水电模式化经营” 等贷款新业务,加强与省、市中小担的合作,力争全年金融贷款规模新增16亿元以上。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强化投融资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在坚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明确举债主体,尽快向省政府争取发行政府债券,确保平台融资5亿元以上,力争发债8亿元以上。以商事制度改革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按照“非禁即允”的原则,放宽民营资本准入领域和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医疗、养老等公益事业。鼓励开展公私合作(PPP)、社会资本特许经营等多种融资方式。土地方面:国土部门和乡镇要充分利用今年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机遇,做好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微调,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加大土地开发和整理力度,确保新增耕地3000亩以上。积极向上申报用地指标,通过清理闲置土地、退出低效用地,增加有效土地供应,保障重点项目、企业用地需求。人才方面: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工程,为安化未来发展积蓄人才优势。制定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引进工程建设、金融、环保等紧缺急需人才以及其他高层次人才,大力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壮大实用人才队伍。

三是要突出提升环境优化的服务保障作用。要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和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整合部门职能,优化机构设置。抓好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三张清单”制定公布工作,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承接落实,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组建县公共资源产权交易中心,严格规范交易行为。进一步发挥监察、优化环境部门职能作用,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努力营造公正、公开、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普法效果,努力营造人人支持发展的社会氛围。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工扰工等违法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让一切投资者安心创业、放手发展,让全社会创业活力充分迸发、财富充分涌流。

四是要不断硬化制度纪律的激励约束作用。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发挥制度纪律奖惩作用。一是严格工作考核奖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行政问责、过错追究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到岗,做到年初有目标,季度有形象。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办法,将绩效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直接挂钩。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以作为空间,让不能干事、干不好事的人退出舞台。二是不断加强审计监督。要严格审计制度,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审计工作必须贯穿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领域工作全过程。今年将选择10-20个重点项目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审计,仔细查找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质量和效益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对突出问题依法依规严厉处置。严防滞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保障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最大化,严防腐败行为发生。三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上。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20xx年要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严格控制以各种名义兴建楼堂馆所,决不允许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同志们,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催人奋进,新常态孕育的新发展前景美好。我们一定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发作为,扎实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安化而努力奋斗!

政府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二):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今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明年经济任务。根据市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今年经济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持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突出任务,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主攻方向,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5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0亿元,增长16.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亿元,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6亿元,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3%。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一是加强工业运行调节。建立了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中小企业服务综合平台,设立了工业企业应急还贷周转金,先后举办了纺织服装及鞋业产品展销会、电动车展览会、食品博览会、制冷装备博览会和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线上线下联动展会,着力破解资金、市场、土地、用工等难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0亿元,增长14%。二是推动工业结构优化。食品加工、服装服饰、现代家居、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六大高成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5%,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关停神火集团商丘铝厂6万吨电解铝产能,铝、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三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建设、项目引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工作,全市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00.9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77家,增长33%;完成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增长10.9%。澳柯玛冷藏车、欧莱克斯制冷设备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先后落地。四是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国家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城乡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成功建成全国首个百万级“全光网城市”。经常性应用信息化开展业务的大型企业达100%,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70%,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4亿元。

(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一是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建设,商丘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开工建设了电商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传化物流港。围绕火车站区域升级改造和高铁商城建设,打造市区北部高档商业圈。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已入驻企业1005家,累计交易额突破10.8亿元。全市电商企业达到1300余家,快递完成1988万件,增长79.3%,居全省第4位;业务收入增长53.4%,居全省第5 位。三是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交通银行、中信银行进驻商丘,新增村镇银行1家、保险机构4家、证券机构3家。科迪乳业在深交所上市,亚太能源、爱己爱牧、东和环保装备成功在新三板挂牌。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4%。四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打造商丘古城文化旅游区和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带,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12%;实现收入22亿元,增长13%。五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实施古城拆迁补偿货币化安置政策,打通商品房、安置房和保障房转换渠道,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

(三)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一是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50.7万亩,全市粮食总产110亿斤以上,实现“十二连增”。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果蔬花卉种植等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和都市农业工程。推动奶牛、生猪、家禽、肉牛肉羊集群发展,加快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三是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7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88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化集群8个。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8125家。四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5亿元,实施任庄、马楼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增强抗旱排涝能力,新增和改善灌溉除涝面积194万亩,解决了108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五是做好扶贫开发。巩固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实施好我市大别山区域扶贫攻坚与小康建设规划,129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15万人实现脱贫。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全市城镇人口354.2万人,城镇化率47%。一是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纲要》已经完成。以高铁商贸区、商务中心区、古城文化区三大区域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道路、管网、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打通和升级改造城区道路100条,完成了6条河道清淤扩容和3条河道贯通工程。开工建设汉梁文化公园、华夏游乐园,完成了火车站南广场、火车南站广场、金世纪广场升级改造工程,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38万平方米。继续开展“六城”联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基本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圆满完成全国双拥模范城验收工作。先后开展了户外广告、门头牌匾治理、通信电力线路规范整治、三轮车电动四轮车专项治理行动,城市面貌有所改善。二是大力发展县城组团。按照“改造老城、发展新区”的工作思路,加快县城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三是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24个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强的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交通、通信、文化、卫生、物流快递等功能向重点镇延伸。4个镇入选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我市被定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持续推进“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完成了3160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占全市行政村的82%,建成了一批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五)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打造综合交通体系。郑徐客运专线建设加快进行,商合杭高铁开工建设,连霍高速商丘段、商登高速建成通车,郑民高速正在强力推进。商丘机场项目上报到国家发改委。积极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提升道路畅通能力。二是加强能源基础支撑。积极推进与中电国际合作,2×35万千瓦民生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电网升级改造和西气东输豫东支线二期工程,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生物柴油等新能源。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成立7个专题招商组,市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引进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45个,总投资439亿元。组织开展百日攻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9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0%。累计争取各类项目1037个、资金23.3亿元,金锐金刚石、赛琪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六)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市44大项201小项改革任务,已完成95小项,正在实施74小项。一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制定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市政府部门原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08项,清理后保留111项;有序推进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职责和机构整合,积极推进“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二是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新预算法,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成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确保了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三是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政策,探索排污费征收调整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商电铝业集团破产工作。四是理顺城区管理体制。优化空间管理范围,将市商务中心区和高铁新站区纳入示范区统一管理,赋予示范区市级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增强了发展活力;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实行管理套合;积极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五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丘电商产业园、梁园区众创电商产业园、睢阳区电商产业园、商丘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一批“双创”平台正在形成。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全年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9项,争取重大科技专项3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创新团队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42家和41家。梁园、虞城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高新区,已通过省科技厅专家评审。

(七)切实改善人民生活。认真办好省定十项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实事,民生支出完成312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80%。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签订率达80%以上。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健全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机制,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优化城乡基础教育配置,新建、改扩建小学22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开工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好重大传染病、慢性病防控救治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病媒生物防制通过验收达标考核,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奠定基础。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2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100%。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治污减排力度,坚决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完成造林16万亩。淘汰黄标车1.8万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四项基层基础制度,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依法做好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全面抓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和信访维稳工作,进京非访、越级访控制指标居全省前列,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火灾亡人事故为零。抓好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监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今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也标志着“xx”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胜利实现。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由20xx年的1146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1842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亿元,是20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6500亿元,是“xx”时期的2.3倍,年均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66亿元,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2%、13.2%;城镇化率达到47%;三次产业结构为22.0:43.2:34.8,二三产业比重较“xx”末提高4.1个百分点。商丘进入了蓄势待发、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短期看,受整体经济下行、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对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减弱;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形势仍然困难,煤炭、电解铝、化工等产品市场价格仍处于低谷,制造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增加工资等刚性支出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进出口贸易形势不容乐观。长期看,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总体低端化的状况还没有明显改观,传统产业链条短,自主创新能力弱,质量效益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和非法集资监管任务较重,生态环境总体上仍处于破坏与保护、污染与治理相持时期;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区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与省内先进市、与周边城市相比,部分指标差距还在拉大。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努力解决。

二、明年经济工作形势和目标

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综合来看,整体形势对我们有利。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和变革期,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为2.9%—3.6%,略好于“xx”时期,加上各国普遍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力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为我们迎头赶上提供了机遇。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整体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总体上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决胜时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兴起,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有利于优化供需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明年预期增长6.5%—7%。从全省来看,河南省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国前五、中部第一,中原城市群加速崛起,“米”字型高铁网正在形成,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三大战略规划,加快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谋划建设自贸区,经济发展有望延续好的发展态势。全省经济增速预计在8%左右。分析国内外形势,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也具有很多优势。我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随着郑徐、商合杭、京九三条高铁以及商丘机场的规划建设,我市将成为全省第二大交通枢纽,有利于发挥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优势,形成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态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产业发展的载体日趋完善,各县(区)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群,产业的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持续提升,有利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争取主动、抢占先机。我市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人力资源大市,土地使用成本较低,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机遇,我们一定要坚定发展信心,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开放招商、推动“双创”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商务中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速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环保、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必须立足我市发展基础和阶段性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六个关键点:一是突出经济发展。我市作为传统农区、人口大市,发展任务繁重,和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必须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商丘的比较优势,发展得更好更快。二是突出结构调整。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供给侧结构不合理、煤电铝产能过剩、商品房库存过多等问题,结合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政策,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攻坚战,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三是突出转型升级。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探索传统农区转型升级新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有效需求,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乡体系、现代创新体系、现代市场体系,强化交通、信息、水利、能源、生态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是突出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等发展瓶颈。深入实施对外开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商丘集聚发展,拓展发展空间。五是突出生态改善。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六是突出统筹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正确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找准平衡点和结合点,把握好工作的力度、节奏和方法,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力求最佳效果。

三、明年经济工作重点

明年经济发展,要着重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市自身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促进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供应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稳定增长、提质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提升工业发展质量。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消费品工业。深入实施千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打造“三城五基地”,淘汰落后产能,去掉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新型工业体系。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电动车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发挥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进更多智能终端生产和配套企业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升生物制药新品种研发能力,扩大市场规模,争取引进广药集团落地;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走精深加工发展路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产业加快培育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制鞋等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调整产品结构,构建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结构明显优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文化、健康养老、体育、信息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以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基础信息传输、电子商务、云计算和物流网等信息服务业。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市,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互联网金融保障、电商人才培训、电商业务、电商生态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努力打造集电商主体、综合服务、人才支撑等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生态链和生态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商丘古城保护开发、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清凉寺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家A级景区创建。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积极参与国家、省三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加快从区域、行业、企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光网城市”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市级“两化”融合产业集聚区创建,提升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智能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智能生产工厂、智能生产车间建设,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实现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

推进农业稳步发展。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坚守耕地红线,推广农业科技创新,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蔬菜、果品、渔业等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全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鼓励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提高农业集约经营水平。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环境、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等信息化水平。

(二)扩大有效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充分发掘消费潜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

扩大有效投资。这是稳增长的首要选择,也是提振信心的有效手段,更是增强商丘发展后劲、推动结构优化、保障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释放民间投资潜力,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要扩大工业项目投资,把资金投向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提升特色产业,认真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工作。要把投资重点向工业技术改造、农田水利设施、保障房建设、交通、能源等方面倾斜,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围绕我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全省盘子。

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住房、汽车消费,增强对消费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通信、旅游、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发展健康养老、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引导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消费,健全便民、安全、快捷的商业网络,发展信贷消费、网上购物、租赁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促进假日和节庆消费。扩大农村消费,推进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引导鼓励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全面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20xx年底覆盖我市80%的行政村。

扩大房地产需求。正确引导房地产消费,鼓励通过消化存量商品房安置棚改居民,完善农民进城购房政策,对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政府实施补贴,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鼓励房地产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消化库存,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从明年起不再新建公租房,主要通过发放货币补贴、由政府购买存量商品房解决。出台棚户区货币化安置指导意见,提高棚户区货币化安置率,加强土地供应调控,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扩大出口规模。引导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出口品牌,提升外贸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优势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以及对外劳务合作,努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带动设备出口。培育年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8家,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2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195家。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一城、五组团、10个产业集聚区、24个重点镇”建设,20xx年全市城镇化率计划达到48.8%,城镇人口达到362万左右。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强化城市规划意识,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重点实施高铁商贸区、商务中心区和古城文化区建设,统筹做好道路、绿化、亮化、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北海路、凯旋路、黄河路等城区道路进行新建、打通或提升改造,实施日月湖、内河、公园绿地和城区道路绿化,开工建设城市中心公园、商都公园、花博园等,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坚持产城融合、以产促城,把产业支撑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围绕主导产业,在二三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基础上,推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进传化物流港、静脉产业园、豫商智能机器人、特色商业街、万达广场等产业项目,日月湖景观、日月河、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长江路跨京九铁路桥、畅通路、华商大道东延等基础设施项目,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启动商合杭新区站、植物园规划建设,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落实好农民进城购房补贴政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做好进城落户农民的社会保障、就医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解决农民落户城镇后顾之忧。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增强吸纳人口能力。抓好4个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六城”联创为抓手,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坚持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综合执法、管养分离的基本原则,构建权责明晰、机制健全、以区为主、网格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建立环卫作业、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维护等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机械化清扫率,重点加强沿街商店、流动商贩和施工工地、建筑垃圾管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市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四)加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发展载体建设。产业集聚区加快集成配送、仓储加工、展示交易、信息交流、人力资源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重点引进智能手机、智能家具、高档服装面料及制鞋、中高端食品、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大力承接龙头企业和全产业链转移。20xx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两区”积极引进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信息咨询、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和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养老居家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加快新建项目集中布局,全市“两区”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新增就业6000人。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扩大投资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坚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全面加强交通、能源、民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领域,做好高铁配套市政工程建设,保障郑徐高铁投入运营、商合杭高铁加快建设;支持郑民高速民权段建设,做好连霍高速豫皖界至商丘段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公路通达能力;争取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工程夏邑段项目开工建设。能源领域,继续推进与中电国际合作,加快2×35万千瓦民生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电国际垃圾发电项目;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积极发展新能源动力汽车。民生领域,统筹做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市实验幼儿园新园区建设,做好市委党校搬迁,以及商丘市民中心、商丘会展中心、市一高、市一中、商丘师院、商丘医专新校区、示范区三甲医院、市中医院门诊大楼、市中心血站建设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任庄、马楼2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虬龙沟、小堤河、沱河3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实施惠济河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完成三义寨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增强水资源调控和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五)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土地、资本、技术、人力等要素优化配置,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实施“东引西融”,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努力扩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成效。

持续深化改革。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各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纳入统一平台,实现公共资源在统一规范的平台上交易,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新格局。完善财税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力度,设立商丘市创业创新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和支持多元化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有机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重点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智能终端、功能材料、生物质能等方向,组织实施重点研发专项,着重支持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及产业化,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与中科院、央企的合作,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商丘师院等开展市校合作,支持央企和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我市建立研发基地,促进新技术新成果转移转化。

扩大开放招商。各县(区)要按照主导产业,错位发展,重点围绕制冷家电、纺织服装制鞋、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针对薄弱环节和产业链缺失,突出延链、补链,完善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重点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和对接,定向出击、定向突破,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精准性。发挥专题招商组、专业招商队伍作用,创新协作招商、以商招商、老乡商会招商、行业协会招商等方式,吸引客商来商投资兴业。精心组织,办好20xx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力争引进国内外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引进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

抓好招商平台建设。加快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做好铁路一类口岸的申报工作,争取将商丘铁路一类口岸和商丘综合保税区纳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建立大通关服务体系,与连云港、日照、青岛、乌鲁木齐等沿海、沿边海关或港口建立稳定的沟通联络机制,确保商丘进出口货物无障碍、零滞留通关。

营造良好招商环境。做好招商项目的落地和保障工作,在土地供应、融资支持、并联审批、施工环境等方面搞好服务,加强高校、职业院校与招商引资项目的联系,实施订单培养、定向培训,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保招商项目落地发展。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深入实施蓝天、碧水、整洁村镇、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建设生态美丽商丘。

继续实施“三大工程”。实施“蓝天工程”,严格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控制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积极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碧水工程”,组织开展重点河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达到流域规划目标要求。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确保完成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任务。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化工、钢铁、电力等传统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固废循环利用、中水回用等资源再生利用体系;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之间的循环链接,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水平。

着力保障发展容量。加强主要减排任务的宏观把控,强化年度目标管理,落实污染物排放许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集中有限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决对违法开工建设、违法投入生产、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做好高速公路防护林、生态廊道网络、平原沙荒造林、农田防护林、城镇社区绿化、森林抚育与改造等工程。抓好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加快申甘林带国家森林生态公园申报进度,做好迎接国家森林城市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

(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好十件实事,增加基本民生支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共享发展。

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搭建好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工作,落实好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缴费办法,研究农民工等中断缴费群体的参保措施。完善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研究制定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衔接措施,将公务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做好扶贫攻坚。严格落实商丘市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精准扶贫,抓好扶贫措施和资金落实,完成15.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完成130个左右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按时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商丘博物馆陈展及免费开放工作。组织做好“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继续开展“百戏进百乡”活动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推进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加强计生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加强交通、消防、危爆物品等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严格责任追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技防项目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社会危机管理,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四、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增强谋划全局的能力。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能不能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能不能抓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是对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增强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推动大局的能力,牢固树立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思想,从宏观上谋划和掌控经济工作全局,把握正确方向,掌握工作主动权,谋划发展大事,解决现实难题,把时间、精力更多地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大方针政策制定上,确保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根本途径在于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要认清发展大势,科学研判形势,善于从经济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抓好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分析利害得失,做出科学决策;要提高应对市场经济中复杂问题能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提升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既符合经济运行规律,又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牢记法律底线、严守法律程序,保障经济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有效发展。

倡导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雷厉风行,不动摇、不折腾,办实事、求实效,营造务实重干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用心工作,潜心干事,对党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人民负责。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大舆论宣传,坚持正面引导,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着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调动积极性,树立干事创业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严格考核奖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让肯干的人受到重用、得到实惠,让能干的单位得到荣誉、获得支持。加强效能监察,对不求进取、精神不振,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行为,坚决追究失职渎职责任,在全市形成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赞助商